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鹏工业(920091)将于 11 月 21 日登陆北交所。资料显示,大鹏工业发行价格为 9.00 元 / 股,此前 IPO 打新结果显示,公司本轮 IPO 打新冻资 6499.62 亿元,获配比例 0.019%。
大鹏工业是我国领先的工业精密清洗领域专用智能装备生产商,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清洗领域,在清洁度、生产节拍、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精密制造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把握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在现有业务技术经验及市场资源等基础上,加速布局机器视觉检测产品,形成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公司的专用智能装备产品主要应用于自动化机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线上,能与各类加工设备等机械设备共同组成生产线,使原材料完成预定的加工、装配过程,最终形成合格产品。截至 2025 年 9 月 2 日,公司共拥有 81 项专利,包括 16 项发明专利、61 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4 项外观设计专利。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一、新能源汽车驱动需求爆发
1.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就汽车行业而言,工业精密清洗装备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总成和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电系统对清洁度的要求远超传统燃油车动力部件,这种差异源于三电系统的高度集成化与精密化:电机定子绕组间隙、电控模块散热鳍片间隙均以微米级计算,任何杂质都可能导致电磁干扰或散热效率下降。以电池系统为例,其壳体内部水道需确保冷却液循环无阻,任何微小颗粒都可能引发短路或热管理失效。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催生出对新能源三电系统高精度清洗的亿级细分市场。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提升。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44.3%。据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 8 千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接近 4 千万辆;从保有量角度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规模有望达到 2.4 亿辆,占比接近 20%。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单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 98.7 万辆,同比增长 12.0%。若以每辆车三电系统清洗成本 800-1200 元估算,仅新增市场年规模即达 94.8-142.13 亿元。
同时,随着全球首批大规模量产的新能源汽车(2015-2018 年)逐步进入 8-10 年维修周期,三电系统的深度清洗需求正从隐性痛点转变为显性市场;传统燃油车清洗市场虽面临增长瓶颈,但 3 亿辆保有量形成的稳定需求与新能源增量市场形成 " 双轮驱动 ",推动精密清洗行业市场规模向万亿级迈进。
2. 造车工艺持续改进,清洗标准不断升级,带动设备升级改造需求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的持续深化,造车工艺的迭代升级对零部件清洁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进而驱动清洗标准与设备改造需求呈现双重跃升态势。一方面,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均面临清洁度指标的精细化重构:机械加工杂质对精加工定位的干扰、铸造型砂对动力总成油路的堵塞风险、金属切屑引发的三电系统芯片短路隐患,共同推动清洁度衡量从 " 重量控制 " 向 " 颗粒度分级管控 " 跨越——以发动机缸体为例,杂质残留重量标准虽已从 3mg 压缩至更低阈值,但直径 600 μ m 以上的颗粒物被明确禁止,而新能源三电系统因集成大量精密传感器,其控制器壳体的杂质颗粒直径容忍度更被压缩至 200 μ m 以内,远超燃油车动力总成标准。另一方面,工艺升级倒逼清洗设备向高效化、柔性化方向进化:生产线节拍从 72 秒 / 件提速至 33 秒 / 件,一体化压铸结构件、增材制造拼缝等新工艺产生的复杂瑕疵,迫使清洗装备集成工业机器人实现多型号工件自适应加工,同时需针对非金属杂质、轻质化车身材料等新挑战设计专项清洗工序。这种 " 工艺 - 标准 - 设备 " 的联动升级,本质上是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的缩影,而清洗环节作为保障产品可靠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技术迭代速度与装备改造深度,已成为衡量车企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尺。
3.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根据豪森股份等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智能制造装备投资一般占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 50% 以上。据行业客户访谈,车辆动力总成的设备投入占总设备投入的 10%-20% 左右,工业精密清洗装备又占动力总成产线设备投入的 3%-4% 之间。据此估算工业精密清洗装备市场规模及发行人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

2022-2024 年度,公司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的市场占有率总体在 3.85%-11.38% 之间,中位值约为 7%,市场成长潜力较大。
二、业绩情况
1. 业绩表现稳定
营收方面,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47 亿元 -2.65 亿元,CAGR 为 3.58%;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 1.81 亿元,与年同期相比增长 28.43%。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88.58 万元、4869.17 万元和 4348.61 万元,CAGR 为 3.13%;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215.9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56.70%。

2. 拓展机器视觉检测产品线
从营收结构来看,随着新能源车辆快速发展,公司工业精密清洗装备销售金额较大,销售规模较为稳定。同时,公司拓展出机器视觉检测设备产品线。

机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分支,即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是通过光学的装置和非接触的传感器,自动接收和处理真实物体的装置。机器视觉的核心是通过 " 机器眼 " 代替人眼,对物体进行识别、测量并做出判断。工业机器视觉具备高感知效率、高精准度和基本无人化的优势,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核心。工业机器视觉是机器视觉行业的最大细分领域,包括识别、测量、定位、检测四大应用场景,这四大场景交叉融合、边界逐渐模糊。
公司属于视觉装备领域,主要针对汽车行业大型零部件质量检测,包括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孔内壁检测、结构件空间位置测量、总成装配检测、漆面检测,以及汽车生产线视觉算法平台等。对于汽车行业机器视觉市场,目前尚无占据统治地位的企业,缺少成熟的应用案例和缺陷检测的通行标准,尚处于市场起步阶段的窗口期。公司在此市场已积累四年以上经验和一定的应用案例,有自主研发软硬件基础设备和专用视觉算法的能力,处于较好的竞争位置。例如:公司异形空间结构件的型位检测领域的产品技术性能已与进口厂商 MapVision 的性能基本相当,并已取得 2023 年度获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转换专项资金;公司 " 硕士 " 系列产品所应用的 "AI 视觉在铸件检测系统的应用 " 技术被中国铸造业协会认定在铸造件生产的整体质量检测提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在多款设备上得到应用。公司所生产的机器视觉检测产品已被潍柴动力、比亚迪、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汽车行业客户和东芝家电、美的集团、奥马冰箱等家电行业客户采用。
从收入规模来看,公司机器视觉检测设备业务尚处于起步期,2024 年相关收入占比不足 5%,但业务增速较快;截至 2025 年 1-7 月,公司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的销售收入及在手订单合计(不含税)达 3.389.51 万元,约为 2024 年该业务全年收入的 3 倍。
三、公司竞争力
1. 技术优势
公司深耕工业精密清洗领域多年,凭借持续研发投入与项目实践,已掌握机加工及装配线主流清洗技术,在设备设计、自动化控制、机器人集成及柔性制造等方面形成核心优势。其定制化智能装备以高清洁度、高效节拍及柔性适配能力,深度契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一体化压铸结构件等高端需求。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和黑龙江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子公司华耐视是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生态合作伙伴;2023 年 11 月,华耐视主持的 " 异形结构件质量在线视觉检测系统 " 项目被黑龙江省科技厅评审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4 年 3 月,公司研发的 "AI 视觉在铸件检测系统的应用 " 技术被中国铸造业协会认定在铸造件生产的整体质量检测提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客户资源与订单储备
公司自设立以来即专注于工业精密清洗装备业务,是最早在国内制造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实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能力,公司已成长为我国汽车行业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公司已与包括比亚迪、长安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重汽、洛阳一拖等主流车企(集团)和潍柴动力、东安股份、爱柯迪、文灿股份、天润工业、陕西法士特、玉柴股份、吉孚传动、小康动力等大型车辆动力总成配套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过去三年,比亚迪始终稳居大鹏工业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 1.24 亿元、0.46 亿元、0.73 亿元,占当年营收的 49.95%、17.83%、27.69%。三年时间销售收入合计占总收入约三成。

五、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选取蓝英装备(300293)、联测科技(688113)、巨能股份(920578)、豪森智能(688529)为可比公司。

IPO 募投方面,本次拟募集资金 1.29 亿元用于智能工业清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二期)和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研发中心项目。其中,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生产研发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实施后,公司将充分使用本生产研发基地(一期)已建成厂房,新增年产 80 台各类专用智能装备柔性生产线,提升生产运营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并适当扩大产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