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正在成为外网社交平台的 " 网红 "。
"China car",这个标签正在成为 YouTube、TikTok、X 等全球社交平台上的新晋 " 流量密码 "。随手一搜,动辄数百万甚至上亿播放量的测评、体验视频比比皆是。
海外网友的热议中," 设计惊艳 "、" 技术先进 "、" 性能超预期 " 成为高频词。中国汽车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全球社交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外 " 网红 "。
令人好奇的是,当这些搭载着先进智能座舱的中国汽车,驶离本土,奔驰在巴西的街头或泰国的热带公路时,是什么力量在默默支撑着它们,确保这些智能座舱在全球多样化的环境中,依然能提供如同 " 在家 " 般流畅、可靠、智能的互联体验?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汽车出海,背后的隐形推手。
打开 YouTube,搜索 "China car",可以发现任意一条视频的流量都不低,高的达数亿播放,低的也有几十万的播放量。

图源:YouTube
而在 "X" 上,关于中国汽车的讨论度也不低。一名网友点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技术、设计和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图源:X
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已经完成了从车企的 " 必须走出去 ",到海外用户表示 " 必须走进来 " 的需求转变。
7 月 10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数据:2025 年 1-6 月,汽车出口 308.3 万辆,同比增长 10.4%。出海已经成为了每家车企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智能汽车出海,首先要攻克的核心关卡就是全球化的稳定、高质量网络连接。
不论是巴西的街头、墨西哥的公路,或是欧洲的高速上,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身影越来越常见。它们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除了车辆本身的品质外,流畅、智能的车联网体验正成为打动用户的关键。
然而现实是,海外市场普遍面临运营商网络覆盖不均、数据合规成本高昂、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这正是制约海外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关键——基础设施根基不牢。
破解之道,就是借鉴中国市场的成熟经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构建起稳定可靠、体验出色的车联网生态。
车主的体验是最有力的证明。小雷的车辆行驶里程已超 7 万公里,其车联网连接始终保持稳定可靠,查看后台时发现,支撑这一体验的正是中国移动。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网络覆盖、连接质量、算力支撑和综合服务能力上,确实具备显著优势。

图源:比亚迪 APP 截图
不仅如此,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包括小米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等重磅车型,均采用了中国移动的车联网服务。
查看中国移动官方资料后发现,中国移动的车联网服务已实现广泛的全球覆盖,触达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从东南亚茂密的雨林公路,到中南美蜿蜒的海岸线,从欧洲密集的城际网络,到中东与非洲的广袤地域,搭载中国移动服务的中国品牌汽车正驰骋于世界各个角落。
这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在连接方面,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 5G 网络,通过低频广覆盖与高频高速协同实现全域深度覆盖,构建高精度定位系统,满足车联网低时延与车道级导航需求。
直接解决了车企在海外常遇到的信号覆盖不全、连接费用高昂、运维响应慢等痛点。
目前,已有超过百万辆中资品牌车依靠中国移动的网络连接世界,还有规模相当的车辆预装了中国移动服务,将在 2025 年驶向全球。
毫无疑问,中国移动将连接、算力、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完美复制到了 " 车联网 " 上。最优的资费、最稳定的网络,最快的本地服务响应,这些中国移动的优势都是车企出海离不开的 " 刚需 "。
网络好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车卖向全球,如何管得明白?
想象一下,几百万的车辆分散在几十个国家,接入的网络各不相同。车辆状态如何?流量消耗多少?是否出现故障?想要高效、清晰地管理这一切,光是想想就让人头大!
中国移动强大的平台管理能力,正是破解这道全球管理难题的钥匙。
在中国移动的平台上,车企可以管理全球各地的联网车辆。同时还能实现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的无缝切换、数据流量的智能分配,以及车辆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监控。
这种集中管理的方式,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管理变简单了,车企不用再面对分散在全球、五花八门的车辆管理问题,复杂度大大降低。
这个 " 超级管家 " 将全球车辆的网络连接和运行状态管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中国移动的目光并未止步于此,车辆管理的终极目标,不仅要让车企省心,更要让车辆本身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更强大的可管可控能力。
基于此,2025 年,中国移动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落地了符合最新 SGP.32 标准的新一代 eSIM 服务。这项技术赋予车企前所未有的远程精细化管理能力,车企可以更加灵活切换码号、便捷远控设备,打造更加灵活、易用、安全的一站式连接方案。
同时,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构建更丰富的车载智能生态,帮车企在海外 " 搞生态 "、找新路子。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移动与泰国运营商 TRUE 合作打造的全球首个车载内容平台。这个平台为海外车主提供了丰富的影音娱乐内容选择,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车企探索出新的增值服务和收入模式。
中国移动的服务还延伸到了车企的生产制造环节。在泰国、越南、巴西、印尼、意大利等地,中国移动为十余家海外车企工厂提供了融合 5G、人工智能和云网协同技术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可以说,从车辆还在生产线上,到卖到全球各地跑起来,再到为车主提供丰富的服务,中国移动的服务已经贯穿了一辆车的 " 全生命周期 "。真正实现了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车辆进行 " 云端运维 "。
显然,中国汽车的海外崛起,其背后远不止是产品力的飞跃,数字基础设施也是支撑全球化征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其中,中国移动构建了一套覆盖全球、稳定可靠的车联网 " 新基建 "。这套 " 组合拳 " 打下来,让中国移动赢得了众多行业伙伴的认可。
在去年 10 月广州的 " 智联共拓,驾享全球—车企出海生态研讨会 " 上,全球头部运营商,GSMA eSIM 小组成员、中国头部车企,在中国移动的邀请下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全球化、技术创新和海外价值链延伸等议题,并发起了 " 车企生态携手出海 " 的倡议。
会上某车企技术总监评价:中国移动既深刻理解国内车企的业务模式和需求,又拥有遍布全球的优质运营商合作网络。这使其能在全球组网、算力支持、海外工厂信息化落地等关键环节,为车企提供贯穿始终的支持。
一语道破了中国移动作为 " 全方位合作伙伴 " 的价值所在:中国移动的角色升级了,从 " 卖服务 " 变成了 " 组生态 ",帮大家把事做成。
这一套 " 中国式 " 智能网联出海解决方案,不仅服务于中国车企,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然,一切的努力,最终都是指向 " 为用户创造价值 "。
中国汽车在海外成为 " 网红 ",核心在于 " 智能 " 二字,而 " 智能 " 的基础,在于能否为全球车主带来超越期待、稳定流畅的智能网联体验,让每一位海外车主都能畅享与中国市场同等甚至更优的 " 丝滑 " 智联,感受到中国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愉悦。
如果连基本的智联体验都做不好,中国汽车出海,与那些百年巨头相比,充其量也只是能源形式的转换,而无法真正形成 " 智能包围圈 ",因此,说中国移动构建的全球车联网,是打通自主品牌出海 " 最后一公里 " 的关键钥匙,毫不夸张。
这 " 最后一公里 " 并非简单的物理距离,而是横在车企与海外用户之间,由网络覆盖不均、数据壁垒、高昂连接成本、跨域运维困难等复杂挑战构成的鸿沟。
因此,中国移动打造的这张全球车联网,绝非简单的 " 联网工具 ",而是自主品牌克服海外落地终极挑战、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扎根的关键基础设施。
没有这 " 最后一公里 " 的畅通与可靠,再优秀的产品,也可能在抵达用户的最后环节功亏一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