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昨天
对话美的全屋智能尚喆:智能不是目的,是给用户更好体验的手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说起全屋智能,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会是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品牌,或是 Aqara、欧瑞博等专注于全屋定制的品牌。这其实也情有可原:前者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渠道的特点,重塑了传统家装行业高度依赖本地渠道、总包的局面,用极低的价格打开了市场;后者虽然不直接制造电器,但凭借智能楼宇等商用智能实践积累下的方法论和经验,再加上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依旧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但如果我说,在「互联网品牌」和「全屋智能定制平台」之外,我们还有第三条实现全屋智能的路径呢?

没错,这里我们说的就是由家电品牌自己打造的全屋智能平台。

2025 年 10 月 31 日,由美的集团举办的「美的科技月」在佛山美的全球创新中心举行。期间,雷科技受邀体验了美的在 Home Agent、全屋场景智能感知、电器智能联动等领域的技术。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体验过美的的 Home Agent 后,雷科技也与美的全屋智能总经理尚喆博士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从行业参与者的角度,窥探全屋智能市场的动向和未来。

要理解美的全屋智能的路线,必须先搞清楚美的是怎么理解「智能」这件事的。在那个「全屋智能」还被叫做「智能家居」的年代,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所谓「智能家居」,其实就是给开关面板配网,可以用手机来开关灯。从好的方面看,这种做法成本低廉,用户门槛极低。

但在美的看来,这种「点」状智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更不用说全屋智能了。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是一个「网」状结构,不同设备的不同功能、模式彼此之间可以自由联动。

图片来源:美的

但这对电器的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幸运的是,即使面对重重困难,美的也坚持走这条只有家电巨头才能走的路径——将家电「解构」成基于场景的功能,再用功能搭建全屋智能体验。

在雷科技看来,这种路线才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尊重。在交流中,尚喆博士就提到了一个「奠定美的智能化路线」的观点:智能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手段来让用户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雷科技看来,这也是美的智能家居体系与其竞争对手的最大差别。尚喆博士表示,「与其做一百个所谓的智能功能,不如把五个真正能解决用户问题的场景做到极致。」

而从带给用户的体验来看,美的这种「不在乎口头战略,只在意用户体验」的做法,也引领着美的 12 年来的智能化的方向:从 2013 年建立的物联网实验室(当时海外市场也才刚刚流行 IoT 这一概念),如今的 Home Agent,美的一直以务实的手段,贯彻「从体验出发」的智能哲学。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雷科技看来,也正是这种「以体验为核心」的做法,让美的能在 2016-2018 年的低价物联网设备冲击下,站稳自己的脚步。

可能有人对低价物联网设备冲击的事情不太了解,这里雷科技简单解释一下。刚刚提到,国内智能家居时代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智能开关」和「智能体验」。但随着国内物联网产业的成熟,那些希望用「智能开关」实现低成本智能化的品牌,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对产品、智能生态的主导权,只能以「XX 生态链」企业的名义寄人篱下。

但美的充分发挥了自己「家大业大」的优势,当其他品牌只能交出自己产品「控制权」的时候,美的以「制造商」的身份,从底层技术入手,构建智能化的产品逻辑,把智能化变成家电自身的能力,再让这些能力在空间里互相理解、互相补充。

这种从设备到空间的路径背后,其实也体现了美的对「主动智能」的长期押注。与行业把「主动」归结为「更加自动化」不同,美的认为「主动」必须建立在「分布式交互」「全域感知」「连接与计算」这三个基础能力之上。

而从美的科技月上「Home Agent」的表现来看,美的已经将设想带进现实。

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没解释这个「Home Agent」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Home Agent 是美的为家庭构建的「主脑」。但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音助理,也不是那种「一块大屏统领全屋」的控制中心,而更像是家庭里的「自动驾驶系统」:它要理解你、理解设备,也理解环境,并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自己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

尚喆博士在交流中也给出了几个关键点:Home Agent 并不依赖单一模型,而是用自研模型、美颜大模型、行业合作模型共同协作:当涉及家电家居控制时由美的自研模型接管,当涉及一般聊天则调用豆包,遇到需要深度推理的内容,则交给 DeepSeek。尚喆博士强调「我们一直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资源集中到一点,在家庭控制领域做到最好。」

这种聚焦也让美的对未来「智能家」的想象更具现实意义。在尚喆博士看来,未来的家庭智能不会是「更多设备连在一起」,而是「让家庭不再成为孤岛」。而这种「不做手机、不做汽车,但一定要和头部品牌打通」的策略,也来自美的鲜明的价值观:

「我们不在乎战略,我们在乎的是用户体验。」

从行业的角度看,只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能会限制美的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美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包容开放的最佳体现。无论用户手里拿的是苹果、华为还是安卓,无论开的车来自华为系、蔚来还是比亚迪,这个由美的搭建的全屋智能体系都只会越来越懂你。

在交流中,尚喆博士也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车里有车的 Agent,家里有家的 Agent,那么美的有没有可能直接让 Agent 之间交换信息,作出更聪明的决策呢?

为了实现这一设想,美的也在积极参与国内互联互通协议的制定,同时也与智能生态伙伴合作,从操作系统层面升级感知和交互能力;让家从一个智能设备的「容器」,变成智能体验的一部分。

那么当家庭融入全屋智能后,美的作为电器制造商,又该如何体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呢?针对这一问题,尚喆博士给出的答案只有短短七个字:

「家电家居一体化。」

如果说在智能化的前半程,美的是从「设备智能」一路走到「空间智能」,那么在 AI 时代,美的关于全屋智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会是什么呢?

对此,尚喆博士给出的答案却有些出乎意料——「语音交互」

在尚喆博士看来,AI 大模型技术的加入,让机器有了理解人的能力,「我不需要一定说把这个产品调到多少度等等这样的精确的指令,我只要说我冷了、我热了,这种模糊化的意图全屋智能都能为你生成(对应的指令)」。

至于当前科技行业流行的「具身机器人」,尚喆博士则给出了相对保守的看法:「机器人本来也是我们集团一个核心战略方向……我们的工厂里面也有一些技术落地。但它(机器人)如果真的要到家里头,成为一个很实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或者拥有陪伴能力的机器人,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在全行业蜂拥进入机器人赛道时,搞清楚机器人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价值,这远比做 PPT 更为重要。在美的看来,「机器人是唯一一个可以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的生物」;基于这一特性,未来这个机器人这条线会和我们全屋智能进行深度的融合。

事实上,在雷科技与尚喆博士的上一次交流中,尚喆博士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指出「人形机器人并不是效率最高的机器人方案」

「因为我们之前也关注到,在挪威有公司(1X Technologies)做出了能够拿着扫把,拿着吸尘器的人形机器人。我们会觉得这一个产品有点奇怪,就是它为什么不用咱们美的扫地机器人来做这个事情?」

图片来源:1X Technologies

当行业在讨论大模型规模、算力、机器人形态、美学趋势时,美的反其道而行之,用 AI 技术提升最基础的用户体验。这种选择看似保守,但在雷科技看来,却恰好展示了美的作为智能生态「资深建设者」的底气。

在美的科技月中,雷科技看到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口号——躺进美的全屋智能。从这个角度看,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这似乎才是美的真正的产品哲学,也是美的在全屋智能领域坚持创新的真正动力。

在雷科技看来,在全行业被 AI 重塑的时代,美的能坚持把「家」做好,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智能家居 华为 美的 互联网 欧瑞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