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年初 "12-3-30" 跑步机锻炼法 (详见品见)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后,近期,另一种以步行为核心的锻炼方式也引发广泛关注:日式健步法(Japanese Walking,或称 " 日本步行法 ")。
有趣的是,这些 " 看似无难度 " 却有科学支持的健身法,正在逐步形成一类新的健身趋势,反映了当下大众对于 " 高效而易坚持 " 锻炼方式的偏好。
一种被科学验证的 " 简单走法 "
其实,日式健步法并不是一项 " 新产物 ",实则已有近二十年的研究基础。2007 年,日本信州大学两位生理学教授——能势博(Hiroshi Nose)和增木净江(Shizue Masuki)提出了这套训练体系,初衷是为中老年人群体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并可长期坚持的锻炼方案。这一方法在学术上被称为 " 间歇步行训练 "(Interval Walking Training,简称 IWT),其核心在于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步行,模仿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原理,是一种 " 温和版 " 的 HIIT 替代方案。

图片来源:indiatimes.com
不同于传统 HIIT 中剧烈的爆发性动作,IWT 强调节奏感和可持续性。具体做法为 " 快走 "3 分钟后接 " 慢走 "3 分钟,如此循环往复,持续 30 分钟,每周进行四到五次即可,也因此俗称 "3-3-30" 步行法。
所谓 " 快走 ",指的是达到个体最大心肺能力约 70% 的运动强度(成年人快走参考速度约为 5 至 6.5 公里 / 小时,最大心率在 50% 至 70% 之间),此时虽然仍能说话,但难以完整进行对话;而 " 慢走 " 则回落至约 40% 的轻度活动水平,此时呼吸稍快但可以轻松交谈。这种节奏的切换不依赖任何健身器械,仅需一个手表或手机计时器,以及一段适合步行的区域即可,既便捷又无门槛。
与 " 每天走满一万步 " 的传统建议相比,日式健步法并不强调步数,而是通过 " 节奏感 " 提升锻炼强度与效率。这一理念的科学基础也颇为扎实。2007 年发表在医学期刊《梅奥诊所学报》(Mayo Clinic Proceedings)的首次对比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数百名日本 6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分为 " 日式健步组 " 与 " 传统持续步行组 "(目标为每天 8000 步)。结果显示,前者在体重、血压、血糖控制、下肢力量等多个健康指标上都表现更优。

图片来源:straitstimes.com
更令人鼓舞的是,日式健步在长期可坚持性上也表现突出。2015 年发表在《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一项后续研究表明,大多数参与者在最初五个月的锻炼计划结束后,仍坚持继续进行这项步行训练。两年后,研究人员仍保持联系的受试者中,近 70% 每周仍至少进行三次训练,并维持或进一步改善了健康状况。研究第一作者、增木净江博士对此表示,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大多是由于家庭、健康或工作方面的原因,但几乎没人因训练本身的复杂性或难度而中断。
此外,研究人员去年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亦进一步佐证了日式健步的广泛适用性,不仅适合健康人群,也适用于 2 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患者。而作为一项可长期坚持的锻炼模式,日式健步 " 科学有效、简单可行 " 的特点,对那些希望通过 " 最少投入 " 获得 " 最大收益 " 的人而言,无疑是一项颇具吸引力的锻炼选择。
融入日常的简易健身趋势走红
无论是 "12-3-30" 还是 " 日式健步 ",这类健身方式的共同特征都非常显著:低门槛、结构明确、操作简便且效果可感。正因如此,它们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并被众多 " 非专业型 " 健身人群接受和实践。
"12-3-30" 最初由社交平台上的美国网红博主 Lauren Giraldo 推广,指的是在跑步机上设定坡度 12%、速度 3 英里 / 小时(约 4.8 公里 / 小时),持续行走 30 分钟。这种结构固定的训练方式因 " 看得懂、做得了、坚持下去有成效 ",很快获得初学者青睐。日式健步同样具备这一类锻炼的特征:无需技能、不依赖器材、不受场地限制,只需一双鞋和 30 分钟的时间即可开始。

"12-3-30" 跑步机锻炼法
图片来源:nordictrack.co.uk
这类简易锻炼方法的走红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健身理念的转变。过去," 健身 " 几乎等同于去健身房、举铁、跳操、私教课程,往往耗时又费力。如今,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人们不再追求高强度、高投入的 " 精英式健身 ",而是更倾向于追求 " 持续可行 "" 融入日常 " 的运动方式。这种易操作、易传播的运动方式具备天然优势:" 简单可复制 " 成为它们流行的最大催化剂,而 " 坚持产生变化 " 则进一步构建了正向反馈的动力机制。
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不过,尽管 " 门槛低、效果高 " 是这类锻炼方式的最大吸引点,但它们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以日式健步为例,虽然强度远低于传统 HIIT,但其本质依然是有节奏、有结构的中等强度训练,对心肺系统、下肢肌群依然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运动强度把握不当也可能适得其反。例如许多人在快走时过度用力,导致膝盖或踝关节负担增加;或是在慢走阶段恢复不足,也可能降低整体训练效果,甚至导致身体疲劳积累。
因此,医学专家普遍建议,在尝试这类训练前,最好进行基础健康评估,并遵循 " 循序渐进 " 的原则。例如哈佛医学院运动康复专家 Sarah Eby 就建议:初学者可以从 "30 秒快走 +1 分钟慢走 " 开始,逐步延长每段时间至 3 分钟,让身体逐步适应节奏变化,从而降低受伤风险、提升坚持可能。

图片来源:onlymyhealth.com
无论是 "12-3-30" 还是 " 日式健步 ",从根本上看,它们只是形式上的选择。比起纠结 " 哪种运动最有效 ",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开始做,以及是否愿意长期坚持做。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成人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 75 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而越来越多研究也早已反复验证:只要能稳定、规律地进行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对健康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日式健步之所以值得借鉴,并不在于它的 "3-3-30" 配比本身,而在于它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了 " 科学性 " 和 " 可坚持性 " 的结合。哪怕每天只是 30 分钟,只要步频得当、节奏合理,也能将一场普通的散步,转化为有效的运动。
正如许多坚持这项训练的研究参与者所证明的那样,简单可行的方法,反而更容易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健康,从来不在于 " 最激烈的开始 ",而在于 " 最久远的坚持 "。
题图来源:indiatimes.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