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中国国足主帅伊万科维奇接受了一档视频媒体的专访,谈到了他对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在伊万科维奇看来,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在于球员对于犯错感到十分恐惧,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场上畏首畏尾,严重影响了发挥。

" 他们非常恐惧犯错,因为犯错后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这种恐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所以他们的比赛中缺乏魅力和趣味,也出不了特立独行的球员。" 伊万科维奇表示。
应该说,伊万科维奇这个见解可谓是 " 一针见血 ",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外籍教练、外援都认为中国球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都不错,但却始终无法取得相对应的成绩。原因就在于,中国男足在场上只能一板一眼踢球,创造力稀缺,极度缺乏灵光一现的表演。而在足球世界中,这样的 " 灵感 " 和敢于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而国足最近十年来极度缺少创造型球员,大家只想呆在自己场上的 " 舒适区 " 里,不敢打破常规,所以每逢关键时刻,国足就没有人敢出来承担责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伊万所说的 " 怕犯错 ",这是国足内部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怕犯错,所以在球场上做得少,因为做得少,出错的几率就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在场上做多了,万一出了差池,那等待自己的很可能是 " 万劫不复 " 的舆论风暴,这叫枪打出头鸟。
那么,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毕竟," 怕犯错 " 的不是个别球员,而是中国男足一种普遍性的心理状态,这背后必然牵扯到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而从足球的角度来看,首先中国的足球教练们,长期走不出已经落伍的 " 苏系训练 " 思维,忽视球员从小的创造性培养,在青训时期就过度强调纪律,一旦球员犯错动辄便打骂。当然,随着新一代教练员的涌现,这种现象正在慢慢改善。

但另一方面,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已经恶化到了史上最差的程度,如今外界舆论对球员的严苛程度,甚至要比教练员更高。例如当年国足队长吴曦,因为接受了一次采访,就被骂了好几年 " 海参哥 ";再比如武磊、韦世豪、王燊超、汪士钦等国脚,在比赛中出现失误后,一律被舆论打入 " 十八层地狱 ",承受各种谩骂、嘲讽甚至人格羞辱。这样的大环境,其他球员看在眼里,也就难免心生畏惧了。
如果是老一代中国球员,身上多少有点 " 混不吝 " 的痞子精神,像是高峰、范志毅这代人,可能对舆论的抵抗力强一些:你就算骂我,我也照样这么踢。但后来这批从 85 后一直到 00 后的球员,基本都是家里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在舆论压力下一个个崩溃也就不足为奇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