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11 月 20 日讯(记者 严沁雯)在资产转让已成为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的背景下,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 " 银登中心 ")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于近期迎来密集更新。
四季度以来,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信用卡透支为主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增多。银登中心网站显示,11 月 19 日单日,便有 8 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披露,6 条涉及信用卡透支、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
在此之中,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呈活跃态势。在银登中心网站上,10 月至今,涉及信用卡透支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达 47 条;而 11 月内,已有 23 条相关公告发布。以 11 月 18 日为例,浦发银行连发四期信用卡透支不良转让公告,未偿本息总额合计超 50 亿元,涉及超 11 万笔资产,其中一期转让项目的未偿本息总额便超过了 34 亿元。
信用卡不良转让活跃,部分平均逾期天数低至 196 日
事实上,年初以来,便有多家银行挂牌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
银登中心此前发布的《2025 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 370.4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3 亿元增长逾 7 倍;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为 51.9 亿元。
银行拟转让的不良资产包透露了当下不良转让市场的特点。
部分银行拟转让的信用卡不良资产账期较长且金额较大。以 11 月 14 日的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转让公告为例,拟通过银登中心转让信用卡透支类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达 51.42 亿元,共涉及 14.84 万笔资产,对应 14.78 万户借款人,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 42.79 岁,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超 1856 天,全部为未诉状态。
该转让采取线上公开竞价。同时要求在受让不良资产后,只能采取正当、合法的手段进行处置,承诺不得再次将该资产包对外转让,严禁暴力催收不良贷款,严禁委托有暴力催收、涉黑犯罪等违法行为记录的机构开展清收工作。
" 对于银行而言,这类不良贷款逾期时间长且较为分散,回收预期弱。与其对单笔小额进行诉讼,不如一次性转让,不仅可以带来现金收入还能较大程度减轻银行资产质量包袱。" 行业人士指出。
亦有银行转让平均逾期天数较短的信用卡不良资产包。以 11 月 13 日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 2025 年第 2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为例,未偿本息总额为 1997.41 万元,共涉及 291 比资产,包括可疑 145 笔,次级 104 笔,损失 42 比。对应 195 户借款人,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 39 天,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 196 天。
" 个贷不良的逾期天数普遍较长,逾期时间短回收难度相对会低,这或许可以提升市场吸引力,加快不良出表速度,同时获取更合意的价格。" 上述人士表示。
买方市场 " 折价 " 频现,转让起始价开始 " 隐身 "
银行转让信用卡透支等不良贷款节奏加快,折射出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
国信证券 9 月发布的研报指出,目前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生成率虽边际稳定,近几年维持在 0.7% 水平,较 2015 年峰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并非完全没有资产质量压力。同时,目前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内的各类型零售贷款不良率都在上升,零售风险正在暴露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银行间信用持续分化。华中地区某国有大行支行人士告诉蓝鲸新闻,今年以来,其所在行的信用卡不良状况并无明显上升趋势," 和去年情况差不多,一直在积极压降。" 但与此同时,据同地区某城商行人士透露,其所在行信用卡不良状况有所攀升。
" 国有银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受益于广泛的客户基础、较强的融资能力,风险偏好相对较低,资产质量和盈利韧性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持续的监管改革以及不良处置下,存量不良资产持续出清、风险抵御能力也在提高,我们预计他们的内生信用状况将相对稳定。而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位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小型地方性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持续推进个贷不良出清背景下,过往不乏 " 折价 " 出售的案例。以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为例,今年上半年亦出现了低于 1 折的 " 甩卖 "。
" 抵押类信贷受制于抵押品价格下行、抵押物处置周期较长等因素,在零售风险上行时期或长期置于表内,不利于银行不良率的压降。"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消费类贷款及流动资金贷款均具有偏信用缺抵押的特征,从不良处置的视角看,银行信贷结构由抵押向信用类的切换,或源于当前不良转让业务处于买方市场,存量信用类不良转让虽面临折价压力,但可在短期内将不良出表优化风险指标。
但即便如此,个贷不良的处置绝非易事。诸如信息不对称、处置手段单一、金融黑灰产干扰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完善个贷不良处置生态的过程亦非一蹴而就。
在 2021 年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实施前,不良资产转让仅限于对公不良批量转让。随着《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先后发布,近年来个贷不良处置路径得以拓宽。
而在近期,市场又出现新变化:在银登中心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中,此前作为关键信息的 " 起始价 " 不见了踪影。
蓝鲸新闻翻阅近期公告注意到,在 10 月 24 日银登中心公布的不良资产转让公告中,依旧可以看到转让起始价。而在 10 月 27 日及之后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中,这一信息便不再披露。与此同时,公告加上了 "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字样的水印。
" 此前起始价作为公开信心展示,或使市场过度解读造成负面影响,给交易带来不确定性。这点对买卖双方都没有益处。"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公告隐去起始价或对市场生态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效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