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4小时前
终点是带货:央视起底“造谣式起号”,以虚假数据营造安全焦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IT 之家 11 月 21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近期网络平台出现多类涉及儿童用品的谣言内容,包括宣称 " 工业垃圾制造儿童维生素 D3"" 儿童面霜含致癌物 " 等。

经调查,此类内容存在明显造假特征,IT 之家汇总如下:

数据矛盾:所谓 " 毒维生素覆盖家庭比例 " 出现 80%、90% 等不同版本," 有害物超标倍数 " 从 10 倍至 80 倍不等,均无权威数据支撑;

伪造证据:部分视频使用模糊图片、虚构救护场景,标注虚假时间地点,同一账号可批量发布数十条相似内容;

内容模板化:2025 年 2 月起出现针对维生素 D3 的谣言,6 月后扩展至面霜、洗衣液等品类,9-11 月进入高发期。

调查显示,此类内容多在后半段推荐所谓 " 合格产品 ",实质是通过制造家长焦虑实现引流带货。

央视表示,至少在今年 2 月,宣称儿童维生素 D3 有毒的内容就开始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随后此类谣言便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此后 9 月起,这类谣言进入爆发期,比如 9 月 23 日有视频称维生素 D3 含大量一级致癌物、有害物质超 30 倍,甚至涌现出 " 覆盖 90% 家庭 "" 工业垃圾做原料 "" 超标 40 倍 " 等五花八门的版本。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这类营销号贩卖恐慌和焦虑情绪,往往是通过传播矩阵的方式,让家长相信他们散布的这些信息是真实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通过贩卖焦虑情绪获取相关流量,另外一个是当家长对这个账号所说的内容产生了信任感,再通过比对、拉踩的方式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就是把流量进行变现。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指出,该行为利用家长保护心理牟利,主观恶意显著。中央网信办已启动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平台建立谣言数据库、增加审核要素,对造谣账号实施跨平台联合处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维生素 造谣 央视 致癌物 it之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