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之家 5小时前
中国稀土研究有新突破 为稀土穿上“能量转换外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快科技 11 月 21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韩三阳团队联合黑龙江大学许辉、韩春苗团队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题为 " 捕获电生激子实现可调谐的稀土纳米晶电致发光 " 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创新地为稀土纳米晶设计了一种 " 能量转换外衣 ",成功构建有机分子界面,实现能量向稀土纳米晶的高效传递,在电致发光器件的关键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稀土纳米晶因其发光颜色可调、谱线窄、稳定性高等优势,被视为电致发光材料的 " 潜力股 "。然而,其固有的绝缘特性导致电流难以有效注入和传输,使得这类材料如同 " 绝缘宝石 ",长期受困于 " 电流驱动 " 瓶颈,限制了在现代光电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针对这一难题,联合研究团队采用有机—无机杂化策略,通过表面修饰在稀土纳米晶外层构建 " 能量转换外衣 ",精确调控能级结构,并借助配体工程将激子能量高效分配给镧系离子发光中心,从而攻克了电致发光中激子生成、输运与注入的核心技术障碍,最终实现高色纯度、光谱可调的高效电致发光。

实验表明,该技术在高分辨率、宽色域显示及近红外等多个波段均展现出潜力,仅通过调控稀土离子即可实现多色发光,无需对器件结构进行大幅改动。

该研究成果有望推动稀土发光技术在柔性显示、近红外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未来或进一步拓展至人体健康监测、无创检测及农作物补光技术等多元场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稀土 黑龙江大学 柔性显示 界面 新加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