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电影 2小时前
腾讯、爱奇艺、即梦、可灵……今年AI评选中,这些短片不容错过(深度观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上周说今年看了 100 个神级 AI 短片,我们选出了最能 " 打 " 的超创作品。

很多朋友问我,那其他 99 个呢?

这透露出一个信息,AI 已经脱离 " 整活儿 " 范畴,正式迈向普罗大众可以持续关注的、能够产出内容的故事领域

新内容,就是新的价值增长点

各大流媒体平台也在加注,近期爱奇艺腾讯视频举办 AI 短片大赛,从上万部投稿中选出共 55 部获奖作品。

△   爱奇艺、腾讯视频 AI 短片大赛

11 月 9 日,即梦 AI推出 " 青年导演合作计划 ",优选 7 位超创完成 100 天创作流程,制作国风、科幻、悬疑、治愈动画等各类型具备代表性的短片作品,并在上海举办线下影院首映礼。

10 月 18 日,由可灵 AI主办的 NEXTGEN 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正式揭晓获奖名单,从全球 4600 余个投稿中筛选 10 部获奖作品。

△   即梦、可灵获奖 AI 短片

行业一直在向外释放信号:2025 年将是我们可以嘲笑 AI 的最后一年,AI 视频已经迭代到令人惊掉下巴的程度

那么,AI 视频在技术实现、故事表达、类型探索等方面具体进化到了什么水平?

立足 2025 年年底这个节点,跟随极客电影,一起来看看 " 作品级 AI" 的真面目。

01 动画还是真人?AI 技术应用有了新玩法

横向来看,头部 AI 视频当下以" 快节奏动画、慢节奏真人 "画风为主。

动作越快越难做、越追求真人质感越难做,想实现 " 真人级情感细腻度 " 更是难如登天。

目前跑出来的 AI 超创,都找到了自己独有的 " 技术流方法论 "。

快节奏动画领域,最具代表性就是上周我们推荐的腾讯视频二等奖《聊斋志异:燕赤霞》

这部 4 分钟短片里,打斗动作占比约 30%,在保证人物动作物理合理性的基础上,导演猫大人利用" 海螺 AI 首尾帧 "等技术实现人物之间的复杂交互,作品颇为流畅。

△  《燕赤霞》" 真人快打 "

同样选择国风动画赛道的,还有即梦 AI 青年导演蓝天作品《畲战:狗王传说》

这部短片故事改编自《搜神记》,也有从畲族、瑶族史诗中取材,讲述龙犬盘瓠为民除害后,突破阻碍与三公主相爱终老的故事。

不同于《燕赤霞》的快节奏,《狗王传说》借鉴了勉唐派壁画风格,更多采用移步换景的镜头运动方式来呈现静态画面。

为了减少 AI 视频的 PPT 拼接感,导演使用" 即梦 AI 智能多帧 "等技术实现多个镜头间的节点式转换。

尤其是用相邻元素做衔接,比如烟雾、水波等,能够很好地降低慢节奏动画的卡顿感。

△  《狗王传说》移步换景效果

这部短片的实验性更强,全程无对白,少量画外音还坚持采用文言形式,画面呈现极为内敛,使用大量东方写意式的隐晦表达

比如开头代表宗教崇拜的老妇,水中倒影细看都是张牙舞爪的骨架,暗示王室旧体系已经腐朽,为后续龙犬与三公主的反叛奠基。

在同个场景中呈现人物的不同状态,并且保持人物一致性,使用了即梦 AI 的" 区域重绘 "功能,单个镜头复杂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  《狗王传说》水面镜像不同效果

多位 AI 超创表示,国产 AI 视频大模型对神话形象、动画风格等中国风内容理解更加准确,下个阶段,国风 AI 视频或将最先起飞

真人画风 AI 短片中出彩内容较少,大部分是用慢镜头拼贴对白,尽可能靠近主创想实现的故事。

影视飓风团队与即梦 AI 合作的科幻短片《海豚的故事》完成度较高,如果海豚基因突变,智慧水平接近人类,会怎么样?资源抢夺、引发战争 ……

△   影视飓风《海豚的故事》创作思路

相对于其他获奖作品,《海豚的故事》偏重概念呈现、不够引人入胜,但毕竟是 " 科技宅 " 团队做出的 AI 视频,技术都体现在细微处。

比如同一角色在不同场景中的一致性,白男发言人这一角色,上一个画面是远景、全身、坐姿、握手、蓝领带,下一个画面变成全景、半身、站姿、摊手、红领带,再换成特写,人物的面部特征、发型、身体比例、装饰细节等基本保持一致,这其实很难实现。

△  《海豚的故事》换场景保持人物一致性

如果需要讲一个连续故事,同一角色复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保证换背景、换衣服但不换脸?

目前可以采用" 先解构需求、再重组元素 "的方式,先把人物拆解成不同要素(脸部、身体、装饰等),再通过 Vidu Q2、可灵、即梦等 AI 大模型的" 多参 " 技术锁定特征元素、调整其他部分,人物一致性得以大大提高。

△  《海豚的故事》海豚动态效果

常规画风之外,青年导演陈小雨作品《珍贵的脏》格外值得肯定。

他用 AI 构建了一个毛茸茸的钩针童话世界,为了寻找熊妈妈的少年玩伴,毛绒兔子决定来到人类世界冒险,故事设定类似《帕丁顿熊》。

不同于有大量 AI 资产参考的国风动漫、真人 CG 等画风,钩织童话世界是 " 小众 " 的,这只毛绒兔子也是陈小雨 3 年前在第四届世界渲染大赛上原创建模的 3D 形象,几乎难以直接生成具备一致性的 AI 视频。

他想了一个取巧的方法,先用 AI 生成毛绒兔子的三视图,再延展成不同角度、动作、表情的各种兔子,自己构建数字资产库

再用绿色假人做替身,完成不同场景的构图;

确定构图及故事节点后,再要求 AI 把场景中的绿色假人换成对应角度的毛绒兔子,丝滑变身;

最后用即梦 AI 的" 切镜 "功能,在 10 秒全景视频中生成符合影视标准的正反打镜头作为补充。

△  《珍贵的脏》毛绒兔子三视图

陈小雨的优势在于,他此前已经是成熟的影视人,曾自编自导院线电影《乘船而去》(提名第 25 届上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影片),对整个制片流程非常熟悉。

《珍贵的脏》中涉及到细节丢失等一致性问题,他也会选择抓大放小,选择保留抽卡到的优质动作视频,再用达芬奇调色等方式后期调整,最终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支时长 7 分半、包含 153 个镜头的 AI 短片。

△  《珍贵的脏》后期效果调整

当然,AI 视频内容仍然在起步中,即便是获奖短片也存在瑕疵。

最常见的是一致性错误,比如三等奖作品《五感之间》,车前的花一会儿横躺、一会儿竖起,位置左右横跳,主创其实完全可以选择拿掉这个元素。

△  《五感之间》一致性错误

优秀奖作品《囚蝶日志》细看更加夸张,大街上汽车互相碾碎,凭空出现新车。

△  《囚蝶日志》物理逻辑性错误

口型绑定问题也颇为普遍,《反派的意义》《穿过大雾就到了》等许多作品,几乎可以视为直接放弃做口型绑定,先完成全片再说。

△  《反派的意义》不强调口型绑定

02 创意起飞,会讲故事才是硬道理

但也不代表 " 技术差 = 作品差 "。

腾讯视频三等奖作品《打蛇》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人物一致性几乎不存在,全片充满诡异的屏闪,角色形象生成更是随心所欲。

△  《打蛇》视频生成效果

但 " 三人成虎 " 的故事实现很有创意,如果青蛇白蛇根本不是妖,而是被谣言淹没的女人呢?对 " 底层互害 " 社会变迁的隐喻、对 " 猎巫女性 " 的讽刺具备内容表达价值。

作品全程采用原汁原味的粤语画外音,也颇有老港片韵味。

所以即便技术水平在所有获奖作品中差得格外突出,也获得了独一份儿的内容肯定。

△  《打蛇》的内涵讽刺

即梦 AI 与青年导演小文 & 晓丹创作的 18 分钟短片《老妈的心愿》,则可以说是目前技术与故事结合最好的实践。许多观众看完表示,

第一次看 AI 片看哭了。

这部短片改编自导演真实经历,讲述导演的妈妈华姐在父母离世后,为拿到一块市区墓地反复作妖八年的故事。

作妖背后,其实蕴藏了妈妈对父母深切的眷恋,有时候我们会忘记,强大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思念双亲的女儿

这部短片采用电影" 三幕式 "写法,为了中和 18 分钟长内容给观众带来的漫长感,主创在台词设计和故事转折节点上融入短视频节奏,有笑有泪、首尾完整。

虽然为了降低难度采用略显普通的动画画风,但全片人物一致性、场景一致性、复杂动作交互都没有出现明显错误,人物和上下九、北京路等动画复现的真实广州街景细腻融合,显然是精细打磨过的作品。

这部短片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收获了数千条观众好评,表示 " 看进去了 "。

所以,当有好内容的时候,是不是 AI 做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   观众评价《老妈的心愿》

除了完整故事之外,这批获奖片单中也诞生了许多创意型作品。曾经看起来特别 " 飞 " 的创意,在 AI 世界中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爱奇艺一等奖《烟花底下有我家 HAPPY LAND》,把现实里战争的残酷,化用在儿童通过 VR 眼镜看到的童话积木世界里,用极致的 " 美 " 反衬极致的 " 痛 ",直戳人心。

拿下可灵 AI NEXTGEN 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最佳影像奖的《Alzheimer》,则是用 AI 动画复刻出了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眼中的世界。

即梦 AI 青年导演曾赠《大梦》在 AI 短片中玩了一把《盗梦空间》,三层世界嵌套循环,打破真实与虚幻的绝对界限,是一部难得的悬疑风 AI 作品。

侠女明月是白领白霜笔下的故事,白霜是少女小云午后的梦,小云也可以是武侠世界被刺杀画家船山绘出的一幅画," 左不过黄粱一梦。"

祝新创作 14 分钟短片《东方既白》讲述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故事,近似于真人纪录片质感,在作品中复现了历史中威尼斯的建筑风格、中世纪欧洲服饰、元大都宫殿的繁华与威严等。

被观众评论:

发给 AI 的原文堪比史记。

《烟花底下有我家》导演陈有学在采访中表示:

AI 技术让曾经天马行空、不可思议的创作想法变为现实。这个创意曾经 " 拍不出来 ",现在用 AI 仅十天就完成了制作。

动画、故事片、纪录片,或许都将迎来新的迭代。

03 平台野心 AI 短剧、漫剧跑步入场

去年起,AI 大模型、电影节展等主体就开始举办 AI 短片大赛,鼓励创作者投身于 AI 浪潮中。

彼时确实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比如北影节 AIGC 单元最佳动画 AI 短片《缸中之脑》,讨论科幻与人性。

立足今年作品再回头看,AI 视频已经实现了天翻地覆般的进步。

画风更加丰富、故事类型更加多元、复杂动作流畅度进一步提升、口型绑定更加准确、人物面部微表情开始进入表演级 ……

这大概是今年国内流媒体平台纷纷下场,挖掘新锐 AI 创作者、孵化 AI 影视内容的关键因素。

流媒体已经在短剧大爆发的五年间涨足经验教训,等市场成熟之后再跑马圈地,就晚了。

除频繁举行 AI 短片比赛之外,流媒体平台也开始孵化 AI 新人

比如爱奇艺与著名电影导演、监制、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共同发起" 鲍德熹 · 爱奇艺 AI 剧场 "创作营,提供技术及制作扶持,预计孵化 15 个创作团队,将于 2026 年一季度上线国内首个 AI 剧场,及首批 15 分钟以上 AI 叙事影片。

△   鲍德熹(左)与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右)

与之同时掀起滚滚浪潮的,是AI 短剧AI 漫剧

短剧已经用低成本、强剧情把大部分长视频从业者 " 卷 " 到生无可恋,那当成本更低、产出更快、更不受场景明星等元素限制的 AI 短剧 / 漫剧出现呢?

@DataEye 短剧观察报道,从业者表示现阶段 AI 短剧与真人短剧的核心受众重合度约60%,而 AI 短剧每分钟制作成本较传统真人短剧降幅超六成,AI 漫剧每分钟制作成本仅为传统动画短剧的1/5,这几乎是一个颠覆级数字。

AI 漫剧红利期已经出现了,据界面新闻报道,一部播放量破千万的付费 AI 漫剧已经可以实现盈利,净利润在20 万 -30 万元左右。而千万播放量在真人短剧中根本不够看。

△  AI 漫剧《气运擂台,华夏诸神震惊全世界!》登顶 11.17 漫剧飙升榜(cr. 漫剧有数)

业内人士预测,2027 年,AI 短剧将在千亿级微短剧市场的渗透率达到30%-35%

影视行业期待的下一个内容增长点,可能就在两年之内

AI 视频已经不再是奇观式、片段式猎奇,而是真正可以诞生好内容的全新土壤。

下个阶段,当 AI 技术进一步成熟,将大幅拉低传统影视人与新锐创作者之间的差距。

技术面前人人平等,创意和故事才是能否俘获观众的最终决定因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爱奇艺 导演 腾讯视频 传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