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57分钟前
BMW新世代四大技术上车:电动化能否守住“宝马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图片来源:宝马官方

2025 广州车展上,BMW 新世代技术集群首次同台展示,BMW 新世代电驱、BMW 驾控超级大脑、BMW 首创全景 iDrive 以及全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四大 " 王牌技术 ",分别从动力、操控、交互、安全四大维度,全面展示宝马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思考与创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新世代 BMW iX3 将是首款搭载这四大 " 王牌技术 " 的车型,将于 2026 年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也因此,宝马一直强调,BMW 新世代并非只是一款车,而代表着宝马集团、BMW 品牌和下一代 BMW 产品的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电动时代,BMW 依旧是操控之王吗?如何在新世代车型上延续宝马 " 终极驾驶机器 " 的品牌基因?新世代车型能否打破传统豪华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刻板印象? 

如何让电动化不失 " 宝马味 "  

当下,全球汽车产业开始驶入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水区,宝马并非简单地堆砌技术,而是以其独特的 " 驾驶至上 " 理念为核心,打造了一套新世代技术集群,将纯粹驾趣带入了一个全新维度。

被称为车辆的 " 高效骨骼 " 的 BMW 第六代 eDrive 电驱系统,堪称 " 效能王者 "。其搭载的 46 毫米标准直径大圆柱电池,通过 " 无模组 + 电池车身一体化 " 创新设计,实现 20% 的能量密度提升,搭配 800V 高压平台,达成充电 10 分钟续航增加 400 公里的补能效率,CLTC 工况下超长续航突破 900 公里,彻底终结里程焦虑。同时,钢壳 + 底置防爆阀的设计,让其更安全。

作为宝马新世代技术集群的 " 操控灵魂 ",BMW 驾控超级大脑通过 AI 算法与硬件协同,复刻燃油车的驾驶质感,解决电动车 " 加速快但操控散 " 的行业通病。

BMW 驾控超级大脑通过多维度的数据融合与实时决策,集成了车辆动态传感器(加速度、转向角、轮速等)、路况摄像头、激光雷达等 23 个感知单元的数据,可以实现每秒进行 1000 次动态计算,实时调整电机扭矩分配、悬架阻尼、转向力度。

例如在山路连续弯道中,系统可预判车身侧倾趋势,提前通过电动防倾杆调整支撑力,将侧倾角度控制在 3 ° 以内,媲美宝马 M 系列燃油车的操控精准度。

值得注意的是,BMW 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高效集成至单一中央控制单元,在 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协同下,使新世代 BMW iX3 能够在 1 毫秒内感知驾驶者的意图,车身迅速做出响应。

同时,在 98% 的驾驶场景中,新世代 BMW iX3 仅通过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即可满足日常需求。BMW 驾控超级大脑强大的扩展性让该技术可灵活适配 1 至 4 个电机,适用于从日常代步到赛级高性能的不同定位车型。

宝马始终认为,电动化不应牺牲 " 人车合一 " 的驾驶乐趣。驾控超级大脑的核心创新,在于跳出 " 纯硬件堆料 " 的思维,通过软件算法将电机、底盘、转向等分散的硬件 " 串联成有机整体 ",让电动车不仅有 " 电动的快 ",更有 " 宝马的韧 ",这也是其与特斯拉、新势力等品牌在操控调校上的本质差异。

如何补齐智能化短板?

当国内汽车产业开始驶入电动化、智能化的深水区,百年造车巨头们开始发起进攻。对于他们而言,虽然是后来者,但依然能够借助已经成熟的智驾产业链实现逆势翻盘。

为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宝马除了自研,也一直坚持与合作伙伴携手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试图打破传统豪华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智能座舱方面,与其他品牌 " 堆砌屏幕数量 " 的交互逻辑不同,宝马首创的全新全景 iDrive   系统,其核心是 " 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化简化 ",通过 AR 技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通过多模态交互减少操作步骤,最终让智能交互 " 隐形于驾驶过程中 ",既提升便利性,又不分散驾驶注意力,完美平衡 " 智能体验 " 与 " 驾驶安全 "。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本土用户的使用习惯,宝马中国选择与华为终端达成合作,聚焦鸿蒙生态深度融合。双方基于 HarmonyOS NEXT 开发 BMW 数字钥匙、HUAWEI HiCar 等多元化智能应用,其中 HUAWEI HiCar 将于 2026 年率先搭载在本土生产的 BMW 新世代车型上。

同时,宝马与阿里也深化 AI 战略合作,计划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技术联合开发智能座舱系统,并于 2026 年搭载在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合作将打造具备拟人化沟通、复杂语义理解等能力的全新 BMW 智能个人助理,还将推出 " 用车专家 Car Genius" 和 " 出行伴侣 Travel Companion" 两大 AI 智能体,同时整合支付宝、高德等本地化生态应用,适配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智能驾驶方面,宝马选择与本土科技企业 Momenta 合作,双方联合开发全新一代中国专属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在这次广州车展上,也首次对外展示了该方案。

新一代方案的技术核心在于 AI 大模型驱动的 " 感知-规划-控制 " 一体化架构。Momenta 的 AI 算法与数据驱动能力,结合宝马在整车集成、安全冗余及驾驶策略上的深厚积累,使车辆能够以近似人类驾驶员的方式理解复杂路况并做出决策,提高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该方案采用端到端的大模型技术,融合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用于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车辆控制,实现高度智能化的驾驶判断。

据了解,该方案是由中德团队精密调校,专门为中国消费者打造,可覆盖城区及高速道路的领航驾驶辅助,将首搭 2026 年投产并上市的国产新世代 BMW iX3,并逐步应用于 BMW 未来车型。

不同于其他品牌,宝马在开发阶段就综合考虑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的协同整体性方案,力求达到智能便利、驾驶乐趣、行车安全三者的完美平衡。宝马自动驾驶和驾驶辅助的开发围绕 3S 理念,即智能驱 动(Smart)、共驾思维(Symbiotic)、安全为本(Safe)。

安全始终是宝马对驾驶辅助技术的第一要求。新一代系统在设计上融入了宝马 20 余年来在驾驶辅助领域的安全技术积淀,建立起全方位的安全冗余和风险应对机制,宝马希望让用户真正体验到 " 放心敢用 " 的智能驾驶辅助。

小结

宝马新世代四大 " 王牌技术 "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 "1+1>2" 的协同效应:新世代电驱为驾控超级大脑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基础,全景 iDrive 让智能辅助驾驶的信息交互更直观,智能辅助驾驶又通过实时路况数据反哺驾控超级大脑的动态调整。

例如在辅助驾驶模式下,系统检测到湿滑路面,会同步指令驾控超级大脑降低电机扭矩输出、增强悬架支撑,同时通过全景 iDrive 提醒用户 " 路面湿滑,谨慎驾驶 "。 

但这套看上去颇为完整的技术叙事,也并非没有前提条件:一方面,它仍停留在技术发布与样车阶段,真正的体验效果,需要等到 2026 年首搭新世代 BMW iX3 以及后续量产车型在日常通勤、极端工况中的长期验证;另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智能电动车竞争最激烈、软件和数据迭代节奏远超传统车企开发周期的市场,仅靠 " 四张王牌 " 远远不够,宝马还需要回答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在算法、数据闭环、本土化生态运营上,自己的进化速度是否足够 " 新世代 "。

可以肯定的是,新世代技术集群至少表明了宝马的态度:它不打算放弃 " 驾驶乐趣 " 的品牌资产,也不再回避智能化补课。

但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下半场,豪华品牌拼的已经不只是工程实力和单车技术展示,而是持续迭代的系统能力和真实用户口碑。新世代 BMW 能否既守住 " 宝马味 ",又摆脱传统豪华在智能化领域的刻板印象,这个答案,恐怕要交给市场和时间来写。(文|敏行,作者|张敏,编辑|李玉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宝马 bmw 燃油车 激光雷达 沈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