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Trend 1小时前
初婚人数断崖下跌,29省延长婚假,巨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 | 布语
编辑 | 剑书

发现没有,我们催婚的力度,已经上升到国家级。

结婚有奖成为各地常态,29 省纷纷延长婚假,国家首次面向普通居民大规模发放现金补贴,就砸向了生娃。

国家级催婚,直接发钱、放假,力度也越来越卷。

这种紧迫感似乎也说明,扭转当前的婚育形势,正变得刻不容缓。

最近,一组数据披露,初婚人数,正迎来近十年来幅度最大的下降。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5》显示:

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 610.56 万对,其中初婚人数仅 917.23 万人,较上年减少 277 万人,一年就降了 23%,相当惊人。

这是 1985 年以来,我国的初婚人数首次跌破 1000 万,相比于 2013 年初婚人口 2385.96 万的峰值,降幅高达 61.5%。

初婚人数,为何 " 断崖式 " 下跌?

这不仅仅是婚姻大事,也是影响未来几十年的 " 国之大事 "。时代的潮水涌动,巨大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

初婚人数的大幅下降,原因是什么?

就算考虑到十年前后结婚的主体人群—— 80 后(2.15 亿)和 90 后(1.78 亿)之间存在 17.2% 的人口代际差,初婚人数如此幅度的下跌,也足以说明: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合适的年龄选择了不结婚。

不仅是不结婚的人比例在上升,初婚对数在结婚对数中的占比也在下降,根据统计从 2014 年的 88.8%,一路下滑到如今只有约 75%。

由此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是因为,初婚是与生育高度强相关的。

在今天的中国,多数人初次结婚仍然以生育为目的。再婚虽然未必不会生育,但是由于年龄等因素,生育率会大大降低。

以 2023 年的出生人口结构来看,二孩占比为 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 15.0%,头胎占比不到 50%。我国目前的出生人口,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二孩、三孩顶住的。

初婚率下降,意味着生育的 " 预备军 " 减少

再加上东亚地区婚育观念影响,中国的非婚生育比例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指望如欧美国家一样通过非婚生子女拉动人口也是不现实的。

这背后的政策逻辑已很清晰:

拯救生育率,就必须拯救结婚率,特别是要鼓励适龄的年轻人去结婚。

正因如此,各地在 " 催婚 " 上的举措,从正在从喊话落实到行动阶段,而且越来越 " 接地气 " 了。

过去几年里,各地民政部门为了催婚,想出了许多让年轻人 " 防不甚防 " 的招数。比如,在七夕等传统节日短信催婚,在公园等场所设置婚姻登记点,甚至还专门修建婚育文化街、开设 " 嫁校 ",等等。

这些 " 煞费苦心 " 的举措,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多数时候都成为网友们调侃的对象,难以触及痛点。

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给真金白银的支持,以及给实打实的婚假。

在山西的吕梁市,今年有不少当地网友晒出图片,说领到了国家发的 " 份子钱 "。

去年底,吕梁市发布了《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在该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 35 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 1500 元的奖励,由结婚双方在婚姻登记窗口领取。

直接现场发红包,不搞 " 消费券 " 等套路,吕梁发钱奖励结婚的动作还是很有诚意的,效果也很明显:

极目 · 新闻报道,7 月 31 日,全市共有 16058 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 11373 对新人领取到了现金奖励。换算下来,吕梁市今年已经发放 1700 多万元现金奖励。仅仅今年前七个月的结婚登记数,已经和去年前十个月登记数基本持平了。

如果发钱结婚有效,接下来我们是否会迎来全民发钱结婚的时代?

完全有这个可能。

婚假的延长,也成为各省的 " 标配 "。

有媒体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29 个省份延长婚假。

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 30 天。河南、黑龙江最长婚假分别可达到 28 天、25 天;新疆婚假为 23 天。其他省份中,婚假大多为 18 天、15 天、13 天或 10 天。

港澳台之外,还在严格执行 3 天法定婚假的,只剩下广东、广西。尤其是某经济大省,仗着 " 特别能生 " 的传统,让无数打工人望眼欲穿。

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等广东、广西,什么时候出手?

延长婚假,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提高了结婚的幸福感。

有网友评论说,这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真正的 " 婚假自由 "。

为啥这么说?

要知道,婚假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 " 特权 "。1980 年国家规定了 1-3 天的婚丧假。今天来看,3 天婚假非常紧张。

一天婚纱照,一天领证,一天办婚礼,3 天后,就得顶着疲惫去公司上班。如果是异地婚姻需要在两地办婚姻,就完全不够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让婚姻不再局限于一省、一市。婚假延长,也是情理之中。

此外,婚假延长对于旅游消费也是重大利好。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 " 婚假旅游 " 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10%,云南、新疆、海南成为热门目的地。

现在,阻碍年轻人结婚的还有哪些大山?最大的一座,可能是结婚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披露最新的专项调查数据,中国人结婚花费的平均值高达 33.04 万元是 202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 万元)的 8 倍多。

从这个角度看,指望发个一两千的红包年轻人就会乖乖去结婚,有点杯水车薪。

各地也纷纷出手,要把结婚成本 "打下来"。

民间怨声载道的 " 天价彩礼 ",猛踩刹车。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里," 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首次被放在 " 移风易俗 " 问题的第一位。

连动辄 38 万 8 的 " 江西老表 " 们,这两年也纷纷出台辣招围剿,铁了心要把高彩礼给打下来:

南昌市将彩礼限额、红白事操办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对彩礼进行约束;

抚州市出台规定,彩礼不得高于本地人均年收入 3 倍,高彩礼会被写到黑榜,予以警示;赣州市安远县则向实行零彩礼、低彩礼的家庭发放优先子女就读、享受果园水肥一体化补贴,享受创业补贴等奖励。

……

当地官员表示,仅安远县平均彩礼水平一年内降低了 8.4 万

这套制裁高彩礼的组合拳,如今正在全国各地推广:

江苏沭阳县,举办沭阳小大姐新时代文明婚恋倡导活动,倡议未婚女青年拒绝高价彩礼。宁夏泾源县,明确彩礼最高金额不超过 6 万,倡导女婿赡养岳父母;甘肃省定西市,2022 年规定婚嫁礼金不超过 5 万,一年后平均彩礼下降了 10.9%;

不管开源还是节流,目的只有一个:给结婚,彻底减负。

目前来看,中国拯救生育率的希望,落到了农村和中小城市。

你知道吗?

在生育扶持上,湖北省一座财政收入只有 30 亿元的小城市——天门,凭借着 " 生育二孩家庭最高可享受综合补贴 21.6 万元,生育三孩家庭最高可享受综合补贴 28.5 万元 " 的补贴政策在全网出圈。

2024 年,天门市出生人口同比增长 17%,8 年来首次 " 由降转增 ",增幅比生育大省广东还要高。

这些鼓励婚育的大动作,反映出近年来 " 投资于人 " 的政策取向。

许多人没意识到,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 15-49 岁育龄女性的总和生育率为 1.007,其中城市生育率为 0.853,镇的生育率为 1.034,而乡村的生育率为 1.290。

从国际普遍情况看,越是经济社会发达、城镇化程度高的地区,生育率也越低。

正因如此,婚育鼓励政策以更大力度向中小城市、农村地区倾斜,改善他们的婚育环境,也许是当下的最优解。

一年几千块的补贴,对于北上广深的中产或许不值一提,但对于许多县城乃至农村的普通家庭,也许是一年的奶粉钱、纸尿裤,可以解燃眉之急。

广大中西部小城市,在产业上或许难以与东部沿海同台竞技,但如果锚定 " 构筑婚育友好型社会 " 这一目标,将自身打造为人口增长的基石、未来人才的储备地,未尝不是一种 " 差异化赛道 "。

小城生娃+大城发展,共同撑起我们的百年大计。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