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公关】设为 " 星标⭐ "
第一时间收到公关知识
我是旅游会发朋友圈的姚素馨
来自觉得折现最好的啊嘿哒公关
俞老师去南极的事儿,今天有了个新的大版本回应。聊聊。
01
11 月 16 日,新东方成立 32 周年。
大概不是什么 " 整生日 ",又是人叕走了的 " 多事之秋 ",新东方和俞老师都没准备大操大办,只是以俞老师个人名义发了一封全员信,算是给个仪式感。
发一定会见网的全员信,是新东方的老传统了,也是俞老师经常做的事情。比较特殊的是,这次俞老师发信时候,身处南极。于是,"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的梗,瞬间霸屏。
我猜,100 个在网上参与评论此事的网友,95 个没看过那封红字信的全文。
公关肯定要看原始文本,给还没看过的同学,贴一下。


02
这个文本不难,不做逐字解析。
在写法上,一开篇就用 " 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 " 这类描述,然后过渡到当地 " 几乎 24 小时充满阳光 " 的环境让人对 " 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 " 有了更深感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肯定教过的 " 寓情于景 "。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目的也很明牌,南极的 " 极致环境 " 和企鹅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存态,就是俞老师想传递的中心思想,语文阅读理解题,经常会考这种。
03
但是," 南极感悟 " 似乎没有触发俞老师预期的共鸣。
这就有 3 个可能了。
可能一,没读,大部分公众没有读原文的习惯,更没有这个义务。
可能二,没懂,读了有不一定会懂。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上限是初三。建议用你初三班级里,倒数第 10 名的标准,作为衡量标准。
可能三,不同意,懂了又没一定要同意。而且,读懂了骂起来可能更凶。
" 南极信 " 在这 3 个层面,都存在大量 " 传播折损 ",信息传递的 " 失真度 " 极高。
注意,明确再说一遍,信息传递如果偏差很大,归责一定是在发布者,而不是接受者。不要老觉得别人没看懂,别人有问题。
04
所以,实际上大家看到的网络舆情是这样的。
" 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 毫不意外获得高赞。

老登,必然出现。

" 吧唧嘴 " 也是很得人心的说法。

对于公关来说,公关对此会说什么,不算难猜。
只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也就是遇到舆情必问的一点:是谁在骂俞老师?是员工发起的吗?员工是主力吗?
05
11 月 16 日的 " 南极信 " 发出之后,舆情几乎一面倒地呈现 " 负向 ",新东方和俞老师都没 " 及时回应 "。
先来认真排除一个 " 干扰项 ",南极船上的信号怎么样。
没开玩笑。而且公关应该要能想到核验这点。
由于后续俞老师已经说了他乘坐的是 " 夏古号 ",是覆盖 WIFI 的。

红书上还说,网速不算很快,只能发发文字消息,等半夜可以刷刷视频。
俞老师自己也以评论形式回复过。

基于这种情况,后续操作的 " 特殊性 " 到底是主观意图还是受条件限制,大家自行判断。
作为行业垂直账号,我只强调公关要刻意养成把所有因素加入,推导,判断的习惯。固定思维模式,只能想到一个可能性,是人类的通病,也是公关做事最大的障碍之一。
06
11 月 17 日深夜,俞老师在抖音上开始更新视频,更新到 18 日早上 10 点多,一共更新了 10 条。
在微博上的发布时间更加密集,9 点左右先是连发 6 条视频,每条间隔时间小于 5 分钟;10 点到 11 点 20 分期间,再次连发 4 条视频,每条间隔时间大概是 20 分钟左右。
这种发布密度,说句" 爆更 "也不为过。
视频内容全部都是南极相关内容。对,就是一个字都不提 " 信 ",只是一味发南极。
07
跟前面说的很大一部分人不会去看完整信件一样,看完全部 10 条视频的人比例也不会很高。
但,"10 连更 " 本身就很特殊,就会被认为 " 很说明问题 "。
这种知道别人在说你不好,还不夹起尾巴做人,还敢继续发布的人,最近已经很少见了。
对于公众来说,这种操作属于 " 挑衅 ",是看到大家说他了,一怒之下的回击。

也是极致傲慢的表现。

也有说俞老师实在无法压抑他的分享欲。

总而言之,舆情还是基本 " 全负 "。
08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 "148 万 " 这个数字。
据说有人在某个平台查到,该邮轮 29 天航线最高售价达 148 万元 / 人。虽然也有其他标价,不过但凡出现过最高售价是 148 万,标题上怎么用这 148 万,大家都很会的。


其实,媒体很快联系过旅行社核价,在俞老师后来说明之前,就发过相关内容。" 纠正 " 作用,也就那么回事。

09
11 月 18 日晚上 19 点 49 分,俞老师抖音发布了一条内容,说:
" 这次应奚老师邀请来南极,在深刻感受大自然壮美的同时,也一起探讨了未来中国孩子自然教育的前景。新东方将会成立专门的青少年探索中心,带领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用科学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大自然、爱上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 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南极考察之旅也有望在明年冬天开启 !"
这段视频其实就为了说一个事情:俞老师是在工作,不是在度假。
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之前都去过非常多的地方,去哪儿都是处于工作状态。我个人一看到南极内容,就觉得明显有 " 踩点 " 和 " 预热 " 属性。
不过,作为公关,也要清楚,一旦出现 " 老板 "+" 南极 "," 天价旅行 "、" 有钱人的玩乐 " 肯定是自动关联项,而且占比绝对很高。


10
11 月 20 日上午,俞老师再次回应。全文不长,建议仔细读下。

其实,在我去看这篇内容之前,已经看到了对于这个回应的夸赞。而且,夸得挺狠。


各路群众也说好。



11
这么神的回复,一共有 3 个核心点。
第一个点," 允许员工吐槽是新东方的传统,我一直鼓励。"
新东方和俞老师说这个,我是信的。包括 " 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 " 这个,我也相信。
我看有大 V 列举之前俞老师转发的年会上员工吐槽演唱视频来说明新东方确实 " 让说 ",这才哪到哪儿啊。
引发这个也走了那个也走了的小作文事件,很清楚地表明了,新东方和东方甄选的员工,随便可以开说,可以实名制说,而且事件热度已经很大之后,居然也还可以说。
" 居然 " 两个字,主要是我作为公关的傻眼,并不代表我认为个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这个说法,等于是在强调站位,公司是站员工的,不是员工的对立面。
另外,也轻踩了 " 冒充新东方员工在网上发声的 "。
12
第二个点," 选择 10 个左右的新东方、东方甄选的基层优秀员工,加上东方甄选 10 个优秀会员,由公司支持到南极来看一看。"
这个意思,就是都来呗,别说只有俞老师能来,别说只能坐在办公室里加班,都来溜达溜达。不就是南极么。这是在拆 " 对比 "。
13
第三个点," 坐的夏古号,确实是比较先进的破冰级邮轮,价格在 20-25 万之间,而不是外界所说的 148 万。"
花 148 万去南极和花 20 几万去南极,心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花 20 几万去南极,基本没有什么 " 冲击力 ",平平无奇,均价,秀不了一点儿。这是在拆 " 对标 "。
14
如果问我,俞老师能回复吗,这 3 点回复的 OK 吗?
我肯定说,OK 啊。
但,我不觉得那么高分。
公关评价危机处置效果的标准,只有 2 条:
1)不发这个,还有别的可以发么?可以什么都不发吗?
如果不发,或者发别的,效果更差,那么不管发这个挨多少骂,这个就是好的方案。
2)不是发了什么,而是什么发了之后,舆情变化是不是达到预期。与预期一致的,就是好的方案。
15
可以看下舆情走向。
有支持俞老师的,让俞老师走自己的路,不需要一一解释的。


觉得现在当老板也不容易。

这是起了作用的。
但,网友的才华是无限的。
有人说," 允许吐槽 " 这个说法,就是傲慢。员工吐槽,还需要你 " 允许 "?



我在每次培训都说,公关对于 " 用词 " 有极致要求,说的就是这类情况。
这个能力是要在平时训练,关键时候才用得上的。
这个能力是不管已经练得多么厉害,一不当心就要出问题的。
17
有人认为选 10 个员工去南极是想让转移矛盾给员工。二桃杀三士,是吧。摆出这种说法的人还挺多的,截图时候看到一大堆。



坦白来说,去看评论之前,我没想到这个角度,这要是做策略推演的话,我就漏点。
18
有人认为,这是画饼。

其实按照新东方和俞老师的一贯风格,以及全网公开说明,我觉得他们是一定会履行的,我觉得会履行就不叫画饼。
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饼。我猜,可能有的人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去,要选,就叫画饼。
19
有人说带员工去南极旅游,不如给员工折现或者休假。


整体上看,这个回应肯定发生了正向作用。
发生正向作用的主要方式是,让想帮俞老师说话的人,有了切口。
个人认为,前面 3 个核心点,对于改变之前骂俞老师的人,没有任何作用,他们的想法几乎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然而,对于之前就支持俞老师的人,或者不那么一杆子打死的人来说,给了 " 点 ",有的发挥方向,愿意出手的有话可说。
强调一点,公关操作如果发生作用," 改变他人想法 " 从来不是最主要的,明确自己站在什么队伍,激发原本就站在你这边的人,更具有可执行性。
我也不知道大家口中的 " 封神 "" 范本 " 是什么具体指标。
这轮回应之后,从舆情状况上看,抖音整体盘面还可以,红书依然相当严峻。
最后,有枣没枣劝一下子。
老板们出去玩,就不要发视频了。
发视频的话,一定要保持网络畅通。
《公关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场已经圆满结束啦,北京场还在火热报名中,更多的案例分享与评析我们线下课见 ~
课程现场氛围超超超超轻松,学习形式超超超超自由,段子和吐槽超超超超丰富。全程带你丝滑吃瓜,无痛训练公关技能。

Tips:熟人有优惠哦,有任何问题欢迎扫码咨询助教。
推荐:泡泡玛特真的挨骂了吗?
上文:上海站周末开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