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势 Auto-First|特穆
今年的广州车展,依然热闹非凡,展台的观众川流不息,一幅盛景。
不过现场跟大家凑一块儿聊财报,气氛比深秋还凉——有人计算 " 卖一辆车赚的钱够不够加箱油 ",都是 " 营收涨了利润没了 " 的吐槽。
当汽车行业还在 " 增收不增利 " 的泥潭里挣扎时,奇瑞汽车在广州车展前悄悄甩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2025 年前三季度的财报:2148.33 亿元营收、143.65 亿元净利润,同比分别大涨 17.94% 和 28% 的数字……,一组 " 反常 " 的数据,打破了行业的沉闷。
在多数车企为利润下滑发愁的当下,奇瑞这波 " 闷声发大财 " 的操作,到底藏着多少门道?
财报亮家底:28% 净利增速,把同行卷到慌
汽车圈今年的日子有多难?整个行业呈现出 " 规模越大、利润越薄 " 的怪圈,原材料涨价、价格战内卷、研发投入高,让不少车企陷入 " 赚吆喝不赚钱 " 的困境。
但奇瑞偏要逆势破局。其 143.65 亿元的净利润,不仅在自主车企中遥遥领先,甚至把不少合资品牌甩在身后。

更值得玩味的是财务报表里的细节:奇瑞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从 58.04 亿元增至 84.77 亿元,但增速低于营收增长,说明渠道效率在提升;行政开支反而从 47.48 亿元降至 41.11 亿元,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成效;而研发投入则从 65.53 亿元加码至 78.78 亿元,逆势增加的研发费用,成了利润增长的 " 隐形引擎 "。这种 " 研发增、费用省、利润涨 " 的良性循环,在当下的汽车行业实属罕见。
销量藏玄机:新能源 + 海外双引擎,越卖越赚钱
利润的底气,终究来自扎实的销量成绩单。2025 年 1-10 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 228.89 万辆,同比增长 13%,创历史同期最佳。但比销量数字更重要的,是 " 卖什么车 " 和 " 往哪卖 " 的结构升级——这正是奇瑞 " 增收又增利 " 的核心密码。
先看产品结构:新能源汽车成了绝对的利润引擎。1-10 月,奇瑞新能源销量 69.79 万辆,同比暴涨 73.1%,规模稳居行业前五。更关键的是,奇瑞的新能源产品不再是 " 低价走量 ",而是形成了爆款矩阵:风云 A9L 上市即热销,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纵横 G700 定位 " 全领域豪华越野 ",上市 24 小时大定破 1.5 万台;风云 T11 更是创造了奇迹,上市一天大定 38169 台,爆款效应直接带动单车均价和毛利率提升。
再看市场结构:海外市场成了利润高地。1-10 月,奇瑞出口 106 万辆,同比增长 12.9%,成为最快达成年内出口百万辆的中国汽车集团。更亮眼的是欧洲市场的爆发——在欧盟和英国卖出 17.1 万辆,同比增长 2.4 倍。要知道,欧洲市场的单车售价和利润率远高于国内,奇瑞作为首家在欧洲实现本地化生产的中国品牌,已经进入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市场,正在向法国、德国等核心市场进军。法国《回声报》称其为 " 低调而强大 " 的中国车企,这份认可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利润回报。
一边是新能源高端化带来的 " 产品溢价 ",一边是海外高利润市场的增量红利,奇瑞的销量增长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而是高质量增长。这种 " 量质齐升 " 的格局,让其在行业价格战中避开内卷,走出了一条 " 越卖越赚钱 " 的差异化路径。

厚账本的底气:技术、品质、全球化三重 buff
奇瑞的 " 闷声发大财 ",从来不是运气,而是 28 年深耕的必然。这份厚实的账本背后,藏着技术、品质、全球化三大核心支撑,每一个都踩准了行业变革的脉搏。
技术创新:把钱花在刀刃上,研发换利润
在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往往是 " 烧钱无底洞 ",但奇瑞却把研发变成了 " 盈利转换器 "。2025 年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一口气发布了 AI 智能车架构、犀牛电池、轴向磁通电机等 10 多项全球领先科技,这些技术不是 " 炫技 ",而是直接落地到产品上:搭载先进技术的车型,不仅获得了用户认可,更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
更妙的是,奇瑞的技术布局还开辟了新的盈利赛道。墨甲机器人已经实现商业化落地,远销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市场,成为 " 智电时代 " 的新增长极;算力中心、AI 大模型应用等布局,让其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了先机。这种 " 技术 - 产品 - 利润 - 再研发 " 的闭环,让奇瑞的研发投入越花越值,形成了别人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
品质口碑:五冠王加持,省下的都是利润
在汽车行业," 品质是最大的成本控制 "。奇瑞深谙此道,主动对标全球最严苛标准,建立了 100 多项超越国标的企业标准,覆盖七大安全领域。这份坚持换来了实打实的回报:在 J.D.Power2025 年中国车辆系列研究中,奇瑞包揽销售满意度、售后服务满意度、产品魅力指数、新车质量、车辆可靠性研究五项自主第一,成为行业唯一的自主 " 五冠王 ";54 款车型获得全球五星安全评价,是中国品牌中最多的。
高品质带来的不仅是口碑,更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新车质量好,意味着售后成本降低;用户满意度高,意味着复购率和转介绍率提升。这种 " 以品质省成本、以口碑换市场 " 的逻辑,让奇瑞在激烈的竞争中,悄悄积累了利润优势。
全球化生态:从卖产品到建生态,赚长期的钱
奇瑞的全球化,早已不是简单的 " 把车卖到国外 ",而是 " 在哪里,为哪里,成为当地一份子 " 的生态落地。在欧洲,它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在海外市场,它深耕渠道建设,1-10 月海外用户突破 556 万,全球累计用户超 1800 万。这种深度全球化带来的,是更稳定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
更难得的是,奇瑞的全球化还带动了产业链出海。随着本地化生产的推进,其供应链也在向海外延伸,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和关税成本,还能更好地适配当地市场需求。

汽势观:闷声的奇瑞,藏着中国汽车的破局密码
奇瑞的 2025 年,像一本写满 " 长期主义 " 和 " 价值主义 " 的教科书。当行业陷入价格战内卷、追求短期销量时,它坚持技术研发和品质打磨;当多数车企把出海当作 " 权宜之计 " 时,它深耕全球化生态;当不少品牌追求 " 高调营销 " 时,它像 " 老黄牛 " 一样闷头干实事。这份 "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 的坚持,最终化作了财报上厚实的利润数字。
奇瑞的成功,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给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破局思路: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中,短期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固然重要,但长期的技术壁垒、品质口碑和全球化能力,才是真正的利润源泉。行业 " 增收不增利 " 的困境,本质上是 " 低水平竞争 " 的结果,而奇瑞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守住技术和品质的底线,找准差异化的赛道,中国汽车完全可以实现 " 既增收又增利 " 的高质量发展。
捏了捏奇瑞的账本,我们看到的不仅是 143 亿净利润的厚度,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 " 规模扩张 " 向 " 价值提升 " 转型的力度。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入,这家 " 低调而强大 " 的车企,或许还会带来更多惊喜。毕竟,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需要高调吆喝,因为实力会说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