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一铲,古墙留疤
法槌落下,警醒万家
靖边县人民法院日前公开审理并宣判了全市首例战国秦长城损毁案,引发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高度关注。


案件起因于村民郑某某修整坟地。他在未核实土地性质的情况下,临时雇佣铲车作业,不慎将部分战国秦长城遗址推毁。经专业鉴定,约 22 米长的长城本体及 550 平方米的保护范围受到扰动。令人唏嘘的是,现场 150 米外就矗立着 " 战国秦长城遗址 " 保护石碑。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郑某某的行为虽无主观故意,但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已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综合考虑其系初犯、偶犯,且到案后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民警在战国秦长城受损现场进行勘查取证
此案的审理彰显了司法机关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坚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靖边县人民法院还建立了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并联合多部门构建协同保护机制。文物部门也表示,将推动长城保护从 " 被动应对 " 转向 " 主动预防 ",通过深入普法、落实 " 六个一 " 工作机制等举措,全力筑牢长城保护防线。




来源 / 法治榆林、靖边县人民法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