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愉见财经 " 从多家银行内部人士处获悉,三季度 " 清欠专项贷款 " 作为金融支持清欠的创新工具进一步提速。有银行的 " 清欠专项贷款 " 已在医疗系统拉开序幕。
这并非都源自银行的 " 自发 " 行为,而是监管心系实体经济,鞭策银行提高站位、再加把劲儿。
" 愉见财经 " 同时获悉,三季度央行召集主要国股银行就 " 金融支持清欠工作 " 专题座谈。
其中相关司局给出两大核心意向:
一是公立医院可以货款用于清欠工程款;
二是融资平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可以新增融资,清欠形成的隐债应免责。 ( 还须财政部认定 )
监管上述意向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商业银行的顾虑。东北某市级三甲医院近期就获得了股份行的融资贷款近千万元。
精准匹配 "630" 清单范围,涵盖三类核心群体
今年 3 月,国家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标志着全国统一清欠行动正式启动。
中央文件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 、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明确纳入六类重点清欠主体范围 , 并据此形成了 "630" 拖欠账款主体清单。
根据 " 愉见财经 " 梳理,自 7 月起,湖南、广西、新疆、福建等地陆续公布首笔业务案例。例如工商银行湘西分行成功投放全省金融系统首笔清欠专项贷款。

从落地案例看,清欠专项贷款的借款主体精准匹配 "630" 清单范围,涵盖三类核心群体:一是地方国有企业;二是事业单位;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而上述央行座谈会后,银行也开始创新把 " 清欠专项贷款 " 的帮扶目标落在了地方政府医疗系统。
开辟绿色通道,引入担保公司
此外 " 愉见财经 " 了解到,根据监管座谈会精神,银行配合地方政府企业清欠工作开展,须与政府的清欠专班全过程协同,高效街接。标准统一。
我们留意到,在银行内部具体操作过程中,银行会接到政府清欠工作专班下发的企业意向融资表,而后跟进企业沟通跟进。
当然这类企业传统的授信审批流程是过不去的,需要针对清欠企业融资审批开辟 " 绿色通道 "。
此外清欠专项贷款的借款主体多存在 " 流动性紧张 " 问题,部分地方引入担保公司参与增信,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审批通过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