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哪来的底气?
Original 少侠 朝阳少侠
在小说阅读器中沉浸阅读

这些天,日本挑衅,中国硬刚,可谓万众一心,大长国人志气。其实这件事道理很简单,无论是谁,只要胆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挑战我们的底线,必然遭到迎头痛击。
回想一百多年前,山河破碎的旧中国何尝不想挺直腰杆、捍卫公理?可那时我们空有热血,却无铁拳。现在的中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惹事,也不怕事,与人为善,以直报怨,这就是中国最好的样子。
最近很多长居海外的朋友跟我说,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底气了,中国人在国外也越来越受欢迎了。这种感觉是有数据支撑的。很多国际民调都显示,全球大多数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都在明显上升,而且远高于美国。世界对中国的好感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托举起中国人这份底气?
一、这底气,根植于国力的沃土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兵连祸结、动荡不断,数以百万计的华人被西方殖民者掳掠、贩卖,出海务工几乎与奴隶无异,被人说成 " 猪仔 "" 苦力 "。

▲ 1869 年,横跨美洲大陆的第一条铁路——太平洋铁路完工,这其中凝结着超过 1.2 万名华工的血泪。
上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华人出国谋生,很多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扛着蛇皮袋闯码头,或在餐馆刷盘子到后半夜。远离故土几十年,混出头的却寥寥无几。
而如今国人走出国门,要么是带着资本技术谈投资,要么是背靠国内完整产业体系优势谈合作,或者纯粹就是说走就走、打卡全球。一句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早已不是空谈的诗意,而是真实的底气。
中国经济的体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二。中国还是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连续 8 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买全球、卖全球 ",成为驱动全球商业循环的日常脉搏。无论对中国有多大偏见,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早已是全球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锚。
▲ 视频:2025 年 9 月,福建舰成功弹射三型舰载机。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中国更是一日千里。我们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掀起全球智慧风暴,福建舰三道弹射划出中国力量的新航迹,还有新能源汽车引领绿色变革,人形机器人重塑未来图景,航天科技不断叩问深空……一张张 " 中国创新名片 ",正将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中国形象,刷新为 " 酷炫中国 "" 硬核中国 "。难怪外国人到中国会觉得是穿越到未来,有人还惊呼中国是 " 有史以来最大的、有组织的现代化实验室 "。
中国人走出国门才发现,华为、小米在全球街头随处可见,甚至一国总统都亲自为折叠屏手机 " 代言 "。中国机器人在德国汽车厂焊螺丝,在沙特防沙治沙,连机器人马拉松比赛都跑在最前面。微信支付覆盖几十个国家,支付宝支持绑定主流外卡,在欧洲看足球赛、在东南亚逛夜市,不用换外汇,扫码就能付。该说不说,国家真给我们长脸了。这不是谁的施舍恩赐,而是 14 亿多中国人一起干出来的。
某些国家喜欢从 " 实力地位出发 " 跟别人打交道。我们当然不认同这种霸道逻辑,但也得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当中国的综合实力屹立潮头,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也都自然拥有了更高的平台、更足的底气和更受尊重的目光。这就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二、这底气,彰显于道路的旌旗
1989 年,美国学者福山抛出 " 历史终结论 ",宣称 " 自由民主 " 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政治制度的最高形式。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历史终结论 " 更是赚足眼球。西方那套 " 民主自由 " 的说辞被包装成普世真理,动辄拿来给中国挑事、发难。
但日久见真章。当西方国家的政治极化、贫富分化、社会撕裂、效率低下成为日常," 民主神话 " 的滤镜也随之碎了一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西方民主制度的资本导向与多数民众的民主诉求先天背离,从一开始,他们就抛弃了人民。最新民调更显示,半数西方民众认为 " 民主已崩溃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民渴望彻底变革。
▲ 视频:2025 年 11 月,美国前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在访谈中表示," 中国的产业政策成效显著 "" 重视人才培养值得我们借鉴 "。
曾经有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认为 " 现代化就是西方化 "。没想到中国人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那些对西方模式亦步亦趋的国家,反而停滞不前、深陷困境。越过山丘,我们才发现西方的那套东西也不过如此。既然前面再无人带路,不如索性踏出一条新路。如今,中国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借鉴的对象,连美国硅谷大佬都公开表达对中国模式的羡慕,认为中国取得了美国体制无法企及的突破。福山本人也改口说," 中国模式是唯一能与西方自由民主制竞争的模式。"
任尔风云起,我自笃行之。当一些西方政客还在搞 " 拳击赛 ",中国却在跑 " 接力赛 "," 十四五 " 即将圆满收官," 十五五 " 又蓄势待发。有外媒感叹,五年规划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节拍器,每一个规划都标志着中国进步的一个节拍。
而中国式规划的逻辑,就是把人民置顶,再让时间说话。制定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时,不仅在党内外征求意见,还在网上征集到 300 多万条有效建言。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期盼,最后都落进了规划的文案,变成了发展的硬指标。从问计于民到顶层设计,再到基层落实,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闭环。无论是更好的教育,更稳的就业,还是更人性化的养老,"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 永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家还不完美,但一定是朝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在走。
中国在世界上也走出了一条 " 自强不息、兼济天下 " 的新路,那就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让自己好起来,也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让大家一起好起来。

▲ 这是中国海军 " 和平方舟 " 号医院船访问孟加拉国期间,曾被该船医护人员接生的一名女孩与当时的 " 中国妈妈 " 重逢的感人瞬间。
当某些国家满世界开空头支票,中国的 " 一带一路 " 一搞就是十多年,全球四分之三的国家都成了共建国,创造了 40 多万个工作岗位,帮助 4000 万人脱贫。当一些国家的军舰到别人的地盘耀武扬威,中国的和平方舟已航行超 28 万海里,相当于绕赤道 12 圈,为 23 万患者带去希望。当日本右翼势力疯狂挑衅为军国主义招魂,中国雷霆反击,坚决守护用鲜血换来的公理正义。
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稳定就是全球稳定力量的巩固,中国的进步就是国际进步力量的壮大,中国的发展就是共同发展机遇的增长。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脚下迈出的每一步,都让我们的底气更足一分。
三、这底气,深藏于文化的根脉
千禧年前后,一些中国杂志喜欢写 " 反思小故事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德国人的严谨守时、美国人的独立思考总让文中人自惭形秽,觉得中国人干啥啥不行。然而,当数字时代冲垮了信息的围墙,一场深刻的文化自信觉醒,不知不觉在中国人心里生根发芽。
传统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不断与现实生活产生连接。川剧变脸变出抽象表情包,皮影戏里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化身美羊羊,还有 " 围炉煮茶 "" 穿汉服游古城 " ……博物馆里的文物,大步走进了当代生活,启迪着现代审美和哲学。每一次传统与现实的碰撞,都在进一步深化文化的内涵,注入新的养分,让我们的文化革故鼎新、生生不息。
中国文化不再被西方的标准桎梏或左右,而是以主体的身份与世界对话,互学互鉴、守正创新。当 " 文明冲突论 " 甚嚣尘上时,孔子的 " 和而不同 " 提供了东方智慧。当西方 " 征服自然 " 的工业化模式陷入困境,庄子的 " 天人合一 " 理念指明了生态与发展并存的新路。
" 世界的中国 " 不再只是熊猫、功夫、戏曲,而是不断推陈出新,用科技加成、情感共鸣打动更广泛的海外受众。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获国际级大奖,在海外掀起 " 西游热 "。今年上半年,中国短剧海外应用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 5 亿,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让无数外国人上头。网剧、网文、网游,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 " 新三样 "。
▲
上图:2006 年,中国孩子在游戏厅玩外国电子游戏。
下图:2024 年,中国首款 3A 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德国科隆国际游戏展强力吸粉。
过去,西方处心积虑建造了舆论霸权的大坝,让中国的真实信息流不出去。现在,在 TikTok 这样的平台上,普通中国用户和外国游客拍摄的海量短视频,就像一颗颗子弹,冲击着这座大坝,让越来越多的人超越误解与偏见,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在这场中外人民的双重奔赴中,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再次审视了自己,看到了 " 近处的风景 ",更增添了从容和自信?
很多睁眼看世界的西方人,开始思考讨论中国 " 是不是做对了什么 "。对此,我们的反应不再是受宠若惊,而是一笑置之。从小心翼翼的仰视,到从容不迫的平视,文化自信擦亮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成就了不卑不亢的中国心态。
有福之人生在大邦之地。今日中国,如同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也让我们舒展枝叶。而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一言一行,又何尝不是一扇扇窗,让世界看到开放、包容、自信、可爱的中国?当个人与家国双向奔赴,世界东方还会迸发出更多震撼山海的力量。

▲ 家国同心,迎向光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