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激增 62% 至 570.1 亿美元,并给出强劲的第四季度指引,但投资者对 AI 估值泡沫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
周四英伟达股价盘中反转走低,此前该公司发布的超预期财报曾一度推动股价上涨 5%。

财报公布后,包括 AMD、博通在内的 AI 生态系统相关股票最初受到提振,但随后均随大盘回落。德意志银行分析师 Ross Seymore 虽认可业绩亮眼,但指出股票 " 估值合理 ",维持中性评级。
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
有很多关于 AI 泡沫的讨论,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情况截然不同。
这一表态试图打消市场疑虑。然而,分析认为指望黄仁勋承认泡沫存在本就不现实——没有哪个 " 卖铲子 " 的人会告诉淘金者山里没有金子。
业绩超预期但仍存争议
英伟达本次财报表现超过了市场的最乐观预期。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达到约 650 亿美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更引人注目的是,黄仁勋在华盛顿的演讲中透露,未来六个财季,仅 Blackwell 和 Rubin 产品线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就将达到 5000 亿美元。
Quilter Cheviot 全球科技研究主管 Ben Barringer 表示,英伟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 " 试图反驳几乎所有看空理由 ",包括扩展定律、超大规模客户资本支出以及主权 AI 等各个层面。
华尔街见闻提及,例如面对市场关注的 " 循环融资 " 风险。黄仁勋解释称,对 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的战略投资是为了深化技术合作、扩大 CUDA 生态系统,并获取 " 一代人一遇 " 公司的股份,而非市场担忧的 " 循环交易 "。
所谓循环融资,是指英伟达向 AI 公司投资,而这些公司又将资金用于购买英伟达芯片。
今年以来,英伟达对 OpenAI、微软、Anthropic 等数十家公司达成此类交易。仅 9 月份,英伟达就宣布向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用于支持新数据中心和 AI 基础设施建设。
Barringer 表示:
他们(英伟达高管)确实出色地指出了房间里的每一头大象,每一个可能的看空理由,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这种辩护在部分市场观察人士眼中是必然的。
分析认为这就好比在淘金热中的五金店老板,绝不会告诉淘金者 " 山里其实没金子 "。即使 AI 繁荣真的存在泡沫,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黄仁勋也不会承认这一点。
泡沫争论仍无定论
投资者对 AI 泡沫的担忧并非针对本季度或未来几个季度,而是关注一两年后资本支出能否持续增长。这些巨额投资终究需要产生回报。
历史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案例。
互联网泡沫时期,思科作为全球网络设备提供商,曾是最重要的 " 卖铲子 " 企业。虽然思科的营收增速未达到英伟达当前水平,但也相当强劲,甚至一度重新加速,直到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断崖式下跌。
另一个参考对象是苹果。iPhone 推出后,到 2011 年前后,苹果的营收增速与如今的英伟达相当。但不同的是,当苹果录得 50% 以上营收增幅时,其 12 个月动态市盈率仅约 12 倍,远低于英伟达目前的估值水平。
英伟达目前宣布派发 1 美分季度股息。按盘前股价 195.60 美元计算,股东要想仅靠股息收回成本需要近 4900 年。
分析认为,如果 AI 投资真是难以持续的泡沫,不能指望黄仁勋亲口承认,也不会从英伟达当前业绩或短期展望中看出来。增长放缓的路径将决定 AI 主题股走势,但因果关系也可能正好相反——股价波动反过来影响投资决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