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3 日晚间,Rokid 乐奇与 BOLON 眼镜在杭州联合举办新品发布会, 推出了全新一代 AI 眼镜;就在稍早之前的当日下午,百度在其活动中正式发布了小度 AI 眼镜 Pro;再早之前,已亮相多时的夸克智能眼镜宣布 11 月 27 日正式发布。各家新品的连续发布让 " 百镜大战 " 氛围更浓。
今年 " 双 11",AI 眼镜也站上各电商平台销售战报的 "C 位 "。天猫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额同比飙升 25 倍;京东智能眼镜成交额同比大涨 346%,在所有 3C 数码 AI 产品中增速排名第一。

图源:微博截图
为何今年 " 双 11",AI 眼镜会站上 C 位成为热卖产品?居高不下的消费热度,是否意味着 " 百镜大战 " 的下半场已经到来?
01.AI 眼镜还未跨过 " 生死线 "
在产品尚未成熟之前,AI 智能硬件大多是 " 极客玩具 ",不受普通人青睐;然而,今年陆续有智能眼镜品牌的负责人表示,智能眼镜的首购用户在大幅提升。
11 月 13 日,在 Rokid 与 BOLON 眼镜联合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Rokid 创始人祝铭明表示,当下 Rokid 目标用户职业分布,互联网互科技领域用户的占比仅有 16%。
近两年,AI 眼镜作为 "AI 时代交互入口 " 的讨论就愈演愈烈,也吸引了不少大众消费者下单。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双 11" 淘宝智能眼镜销售 Top3 分别为夸克 S1、Rokid glasses、小米 AI 眼镜;京东智能眼镜销售 Top3 分别为小米 AI 眼镜、Rokid glasses、影目科技 Go3;从销量来看,带显示功能与无显示功能两大类型的智能眼镜平分秋色,前者的价位大多在 2500-3500 元左右,后者几乎都在 2000 元以下。
不过,在成为 "AI 时代交互入口 " 之前,当前智能眼镜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消费品还有一段距离。
电子消费领域,200 万台出货量一向被看作 AI 硬件的 " 生死线 "。根据 Wellsenn XR 最新的数据来看,去年全球 AI 眼镜销量 234 万台,其中 RayBan Meta 就贡献了 224 万台,也是目前唯一跨过 " 生死线 " 的品牌。
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品牌能触及这一出货量水准。已经取得 30 万台销量的 Rokid glasses,被官方预计的生命周期销量是 100 万台;小米可穿戴部门负责人李创奇曾公开表示,希望三年内让小米 AI 眼镜实现年出货量超 500 万副,但李创奇已经于近期离职,小米方面表示相关业务架构保持不变,AI 眼镜项目推进正常,未受影响。
02." 百镜大战 " 升温
虽然普及度还未达到理想水平,但 AI 眼镜赛道已经进入多方混战的局面。
去年此时,这一赛道还以互联网大厂和 AR 厂商为主,而今年已有不少手机、电脑厂商迅速跟进,如魅族、联想、OPPO 等。这类厂商在光学技术领域深耕已久,也有较为成熟的供应链资源,在 AR 眼镜产品中接入 AI 功能是顺水推舟。
AR 四小龙(Rokid、Xreal、雷鸟创新、影目科技)里,影目科技和雷鸟都推出了双目全彩的 AI 眼镜,其中,产品线最丰富的雷鸟创新已经连续三年在国内 AI/AR 眼镜市场份额第一;CINNO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雷鸟在国内 AI/AR 眼镜市场份额为 39%。11 月 7 日,雷鸟创新宣布完成 C 轮融资,总额已经接近 10 亿元,成为今年国内 AI+AR 眼镜领域单笔最大融资。

图源:雷鸟官网截图
Rokid 推出的 Rokid glasses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极高的声量。据 " 趣解商业 " 了解,今年 Rokid 已获得超过 20 万副智能眼镜订单,其中约 5 万副来自海外市场。
11 月 13 日,在 Rokid 与 BOLON 眼镜的跨界合作发布会上,Rokid 乐奇眼镜国潮系列和 BOLON AI 智能眼镜正式亮相,现场 BOLON 眼镜活力代言人林一与 Rokid 新任品牌代言人影视飓风 Tim 同台亮相,共同邀请大家体验智能眼镜带来的的科技生活新时尚。
Rokid 乐奇在本次发布会上公布了最新产品进展与生态布局,Rokid 创始人祝铭明还透露,Rokid 明年的智能眼镜销售目标是超过 100 万副,2027 年为 200-300 万副,2028 年将达到 1000 万副。

图源:微博截图
不过,曾被称作 " 杭州第七龙 " 的 Rokid 此前还陷入了延迟交付风波,其首批 F 码(优先级最高)用户迟迟未收到货;面对用户催促,客服也无法保证发货时间,京东旗舰店页面悄然修改为 " 预计 2025 年 Q3 开启正式购买和发货 ",比最初承诺推迟近 3 个月。
更让用户不满的是定价与发货的 " 双重落差 ":预售时宣称 2499 元的 " 亏钱价 ",到正式发售时突然涨至 3299 元,让不少消费者直呼遭 " 背刺 "。
对于涨价的原因,Rokid 没有明确回应;关于延迟交货,祝铭明表示主要是因为订单量远超预期,不得不让供应商加班生产。
此外,还有用户吐槽体验效果不理想:夜晚使用时,镜片漏光形成的 " 幽绿光斑 " 格外刺眼;肉眼可清晰看到镜片上的光栅纹理;缺乏画面防抖设计,长时间使用易引发视觉疲劳 ...... 这些问题与产品 " 无缝融入日常生活 " 的宣传形成强烈反差。

图源:小红书截图
与 Rokid 发布会同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 CEO 李莹宣布,小度 AI 眼镜 Pro 正式发布;该 AI 眼镜售价 2299 元,目前已可在电商平台购买。
从产品本身来看,小度 AI 眼镜 Pro 在功能上与市面上主流产品趋同,并未展现出颠覆性的独特功能。
但事实上,百度是互联网大厂中最早官宣做 AI 眼镜的公司之一。早在 2014 年和 2016 年,百度就已经分别进行过穿戴式智能设备(BaiduEye)和识别眼镜的研发;这是在 Google Glass 引发全球关注后,百度第一次尝试打造 " 下一代搜索入口 ",但受限于当时的硬件水平和 AI 生态并未大规模进行推广。
这是百度时隔 11 年再次入局智能眼镜赛道,作为阿里之后第二家正式推出 AI 眼镜的互联网大厂,小度 pro 也再次推动了 " 百镜大战 " 的进程。

图源:罐头图库
" 百度的竞争优势,并不在于智能硬件本身,而在于其背后十余年积累的 AI 技术底座——尤其是大模型能力的率先布局。"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媒体表示,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其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洞察,百度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03. 退货率居高不下
近 70 家厂商的密集布局,催生了 AI 眼镜短期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但高退货率和用户体验的不满却揭示了行业的 " 虚火 "。
有购买小米眼镜的用户直言,小米眼镜的小爱 " 一问三不知,识别乱说话 ",对话经常不发声。Rokid 使用的是通义千问、DeepSeek 等融合模型,可以使用 " 乐奇 " 唤醒,有使用过的用户表示,Rokid 的误唤醒率很高,经常把 " 搞起 " 之类的词识别成乐奇,而且识图解题功能只能通过语音控制,智能程度十分有限。

图源:小红书截图
除了 AI 交互能力,拍照画质、稳定性、佩戴舒适度等细节也会影响眼镜的口碑和体验。" 趣解商业 " 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关于 AI 眼镜的帖子,经常出现 " 劝退 " 的评论。
有科技博主测评发现,从最简单的拍摄功能来看,小米 AI 眼镜白天拍摄会出现过曝的问题;而销量全球登顶的 Ray-Ban Meta 2 在夜间拍摄也会有糊成一团的情况,画质大幅下降。
有行业人士表示,现在的 AI 眼镜同质化很严重,在功能上都是聊天、多模态识别翻译,但是用户又会发现,在对话、翻译上它的实时性还不够。还有行业分析师透露," 很多厂商为了赶在‘元年’发布产品,采用现成的模组拼装,研发周期不足 6 个月,根本没时间打磨体验,自然难以满足用户预期。"
性能不达预期,就会引发退货。有专注投 AI 软硬件的私募融资人对媒体表示,智能眼镜是退货率较高的硬件品类,头部整机厂商的退货率能达到 40% 甚至一半以上。据 XR Vision 监测数据,京东、天猫平台 AI 眼镜平均退货率约 30%,抖音渠道更高达 40% 至 50%。

图源:微博截图
本质上,智能眼镜当前仍受困于续航、重量与性能的 " 不可能三角 "。比起技术的突破,很多从业者认为,接下来智能眼镜的机会更多在细分垂直赛道,尤其是对于不具备大厂生态和资金优势的创业公司而言。上述投资人提到,一旦上游的 MicroLED、波导、芯片架构等产业链成熟,通用型眼镜的生产研发全流程都在手机大厂的射程范围之内,反倒是户外骑行、影音游戏这种垂直场景的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足够大,但又不足以吸引手机巨头下场,更适合创业公司深耕。
Rayban Meta 能卖爆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其支持实时直播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发布,极大提升了日常创作的便利。无论是在光学技术上已具备护城河的独角兽,还是借助成熟供应链想打造突破性产品的创业团队,都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家眼镜解决用户具体的痛点,在垂直场景里打磨出不可替代的 " 刚需价值 "。而这,或许才是 " 百镜大战 " 下半场的真正开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