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的感觉是,中国这次要与高市早苗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算总账,彻底浇灭他们 "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 的嚣张气焰。这场斗争持续越久,越会成为中国彻底改造日本对华认知的决定性一役。也许历史回过头来看,会发现高市早苗代表了日本对华旧认知的最后堡垒,摧毁这个堡垒将是日本重新认识中国的转折点。
有人觉得,高市早苗在议会答辩时说,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动用集体自卫权的 " 存亡危机事态 ",那只是一个即席发言,中国这么大的反应,有必要吗?《朝日新闻》披露,高市早苗在议会后对身边的人表示,她 " 一不小心说过头了 "。如果真是即席答辩口误,她就应该很快收回发言,至少要用非常明确的姿态挽回影响。然而三天后,她再次回应这个问题,已经完全是有备而来,却只做了轻微的找补,说自己只是针对最坏情况的假设性回答,今后会避免将日本 " 存亡危机事态 " 与具体事情联系,但她同时明确说自己的发言符合日本政府历来见解,不会收回之前的发言。
也就是说,她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存亡危机事态 " 的确包含 " 台湾有事 ",只不过之前的政府比较谨慎,没有说出来,她以后也会保持谨慎。但她之前已经说出的话不必收回,因为那本来就是日本政府的实际政策。
她等于做了宣示:如果中国大陆为统一使用武力,日本可以将之解读为构成 " 存亡危机事态 ",并且实施武力干预。这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战争威胁。她将之前 " 存亡危机事态 " 的模糊性抹掉了,将之直接针对中国。
高市早苗的这个表态,尤其是拒绝收回发言的态度,既出于她的价值观和立场,也是她用对华强硬形象给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交待。她的算计是,坚持不收回错误言论,即使中日关系严重恶化,她能维持的保守派支持也会比她迅速纠错能够获得的保守派理解要大,坚持错误更符合她的短期利益。

▲高市早苗(图源:外媒)
路透社引用日本匿名官员的话说:" 最好还是别说出来,但这话也没有错。" 还有分析人士说:" 高市早苗无意中把自己逼入了绝境,而且真的没有立即脱身的办法。" 然而这些折射出的是,日本右翼主导下当前日本的语境。那么好了,我们这次要打击高市早苗的嚣张态度,必须连她背后的日本右翼势力一起打。我们要通过力量改造他们在中国方向、特别是围绕台湾问题的语境和认知,这势必是比以往中日冲突更全面也更持久的战斗。
有外媒评论认为,中日关系将经历一个 " 漫长的冬天 "。
老胡个人认为,事到如今,中国唯有在台湾问题上提前与日本摊牌,而这当中的实质任务是推动改变他们的对华认知,并在新认知基础上,让他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回归理性轨道。我们花一些力气做好这件事很有意义。通过非战争的方式击垮日本的反华意志,这在战略上很值得。主导日本的右翼势力一直在战略上敌视中国,高市早苗在鼓吹干预台海的方向上走得最远。这一次她踩红线被我们抓住了,她的表态是出格的,这一点日本和国际社会都认。我们打击她,道义很充分,而且瞄准点非常准确,由此产生的效果也将最大化。
我们要通过此役确立日本对中国的几个关键认识:

▲ 11 月 18 日,日本警察在东京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入口处站岗。(图源:路 · 透社)
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足以与美国分庭抗礼。日本是中国面前的小国,它无论喜不喜欢中国,避免主动挑衅中国,不与中国为敌,都是日本国家利益的一个基本点。
中国经济体量已是日本的约 4 倍半,中日在诸多领域的实力对比都已逆转。今天日本经济对中国的综合依赖度已经远超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度,双方一旦全面对抗,日方几乎只能被动挨打。对中方的经济制裁,日本很少有还手之力。
台湾的事情与日本无关,他们即使有什么担心,也需自行消化。" 一个中国 " 为全世界所公认,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性原则之一,日本没有任何法理依据干预中国的统一方式,而且它根本没有力量实施干预。日本需要放弃主动编织武力干预台海局势的计划,那样的计划完全是自不量力的,是自讨苦吃的,而且它的推行只会给日本带来灭顶之灾。
历史的旧页已经翻过去了,日本一些仍保持惯性的对华旧认知都需要抛弃。
今天的中国非常强大,综合实力与日本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日本不应通过一场新战争和战败来确认它与中国的实力关系,它应该现在就接受现实,确立与中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现代关系。
中国是日本打不赢,也对抗不起的,任何外部力量都帮不了日本重获对华实力优势。我们要通过这场冲突让高市早苗、日本右翼以及由他们主导的整个日本舆论了解并确信这一切。
中日将面临一个 " 漫长的寒冬 "?真正寒冷的将是日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