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老在网上刷到大家讨论俞敏洪在南极给员工发的公开信的事儿,这封公开信不仅翻车了,还被网友玩成了热梗。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11 月 16 日是新东方 32 岁生日,俞老师人正在南极,他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之余,还给全体员工发了封 " 红通通 " 的感谢信,激情满满地勾画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但没想到,信中 " 浩瀚的洁白 " 却深深刺痛了正在没日没夜加班的牛马们,他们纷纷在网上发起吐槽:

老板在南极看风景,员工在出租屋盯 KPI。
俞老师的 " 诗和远方 " 和新东方牛马们的 " 苟且 " 形成了强烈而残忍的对比。
其实我想说句大实话,以俞老师的财力,花上几十万去趟南极看看企鹅也无可厚非。但错就错在,他像一个十足老派的企业家一样,自我表达欲过剩,倾听欲却稀缺。他站在一个特别遥远的位置,以至于缺失了对员工 " 真实处境 " 的共情。
所以今天也想借着俞老师的翻车,和大家聊一聊 " 共情力缺失 " 的问题。这不仅仅存在于老板和员工之间,上级和下属之间,更是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在成长中,不知不觉缺失的一课。
就像俞老师可能没完全 " 共情 " 到他的员工,很多孩子也在父母提供得足够丰盛的安全感和物质条件中,失去了 " 共情 " 别人的能力——他们习惯了被理解,却很少学习如何去理解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
先聊一聊所谓的 " 共情力 ",到底指的是什么?对孩子来说,它倒底重不重要?
我们经常需要陪伴着家人、朋友一起面对失败,迎接喜悦,有时也需要和陌生人感同身受。这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理解问题的能力,就是所谓的 " 共情力 ",恰好是连接我们人与人之间最重要,也是最坚固的桥梁。
之前我有看过一段刘润老师(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曾为海尔、百度提供过战略咨询服务,也出版过不少畅销书)的新书直播。在被问到未来的孩子必须具备的 5 种能力时,刘润在白板上写下了15 个字,其中"empathy"(共情,同理心)被他排在了第一位。

他在书里也详细阐述了共情力的重要性:
共情力,或者说是同理心,是一切能力的起点,很多能力都是从 " 共情力 " 上演化出来的,比如演讲能力,职业沟通能力,销售能力等等。仅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 " 共情力 ",他就觉察不出市场的需求,设计不出有价值的产品,也没有办法把产品推销给用户。

但现在大部分的孩子普遍都缺失这种能力,因为他们在和父母打交道的时候,父母通常都扮演着顺从、妥协、照顾的角色。孩子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理解别人的想法,察觉别人的情绪,更不用说换位思考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啥样呢?
马东有一档职场真人秀节目《闪闪发光的你》,就赤裸裸地揭露了真相。
这档节目里有一个相当惹眼的女孩:薛梦淇,她外形靓丽,表达能力很强,又是美国名校的高材生,本来应该是实习团队里的 " 香饽饽 ",但同事、场外观察嘉宾都不怎么待见她。

这个漂亮姑娘到底是怎么把大家惹毛的呢?
在一次会议上,总共半小时的会议时间,她光是讲解 ppt 上的公司介绍就用了二十分钟,但是之前客户已经说过他很了解这个公司的基础信息,他只想在会议上听到一些有效的建议。

薛梦淇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这个环节全程要用英文演讲,刚好可以充分展现她良好的英语口语。说的直白点,她就像是一只绿孔雀,急不可待的想要在人前开屏。
而在事后的团队复盘中,她还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不错,事实上不管是客户还是团队的同事,都对她讲演 ppt 浪费了太多时间感到很不满意。

为什么在所有人都不满意的情况下,她还能自我感觉良好呢?因为在她的视角里,没有客户也没有同事,她点评的只是自己的 " 英文演讲 "。
在最终面试环节,主考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她的问题所在:" 你在和同伴相处的时候,你要学会怎么让别人感到舒服,这就很考验你的共情能力。也许要让自己委屈一点,但你会迎来更多的善意。"

薛梦淇眼圈泛红的作了自我反省,她觉得自己共情能力的缺失,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
" 我一直就不是一个共情能力强的人,我父母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所以我内心的安全感特别特别的强,甚至可以说我这辈子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我对很多事情都没什么恐惧感。
我就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很难接受别人对我负面的评价。当别人指出我的不足时,我第一反应是他对我有误解,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给辩到底。"
场外的一位观察员王益为也当即表示,自己和薛梦淇有差不多的经历,从小到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还觉得自己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但直到大学的时候才从同学那儿打听到,其实周围的人不爽他很久了:
" 我的朋友就说,其实我们都在包容你,你知道吗?我们一起吃饭,你从来不给别人倒水,也不太照顾身边的人。然后三个兄弟拉着我从晚上六点钟开始,一直聊到第二天早上六点,我那个时候才意识到了,才彻底掰过来了。"
共情力弱的人往往就是这样,他们觉差不到周围人的情绪,除非对方直截了当的表达出来,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但这世界上除了父母,又有谁可以包容我们 " 自私自利 " 的活一辈子呢?
我很赞同马东最后给到薛梦淇的建议,现在孩子的家庭条件普遍都比过去好,父母也有足够的能力可以给孩子的未来兜底,但我们必须告诉他们,如果要走上独立的人生,就必须把爸妈给的 " 安全感 " 彻底卸掉。
" 如果你的独立人生,不管是找男朋友,找工作,面对事业的坎坷,所有东西都以我爸妈给我巨大的安全感为起点,那你的麻烦还会有很多:
你可能找不到像你爸妈那么爱你的男朋友,那么你怎么办?
你找不到像你爸妈那么宽容的工作环境你怎么办?
你找不到像你爸妈能给你的那个巨大的安全感的成长路径,然后终有一天亲人都要离开你怎么办?
所以就是父母给到的安全感是个福气,但得忘掉,不忘掉就很难很难成长。"
共情力强的人,总是为他人考虑的多,为自己考虑的少,也许不一定有自私活着的人来得幸福。但我始终坚持这种更 " 累 " 的活法,能够让孩子换位思考,才是最高级的教养。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请在文章末尾右下角 " 点赞 " 和 " 在看 " 双连击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