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52分钟前
灵隐寺免票,是城市最好的投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  ,作者:张雅楠

公园免费开放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城市为谁而建、为何而建的思考。当杭州放弃数亿元的门票收入,当成都在公园建设中投入重金,当北京把河道变成国际交往的名片,它们都在回答同一道试题: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数字的增长,还是人的幸福?

2025 年 12 月 1 日起,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将不再收取门票,游客只需线上预约,就能免费走进灵隐寺、永福寺与韬光寺,而以往进入这些地方需要支付 75 元。

一个年客流量超千万的景区选择免票,表面看是放弃了近 10 亿元的直接收入,但这笔账,杭州早在 23 年前就算明白了。

2002 年,西湖拆除围栏、取消门票,那一次舍小利、谋大局的选择,换来的是旅游总收入从 2002 年的 294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3450 亿元。

免票,拆除了公园无形的门槛。它让公园成为谁都可以走进的城市客厅。过去,一道门票像一层筛子,把愿意付费和无力支付的人隔在两边,如今,公园免费开放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共享同一片风景。这不仅是城市空间的开放,更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回归——把最好的资源平等地交给每一个人。

放弃门票不等于放弃收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算账。游客省下的门票钱,很可能转化为一顿本地菜肴、一晚舒适住宿、一件手工艺品。公园从赚钱的终点变成消费的起点,从封闭的景点变为激活城市的引擎。纽约中央公园周边聚集的艺术机构与商业设施,正是这种流量入口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一片精心维护的公共绿地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活品质与资产价值,吸引人才与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放弃门票也不等于放弃管理,开放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验。当灵隐寺这样的人气景点免费开放,预约系统能否承受瞬时流量冲击?游客疏导、环境卫生、文物保护如何保障?周边交通会不会瘫痪?这些问题都指向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程度。管理者的目标必须从管住人转向服务人。这个过程,本就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跃迁。

在世界范围内,优秀城市的公园建设早已超越多建几块绿地的层面。伦敦用环城绿带遏制城市无序扩张,东京将公园纳入防灾体系,多伦多用河谷生态廊道连接城内外的自然,新加坡更把花园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吸引国际人才与投资。这些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城市的公园应该是系统化的生态基础设施,承担着休闲、生态、安全、经济等复合功能。

当下中国城市追求的公园城市理念,是这一逻辑的深化。它不只是多种树、多建公园,而是要以绿色空间为骨架,重塑城市的形态与肌理。从成都的公园城市野心到北京的亮马河国际会客厅,从伦敦的绿带到东京的防灾公园,背后都是同一种认知:公园不再是城市的装饰品,而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说到底,公园免费开放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城市为谁而建、为何而建的思考。当杭州放弃数亿元的门票收入,当成都在公园建设中投入重金,当北京把河道变成国际交往的名片,它们都在回答同一道试题: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数字的增长,还是人的幸福?

如今,年轻人正在用脚步为这一答案投票,他们愿意生活在那些拥有丰富公共空间、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亮马河边的散步,滕王阁前的驻足,公园长椅上的阅读,这些日常场景构成了城市真正的吸引力。

灵隐寺的钟声依旧,只是从 12 月开始,它将迎接更多从容的脚步。这道门槛的消失,正是现代城市回归以人为尺度的一个温暖注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灵隐寺 杭州 艺术 西湖 纽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