这段时间,投资界有两件大事。
一个是段永平那么多年来的,又一次的采访。
第二个是股神巴菲特正式宣布退休。
我觉得段永平的采访,真的值得大家反复多看几遍。
别说投资者要看,我觉得真的是每个普通人都需要认真看几篇。
全文大家可以自己去找视频看啊,我分享的,是我觉得最值得关注的几个重点。
我们平时看惯了成功分享学,看别人是怎么实现弯道超车,怎么逆风翻盘的故事。
但段永平告诉我们的反而是:如何心安理得做一个普通人,并因此获得幸福。
整篇访谈最打动我的,是段永平的一句自白。
我这个人一直胸无大志,我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人,能过好小日子就挺好。
就这句话,我觉得多少人都做不到了。
我们过去觉得,作为成功者,一定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懂得多。
但段永平最大的优势竟然是:不懂。
不懂就不碰。
这是我认为段永平投资,最成功的一个点。
不懂就不玩,不说赚多少吧,至少不会亏得倾家荡产。
别人问新能源,他说不懂。
问他复杂的商业模式,他说看不明白。
说 K 线图,他说他是工科生,看不懂那个玩意儿。
承认自己不懂,这就是门艺术啊。
普通人,哪怕是投资者,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装懂。
把一时的成绩当成是自己的能力,看到别人能在股市里面赚到钱,以为自己也可以,然后冲进去,最后铩羽而归。
这样的故事情节,真的每天都在上演。
我觉得段永平给普通人的建议,就非常诚恳。
承认自己不懂,不可耻,反而很安全。
而且哪怕是段永平这样的顶级投资者,他也是错过很多投资机会的。
比如 AI,比如英伟达,他过去也是没有接触的
但现在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 AI 这个东西,我觉得至少要掺和一下,不要完全 miss 掉。
而且他自己也说自己就是错过了半导体,也没有投过半导体。
直到说这两年 AI 起来了以后,以前是觉得就是偶尔都被炒起来的一个东西,我现在觉得不像是炒起来的,仔细关注很有意思。
所以这里面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点:
承认错误,快速纠正。
哪怕是顶级投资者,哪怕是赚到大钱的投资者。
难道一定不会错吗?难道一定是每一个风口都抓住吗?
段永平没有,巴菲特也没有。
所以我觉得每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投资者,都不能有这种执念的。
段永平也亏过的。
投资 1 亿美元,亏损 1000 多万 。
但是他的优势是:
一旦发现理解错误 ,立即全部清仓,不因为已经亏损而心存侥幸。
我觉得这也是普通人知道,而做不到的关键点。
这是止损思维,很多人,就是一种死扛思维,总觉得会回来的,结果能不能回来不说,这里面还错失更多的机会成本。
段永平的原则是:错的事情要马上改,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我觉得对于很多粉丝来说,这句话真的值得反复读几次。
当你已经知道,这个东西其实没法再盈利,或者说,你在这里的沉没成本太高的时候。
果断承认自己的判断是失误的,快速抽身,才是明智之举。
第三个点,是机会成本。
段永平的每一个决策都在比较机会成本。
2021 年茅台 2600 元的高度,他为什么不卖。
他说了一句话:取决于你的机会成本。
我卖掉了以后钱放在哪?我并不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报。
而且茅台的分红其实还是比利息高,所以你就拿着
这个钱你如果不在茅台上,你必须要有个地方去,那你去哪里?这个很重要。
你要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其实讨论投资都是瞎扯。
这里我摘取他的原话,可以多读几遍:
如果我要是当时卖掉,我不就多赚了吗?
" 投资不能这么想。 投资这么想你早就卖掉了。那些 2600 说该卖的那些人,可能 1200 就卖掉了。所以他们拿不到那个时候。所以拿到那个时候,他可能将来会拿到 3400,都是有可能的。"
各位,是不是很像现在的你们。
做投资,真的不能有所谓的马后炮。
没有人是预言家的,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其实你根本不可能持有它到高位。
很少人能从鱼头吃到鱼尾的,所以别纠结自己没赚满。
小满才是满。
那第四个点,是关于长期持有的。
他说了,长期持有不等于不卖。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公司,你觉得更踏实、能够换的话,你没理由不换啊。
长期持有是一个意向,你在买入的时候,是抱着长期持有的心态的。
但你要算的是机会成本。
决定投资不是由 PE 来决定的,是由未来的现金流来决定。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卖了之后,要买什么,还不如持仓不动,毕竟你要去研究新的公司,这里又会涉及到,你到底懂不懂的问题了。
第五个点,是我作为家长,我觉得我是很有感触的。
关于子女教育,家长要做什么。
他说了一句话:父母做的所有的事情其实就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安全感。倒过来,降低安全感的事情就不应该做。
至少站在我的角度,有安全感的孩子,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确实完全不一样。
你能给你孩子的安全感,是能决定你孩子未来能飞多高的支撑。
因为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理性的。
为什么散户拿不住好股票 ?
为什么股价一跌就恐慌 ?
因为内心深处没有安全感,恐惧压倒了理性。
段永平之所以能面对网易 + 跌去 90% 还敢满仓,面对茅台 + 腰斩还能加仓。
底色是他在生活和财富上建立了绝对的安全感。
先治愈恐惧,再谈认知。
一个慌张的灵魂,是承载不了巨大的财富的。
最后,我想说啊。
我们可以学习段永平的原则,但不必复制他的方法;可以欣赏他的成就,但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如果人人都是段永平,那人人都是富豪了。
所以有时候,可以学习人家的态度,但不要强求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就像他说的那句话:
我这个人本来就雄心不大,我就过好每一天就行 , 那未来的愿望也是过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不要觉得他成功了之后才说这些话,我觉得有些话,不是成不成功才能说的。
没有人能知道自己的野心边界在哪里,知足常乐,我觉得就很好。
那最后的最后,我还是想分享他说过的另外一句话:
我看过很多人就是 40 多岁以后就觉得他不能够再接受新东西了,其实那样我觉得他的日子会过得很难很痛苦。
新东西有时候还是挺好玩的。
所以,大家,不管你几岁,都不老,都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尤其面对当下如此剧烈波动,和变盘期的关键转折点。
走到现在,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现在是我们很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2001 年加入 WTO,我们的出口大爆发,那会儿的经济是出口型经济。
2008 年和 2015 年,房地产大爆发,两轮大涨,成就一批富人,可如今土地财政难以维系。
2015 年以后,互联网经济大爆发,开启互联网黄金发展 10 年,互联网大厂成就一大批中产阶级。
而现在呢,未来呢,似乎一切又开始有了新的转折点。
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高科技到底能不能成为产业升级的主方向。
当下的高科技,到底有没有泡沫。
未来中国会不会出现像美股那样的七姐妹,又到底会是谁,我们有没有机会,提前布局,长期持有,稳稳吃肉。
关于这些进一步的分享,我明天有一场直播,欢迎大家来,我们一起探讨探讨,当下的市场,到底是什么个逻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准备。
明天下午,不见不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