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昨天
今年目标200亿!成都新津以“立园满园”助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五年,是时间标尺上的一段刻度,也是区域产业蓄势突破、奋力发展的关键周期。

今年 10 月,第一届全国食品行业渠道峰会上发布的《2025 中国食品趋势白皮书》指出,食品行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消费的新周期,即食品产业的传统产业优势和持续健康绿色发展趋势愈发凸显。

成都向南,新津区已然成为成都市绿色食品的主要承载地——中粮、希望食品、华润怡宝、花中花等百余家企业在此集聚成链,产业联动天府农博园,构建了 " 田间 - 车间 - 舌尖 " 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上,新津于今年提出规划建设 10.7 平方公里的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11 月 20 日,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正式揭牌。

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揭牌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提供

站在 " 十四五 " 与 " 十五五 " 交汇的节点回望,这五年,新津健康食品产业以 " 立园满园 " 破局路径依赖,重构产业生态,实现了从 " 规模集聚 " 到 " 质效双升 "、" 传统优势 " 向 " 标杆引领 " 的转变,在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同时,书写区域特色健康食品产业的转型进化论。

" 抢滩 " 风口

锚定健康赛道,重塑产业新生态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健康化、多元化、品牌化正成为食品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025 年 3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要持续实施 " 体重管理年 "3 年行动,进一步激活了健康食品市场的潜力。

如今,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早已超越 " 饱腹 ",营养成分、加工方式、功能属性成为食品消费决策的核心考量。瞄准健康消费的风口,新津提前布局,抢占健康食品赛道先机。

" 我们精准研判行业趋势,严选产业发展赛道,构建‘ 2+3+N ’健康食品产业体系,以‘大单品引领、大企业支撑、大平台赋能、大产业协作’为路径,推动传统食品产业转型。" 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产业起步早、规模大,品类多、链条长,区位优、空间足的多重优势,新津正塑造健康食品产业新未来。

当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五年来,新津的食品产业从传统的食品加工区,升级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产业链高度协同、规模能级大幅提升的健康食品园区。

园区景观俯瞰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提供

在这里,既有中粮粮油建设的智能工厂,也有沈师傅鸡蛋独创的全蛋液浓缩加工技术,更有菊乐食品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透明可追溯的数字化系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销量第一,年销售额达 14 亿元美好小酥肉、黄金鸡蛋干等一批爆款产品持续走红,阿洛酮糖、可生饮亚麻籽油等健康新品不断推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行业显示度的拳头产品与明星企业逐步涌现,新津健康食品产业生态正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竞争力。

龙头领航

梯度培育强根基,集群效应显威力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与集群生态支撑。

新津坚持 " 龙头领航 + 梯队培育 " 的发展模式,建构 " 头部引领、腰部支撑、底部进阶 " 的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塑造独具 " 新津味 " 的特色品牌体系,推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走进中粮粮油的智能工厂,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WMS 仓储管理系统与 SAP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无缝衔接,员工可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仓储、生产、财务数据实时互通,实现生产工单动态调整,避免库存积压与短缺。

健康食品科技创新中心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提供

作为西南地区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中粮的供应链优势形成强大的 " 磁吸效应 ",不仅为桃李面包、白象食品、华润怡宝等 20 余家下游企业供应原材料、联合开发新产品,还保障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全省 1000 余家食品、饮料、餐饮企业的原料供应。

这种 " 链主企业 + 配套企业 " 的协同模式,在新津随处可见。桃李面包、麦王食品与中粮成都产业园仅一街之隔,原材料物流成本优势凸显。银鹭食品、白象食品、新国富包装、万申冷链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的入驻,形成了涵盖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物流、检验检测的完整产业链条,集群效应持续释放。

" 十四五 " 以来,新津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组建专业招商专班,精准招引缺失环节、补强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健康食品产业的生态版图。据悉,2023 年、2024 年,新津健康食品产业规模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 1,全区已聚集健康食品企业 102 家,1-10 月产值超过 162 亿元,同比增长 11.3%,全年健康食品产业规模预计突破 200 亿元。

签约仪式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健康食品产业园揭牌仪式上," 希望系 " 围绕健康食品、人才培育等全产业链领域,纷纷与新津签订投资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金额达 57 亿元,这既是对成都市委 " 立园满园 " 行动的积极响应,也彰显了企业回馈家乡的桑梓情怀。

" 龙头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效应,更是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的集聚,让中小微企业得以依托供应链体系快速成长,实现‘大企带小企、小企助大企’的良性循环。" 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说。

科创赋能

院士领航搭台,校企联姻促转化

科技创新是食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现食品产业现代化的根本之路。

面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新津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动态梳理企业需求和高校科研成果两张清单,以 " 院士领航、校企联姻 " 为抓手,构建 " 平台 + 人才 + 成果转化 " 的创新生态体系,让科技创新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 核心引擎 "。

新津深化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食品领域全国前 6 强高校合作,组建绿色产业研究院,健康食品联合检验实验室等平台开放运行。今年 4 月,健康食品科技创新中心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金征宇院士牵头组建 " 专家智囊团 ",探索 " 产学研用 " 合作的新机制,促进产业创新从 " 分散式探索 " 迈向 " 系统化布局 "。

目前,中心已成功促成菊乐食品与中国农大、中粮生化与江南大学、中地油与四川农大等 23 个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推动希望食品、伍田食品等企业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其中,希望食品与成都大学共建博士创新站,开发香卤肥肠等 4 款新产品,实现营收 1.1 亿元。

绿色产业研究院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提供

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新津区积极推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支持企业靶向引进急需人才,引进绿色食品领域高端人才和企业急需人才 60 余名,促成三津生物、沈师傅等企业聘任 " 科技副总 "8 名。让科研人才扎根产业一线,让企业创新需求直达科研前端,这种 " 产学研用 " 深度融合的模式,缩短科技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的过程,推动传统食品产业从 " 制造 " 向 " 智造 " 跨越。

" 政府搭台,我们直接对接高校专家,能够有效解决我们定制化产品的研发难题。" 希望食品相关负责人兴奋表示,通过与成都大学共建博士创新站,让他对破解食品研发、创新等难题充满期待。

从宝墩稻作文明到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从区域品牌到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新津健康食品产业的五年蝶变,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是龙头引领与集群发展的协同发力,更是营商环境与服务保障的全面赋能。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津正坚持 " 产业为先、创新为核、园区为要 ",立足食品产业基础,瞄准产业发展新趋势,按照 " 稳存量、育增量、谋新量 " 的发展思路,奋力打造全省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力争到 2029 年,健康食品企业达到 200 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 300 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成都 浪潮 破局 智能工厂 自动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