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4小时前
续写全运精彩,体育之光彰显上海城市精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昨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夜空下缓缓熄灭,上海代表团以 27 金 25 银 31 铜,在竞技项目赛场交出亮眼答卷。

女子拳击巴黎奥运会冠军吴愉(右)登顶全运,实现大满贯(文汇报 王竟成)

老将坚守初心诠释精神传承,新人崭露锋芒续写城市荣光,这既是上海体育薪火相传的最真实写照,也彰显了多元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

多元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根基在人才,关键在体系。本届全运会赛场,上海健儿的亮眼表现背后,正是多元人才培养体系的强力支撑。

击剑赛场,年仅 14 岁的王一然敢打敢拼,荣获女子花剑个人银牌。这位少年剑客的成长轨迹,恰是上海多元培养模式的缩影。王一然的击剑启蒙始于社会俱乐部,2023 年遭遇成绩瓶颈后,她慕名来到虹口击剑学校,渴望在更高平台冲击专业巅峰。在教练陈飚的悉心指导下,王一然快速融入花剑专业梯队的系统化训练。

在赛场之外,她仍是专注学业的学子。为获得全运会参赛资格,王一然与父母化身 " 空中飞人 ",征战多场积分赛。结束全运会赛事任务的当晚,她便踏上返回波士顿的航班,继续海外求学之路。虹口击剑一线队总教练叶冲坦言,如今上海击剑的培养模式早已跳出传统模式的局限,在专业梯队与多元成长路径中实现双向赋能。

王一然所在的虹口击剑学校本就是上海多元办队模式的先行者。早在 1984 年,虹口击剑学校被批准单独组队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性各项比赛,开创了 " 市队区办 " 的先河,迄今已培养出叶冲、陈飚、吴斌等奥运选手。近年来,上海更是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借助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市队区办、市校联办、市企合办、协会共办等办队模式。

赵一程是上海体育社会力量办训的代表(文汇报 王竟成)

目前,上海市体育局及直属单位与七家高校、五家协会、两家区体育局、五家企业或俱乐部签订了 19 支联办优秀运动队或联办优秀青年运动队的协议。本届全运会上,联办优秀运动队培养的 282 名运动员代表上海参赛,占参赛总数的 32%。

社会力量办训已成为都市型竞技体育最具活力的生力军。社会力量培育的上海选手在十五运上捷报频传。

男子速度攀岩冠军赵一程年仅 16 岁,其成长之路彰显着社会力量办训的成效。5 岁与攀岩结缘,2023 年入选上海队,如今是上海奉贤中学学生的他,受益于社会办训与体教融合的模式。训练与学业,在赵一程的生活中实现了平衡:为备战全运会向学校请假集训期间,他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补漏,不让学业 " 掉队 "。

这种模式保障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吸引更多家庭参与到竞技体育队伍中,为项目发展筑牢了坚实的金字塔基。

徐墨菲的马术之路凸显了社会力量办训的必要性。(文汇报 王竟成)

在马术赛场,17 岁的徐墨菲与顾展兆、吴悦、饶嘉怡组成的上海队摘得盛装舞步团体冠军,此后又斩获盛装舞步个人银牌。徐墨菲的马术之路凸显了社会力量办训的必要性。2019 年,徐墨菲在上海青青马术俱乐部开启了马术生涯。如今,她已拥有七匹赛马,为保障马匹得到专业护理与喂养,家中专门聘请了专业马工。

作为一项高度社会化的运动,马术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青训层面难以完全依赖政府投入。上海有关部门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兴办马术的路径。目前,六家马术俱乐部入围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的名单,让马术运动在申城蓬勃发展。

老将新人薪火相传

35 岁的谢文骏止步男子 110 米栏预赛,而在决赛中,22 岁的徐卓一强势登顶,实现了上海选手在 110 米栏项目的全运会九连冠,另有两位申城选手参加了本场决赛。这场跨越青春与岁月的代际交接,正是上海体育薪火相传的最真实写照。

第五次征战全运会的谢文骏,带着满身荣光与伤病完成职业生涯谢幕战。虽然最终以 14 秒 13 止步男子 110 米栏预赛,但这位中国跨栏名将已用全运会三连冠、亚运会金牌、世锦赛第五名,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卓一(中)、秦伟搏(左)、陈圆将已构成上海男子 110 米栏的厚度(文汇报 王竟成)

老将坚守,只为让团队精神得以传承。35 岁的许昕与樊振东、周恺、赵子豪组成的上海队荣获乒乓球男团银牌。2017 年全运会,许昕作为队伍中坚力量带领上海男乒时隔 52 年再夺冠。当个人职业生涯早已无憾,他仍选择再战两届全运会,只为践行上海男乒 " 传帮带 " 的传统。

七征全运会的张东霜亦如此,她成功卫冕帆船女子爱尔卡 6 级冠军,延续了上海队在国内对该级别保持 20 年的领先地位,将热爱传递给下一代上海帆船人。47 岁的水球老将余利君第八次出征全运会,此前已转型教练的他因队伍新老交替陷入困境选择复出,并担任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海代表团旗手。

老将执着坚守延续火种,新人崭露锋芒接过火炬。当谢文骏谢幕之际,上海男子 110 米栏的旗帜已传到新一代选手手中。22 岁的徐卓一在男子 110 米栏决赛跑出 13 秒 12 的个人最佳成绩,22 岁的秦伟搏、19 岁的陈圆将与他并肩作战。

正如年过七旬仍坚守在一线的知名教练孙海平所言,上海男子跨栏如今已拥有了坚实的厚度。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科学训练体系和代际传承的他,正是这股力量背后的重要支撑。

郑英昊 ( 右二)展现上海蛙泳人才方面的厚实储备(文汇报 王竟成)

在传统优势项目中,上海新人正扛起大旗。21 岁的陈熠与 22 岁的杨屹韵,帮助一度青黄不接的上海女乒,时隔 42 年重返全运会女团领奖台。曾经的 " 天才少年 " 郑英昊惊艳回归,历经 2019 年青运会独揽四金后的低谷,他这次不仅战胜覃海洋斩获男子 50 米蛙泳冠军,还拿下 100 米蛙泳亚军,展现了上海游泳在蛙泳人才方面的厚实储备。

在各个集体球类项目中,青春力量正在成长。U20 女排小将们以一局未失的表现闯入决赛,最终以 26 比 24、22 比 25、24 比 26、27 比 29 憾负,这场对决成为她们运动生涯中的珍贵一课,队长赵喆熙、副攻陈厚羽、接应王音迪等人已入选国青队。U18 女排在晋级决赛之路上七战七胜、仅失一局,荣获亚军的小姑娘们展现出无可限量的竞争力。女足 U16、女足 U18 两支队伍夺冠,延续了上海女足长盛不衰的荣光。

蒯纪闻(右二)是上海职业足球培养出的明星选手(文汇报 王竟成)

年轻的锋芒在新兴项目赛场更为耀眼。攀岩小将赵一程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明年年满 17 岁的他就能登上成年级别世界大赛," 经历冬训后我会准备好,希望对手们也准备好 " 的豪言,彰显少年的无畏与底气。13 岁的滑板少女曹艺桓、14 岁的滑板少年王小泽初露锋芒,为上海体育的未来种下更多可能。

老将们的坚守是上海体育的根基所在,更是精神传承的纽带;年轻新秀在全运会赛场积累的经验、磨练的意志,则成为上海体育未来的宝贵财富。薪火相传,申城体育健儿们在十五运上的出色表现,正是上海城市精神的最佳体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体育 击剑 全运会 攀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