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anson
编辑 | 志豪
具身智能成为行业新热潮,产业链也迎来新机遇。
车东西 11 月 20 日消息,就在刚刚,长期深耕智能汽车计算芯片的黑芝麻智能,宣布推出 SesameX 机器人计算平台,并发布三大产品矩阵: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专用平台的 Kalos、专注多任务执行平台的 Aura 以及面向高阶具身智能平台的 Liora。
可以说,对于深耕车规级计算方案的黑芝麻来说,这不仅是一款新产品的发布,更是黑芝麻在端到端等 AI 硬件中,将适配领域延伸具身智能后一大新的突破。

▲黑芝麻创始人、CEO 单记章在发布会现场
从汽车到机器人,背后是产业链高度重叠、技术逻辑相通的现实,也是企业寻找 " 第二增长曲线 " 的必然选择。
2024 年以来,全球机器人产业继续高速扩张,尤其是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规模已达到 36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563 亿元),并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 17% 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到 2034 年突破 166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1828.6 亿元)。
中国市场同样表现亮眼,2024 年全年机器人产业规模约 28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3.6%。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正从 " 原型演示 " 迈向 " 规模量产 ",但行业普遍面临一个核心瓶颈——缺乏能够兼顾高可靠性、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 " 量产级 " 计算平台。
从目前机器人控制中,主流采用的端到端模型来看,他们的算力需求其实和车用辅助驾驶所采用的技术路径相似,因此算力需求、平台需求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因此,把车规级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迁移到机器人领域,或许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黑芝麻智能试图将车规级技术、功能安全认证和开放生态的积累,复用于机器人这一 " 黄金赛道 ",以 " 大脑 + 小脑 " 协同的成熟方案,帮助行业跨越从原型到量产的鸿沟。
一、产业拐点已来 高速增长背后的 " 量产焦虑 "
过去两年,机器人产业的热度持续攀升,尤其是具身智能的概念引爆市场,带动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成为资本和产业的焦点。
中国市场 2024 年全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 857 亿元,产量达到 950 万台,覆盖清洁、配送、巡检、医疗、教育等多个场景,成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热度进一步印证了行业预期。
2024 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约 200 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 2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额占比超过四成,成为最受追捧的细分领域。

▲机器人新纪元已经到来
这一趋势背后,是大模型、多模态感知、边缘推理等技术的快速演进,推动机器人从 " 能动 " 走向 " 能思考 ",并加速渗透到更多非结构化环境。
然而,在产业高速增长的另一面,行业也面临着 " 量产焦虑 "。
现有的计算平台大多沿用消费级或轻量化方案,难以满足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对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性能的严苛要求。
换句话说,行业亟需一套能够支撑 " 感知—认知—决策—控制 " 全链路任务,并具备工程化与安全性的 " 量产级 " 计算平台,这样才能真正跨越从 Demo 到 SOP 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批量出货。
二、黑芝麻智能切入市场 发布即量产
行业的痛点已经很清晰,当下机器人要获得市场认可,必须解决算力不足、系统不稳定、工程化难度高的问题。
11 月 20 日,黑芝麻智能正式发布多维具身智能计算平台——黑芝麻智能 SesameX。
黑芝麻智能在发布会上提出,这一全新平台旨在打破机器人智能感知与运控边界,支持全脑智能的实现,让机器人从 " 机械执行者 ",真正走向 " 具身智能伙伴 "。
从此次产品的打磨中不难看出,这家企业并不是 " 临时起意 " 跨界,而是基于长期积累的车规级技术体系,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打磨成熟的能力,迁移到机器人赛道。
汽车和机器人在供应链、质量控制、功能安全、端到端的软件算法的软硬件适配等环节高度相似。黑芝麻智能此次推出的 SesameX 机器人全栈计算平台,是一整套 " 从端侧模组到全脑智能的体系化计算平台 ",从硬件、软件、工具链到模型生态均为全栈自研。
这不仅能提供高性能芯片,更能带来一整套量产级工程方法论。

▲黑芝麻机器人全栈计算平台系统结构图
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SesameX 架构中最独特的一层是 X-Safety 系统安全层。该安全体系采用四域隔离架构,并以 ASIL-D 车规级安全标准为设计基础。
这意味着平台不仅算力强,还能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满足机器人核心域、感知域、决策域、控制域对安全冗余和故障诊断的严格要求。
在开发效率与生态方面,黑芝麻智能构建了完善的 SesameX 中间件层,包含 SesameX 工具链、调度引擎和 Runtime 三大模块。
配合 SesameX OS,它不仅支持 Ubuntu、ROS 2 及 RTOS,兼容通用开发生态,更能通过原创的 " 原子应用层 ",将复杂任务拆解为最小可重用的 " 原子技能 ",让开发者像搭积木一样构建智能行为。
目前,SesameX 平台的价值已通过与生态伙伴的合作开始释放:首批合作伙伴涵盖了初创公司、上市企业及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
基于 Kalos 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已在星程智能的物流车中实现商业化部署;基于 Aura 平台的方案也正逐步应用于深庭记、云深处及灵御智能的产品中。
此外,黑芝麻智能还与均胜电子、湖北华中电力科技等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拓展机器人市场的新边界。
可以看出,黑芝麻智能并非简单推出一款新产品,而是将自研 IP、车规级 SoC、功能安全体系、工具链和交付经验打包迁移到机器人领域,形成从底层到生态的系统性优势。
这样的布局不仅解决了行业当前的 " 量产焦虑 ",更为未来的通用智能体预留了扩展空间。
三、SesameX 平台带来全新业务增长 定位差异化与商业赋能
从 SesameX 平台的具体布局来看,这款产品可以定位成一个面向机器人产业的全栈计算平台,目标是解决行业在 " 算力—安全—工程化 " 上的系统性短板。
首先,该平台是一个全链路的 " 智慧中枢 "。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来看,新产品不能仅仅是堆参数,而是必须提供能经得起现实世界考验的 " 智慧中枢 "
SesameX 打破了机器人智能感知与运控的边界,支持全脑智能的实现。具体来看,该平台以 " 五大产品理念 " 构建差异化能力:
1、部署即进化:机器人不是一次性制造的智慧,而是在每一次任务中学习总结,随着时间推移更懂世界。
2、感知即理解:不只是 " 看见 ",而是像人类感官一样 " 看懂 " 复杂环境,并做出恰当反应。
3、洞察即智能:机器人的 " 大脑 " 不仅运算,更在思考。面对多任务挑战,瞬间做出判断与规划。
4、运控即反应:" 身体 " 拥有灵活可靠的反应能力,每一个动作都是肌肉与神经的默契配合,更聪明、更安全。
5、安全即边界:安全是所有智能的前提,采用四域隔离架构,当出现异常时瞬间接管,保护人与环境。
其次,从三大产品矩阵可以看出,此次计算平台覆盖了机器人发展的三个层级——视觉驱动、感控融合与认知理解:
首先是商用服务机器人专用平台 SesameX Kalos,这是 " 最稳、最省的机器人中枢 ",兼顾视觉感知与运动控制,让机器人 " 看得清、动得稳 "。适配送餐、迎宾、清洁等低速轮式机器人场景。

▲黑芝麻 SesameX Kalos
然后是多任务执行机器人通用计算平台 SesameX Aura,它可以类比 " 最敏捷、最可靠的机器人行动脑 ",融合多模态感知与安全控制,让机器人 " 看懂世界、精准行动 "。适配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遥操及工业协作机械臂。

▲黑芝麻 SesameX Aura
最后是面向具身智能 " 大脑 " 的全能计算平台 SesameX Liora,作为旗舰产品,它是 " 最快最安全的思考脑 ",最高算力可达 500+TOPS,支撑世界模型与 E2E 控制,让机器人 " 思考、预测并自主决策 "。

▲黑芝麻 SesameX Liora
三者协同既能满足当前行业的落地需求,也为未来通用智能体预留算力冗余。
此前,机器人计算平台长期被海外厂商主导,尤其在高算力、低功耗、功能安全等维度,国产方案仍在追赶。
SesameX 的推出,意味着国产厂商在 " 量产级平台 " 这一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首先,黑芝麻以车规级安全和工程化能力切入,降低行业对进口高端模组的依赖。
随后通过平台化和工具链,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系统集成成本,帮助中小厂商快速入场。
最后,借助黑芝麻智能的开放接口与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共建,形成 " 硬件 + 软件 + 应用 " 的协同效应。
结语:车规计算厂商跨界布局机器人
黑芝麻智能的跨界布局,既是对机器人产业爆发前夜的押注,也是对自身技术积累的再释放。
在具身智能即将迎来商业化爆发的关键节点,黑芝麻智能的入局可谓恰逢其时。
不同于行业内许多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方案,SesameX 在发布之初便已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化势能。黑芝麻在发布一款芯片基础上,更是直接构建了一个包含主流机器人企业在内的庞大朋友圈。
未来,SesameX 能否成为机器人 " 智慧中枢 " 的标杆,不仅取决于技术指标,更取决于生态构建与商业落地的速度。
在这场 " 第二增长曲线 " 的竞赛中,黑芝麻智能能否跑赢时间,将决定它在智能终端时代的角色与高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