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亮,衡阳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已排起长队。有人拖着行李箱从外地赶来,也有送完孙子的阿嬷挎着菜篮候诊。巷口那间挂着 " 徐氏中医 " 的木屋里,三根手指轻落腕间,连旧年落下的陈疾都能被点出脉络——这便是老街坊口中的 " 定心丸 " 徐景升。

这位 1985 年从湖北中医学院走出的中医主任医师,守着祖传的脉案四十余年。案头那本翻得卷边的笔记本里,记着谁家的夜不再长,谁家的眉梢又舒展了些。他总把复杂的医理拆成白话:" 您这胃寒,得少食生冷,晨起喝碗姜枣茶 ";开方时总替患者斟酌:" 这味药贵,咱换平替的,效果一样 "。
墙上不见锦旗,却贴满手写的调理便签:" 李婶,每日揉按足三里三次 "" 张伯,睡前艾草泡脚 "。他专攻的慢性病清单长得惊人:从肺结节到糖尿病,从腰椎间盘突出到更年期综合征,甚至小儿反复咳嗽都能在脉象里寻见根源。但最让人心安的,是他总把 " 能简则简 " 挂在嘴边:" 调理不在药贵,在坚持 "。
当晨光爬上诊室的窗棂,最后一位患者离开时,徐景升望着远去的背影轻声说:" 他们步子轻了,这医就没白行。" 案头笔记本又添新页:" 王姨,血压稳了 "" 小虎,夜咳止了 " ——这些比任何奖状都更让他珍视。
中医世家的传承与坚守
徐景升教授出身中医世家,祖辈行医的仁心仁术深深影响着他。1985 年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城市大医院的机会,毅然回到衡阳老街,继承了祖辈的医馆。四十年来,他始终坚守着 " 医者仁心 " 的祖训,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对待家人一般。
他常说:" 中医治病,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找到病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诊疗过程中,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更注重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力求做到 " 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

精湛医术与独特疗法
徐景升教授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治疗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他采用 " 辩体 - 辨病 - 辩证 " 三位一体的诊疗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他注重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其内在环境,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他不仅会开具降压的中药,还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作息和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疼痛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他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他自创的 " 徐氏推拿法 ",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力度,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他注重调理女性的气血和内分泌,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常见妇科疾病,他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仁心仁术与患者口碑
徐景升教授对待患者耐心细致,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他深知患者的不易,因此在开方时总是尽量选择价格适中、效果好的药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他的仁心仁术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和信任。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甚至有人从外地专程赶来求医。他诊室外的长队,成为了老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墙上虽然没有锦旗,但患者的口碑比任何奖状都更有分量。他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患者的康复情况,每一页都承载着患者的信任和感激。
传承与创新并重
徐景升教授不仅致力于临床诊疗,还积极参与中医学术交流和研究。他定期参加中医学术会议,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同时不断学习新的中医理论和技术。
他注重中医的传承工作,培养了多名徒弟,将自己的医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中医这一国粹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他也积极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他尝试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他认为,中医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结语
徐景升教授,这位衡阳老街的 " 定心丸 ",用四十年的坚守和执着,诠释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医者仁心。他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师,更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仁者。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坚守在中医临床一线,用自己的医术和仁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同时,他也将继续推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国粹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