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昨天
3岁孩子前滚翻,5岁能跳箱!这家上海托儿所体育活动“超纲”,家长却点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大班幼儿挑战横箱跳马

3 岁的孩子做前滚翻,4 岁的孩子尝试单杠翻转,5、6 岁的孩子挑战横箱跳马……日前,在 2025 年上海学前教育年会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展示专场上,一些学龄前幼儿在近半小时的中高强度活动中,不仅 " 拿 " 下了这些有难度的动作,更表现出了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身体力量和平衡性,让现场的学者和教师赞叹不已。

近年来,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这一问题持续在教育界引发关注。其中,大家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今的不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孩子,上肢力量较为薄弱,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不足。作为破题之举,上海的这家幼儿园开启了体能教育的改革试点。简单说,就是让学龄前儿童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挑战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体育运动。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 " 超纲 " 的幼儿园体育活动?面向学龄前孩子的体能活动改革试点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从当天的现场展示和专家的反馈看,有一点共识是:在科学指导下,学龄前儿童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些看似难度不小的动作,同时,这也是应该为他们补上的一课:这些运动不仅帮助孩子们提升身体素质,对他们的神经发育和心理成长也同样有所裨益。

小班幼儿尝试前滚翻

体育活动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改一改?

走独木桥、绳网攀爬、合作运送篮球……在国内,不少幼儿园和小学探索的游戏化的体育运动模式已相对成熟。然而,与国外同龄幼儿相比,我国幼儿在上肢力量、平衡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此前,首都体育学院联合体育机构发布的《中国 3-6 岁幼儿体质研究报告》,对全国 28 个省市、1256 所幼儿园的逾 12 万名幼儿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 3 至 6 岁幼儿整体上肢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等素质发展较薄弱。其实,在中福会托儿所的体能测试中,也发现幼儿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一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幼儿中。上海市民立中学体质健康中心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亮就观察到,在上海,悬垂、攀爬、靠墙倒立等小学体育的 " 基本动作 ",在学校体育课中经常 " 缺席 ";到了中学,大部分学生已经难以完成引体向上、横箱分腿腾跃等动作。在上海中考体育测试中,选择体操类项目的学生也较少。"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愿意让学生在体育课尝试这些动作的学校自然也不多。"

学龄前幼儿在平衡铁上运动

都说现在的孩子吃得好、营养保障充足,那为何在体能方面不如人意?从老师到家长,大家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也都挺支持,为何在运动上投入了时间、收获了快乐,却没能转化为理想的体能数据?

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带领托儿所体育教研组开启了调研,并尝试直面问题——体育活动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改一改了!

让每个孩子在 " 最近发展区 " 获得成就感

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国际上不乏先进经验,但 " 他山之石 " 只能参考。

从上学期开始,中福会托儿所分别在幼儿园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园开设体能活动改革试点。体育教研组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参考国际前沿动作发展模型,系统梳理出 2 至 6 岁幼儿需掌握的 3 类基本运动能力、15 项基本动作,明确各年龄段运动发展目标。同时,中福会托儿所还借鉴了 " 他山之石 "。比如,芬兰教育中的户外活动与自然探索,澳大利亚对运动基础技能的系统培养。但方玥认为," 他山之石 " 只能参考,无法照搬,中国幼儿的体适能课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幼儿运动基础,探索独具特色的体能教育路径。

中福会托儿所体育教师刘翀以平衡铁举例。让托班幼儿尝试在平衡铁上行走,小班孩子跨走平衡铁,中班孩子挑战支撑横跳平衡铁,大班孩子尝试多种脚步走平衡铁,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中,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 " 最近发展区 " 中获得成就感,在阶梯式挑战中提升能力。

与体能活动的动作能力提升相匹配,户外活动场地和器械也要有所改进。为此,中福会托儿所将传统户外运动空间升级为三大运动功能区,并配置了高低单杠、攀爬墙、悬垂器材等,有针对性地弥补幼儿上肢锻炼不足的短板。

渐渐地,托儿所的老师们也看到可喜的变化:大班的孩子面对 60 至 80 厘米高的横箱,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和保护下,一次次尝试双手支撑腾跃;中班的孩子能倒立在双杠上,也能在单杠上完成翻转;小班的孩子能完成垫上前滚翻……

幼儿尝试单杠上的运动

不仅没 " 超纲 ",还是最应补上的一课?

其实,在中福会托儿所启动体能活动改革之初,体育教师也有顾虑:这些有难度的动作,幼儿能否完成?家长们会放心让孩子挑战这些动作吗?如何兼顾兴趣激发与安全保障?

为此,体育教师不仅设置了趣味游戏情境,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科学分解技术动作。比如,针对三四岁孩子完成前滚翻的难点,教师将复杂动作解构为侧滚、支撑、蹬腿等基础技能,融入日常练习,或在体能循环中设置前置锻炼。刘翀告诉记者,通过科学拆解、阶梯引导,小班孩子大多能顺利掌握前滚翻动作。

意外的收获也随之而来。刘翀记得,有一位熟练掌握前滚翻的孩子,在一次奔跑摔倒的瞬间,下意识做出了团身滚动的保护动作。这让教师们深刻意识到: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科学运动将防护技能内化为身体本能。

  "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这些技术动作不仅没有超标,反而是最应该补上的一课。" 孙亮表示,幼儿的灵敏性和平衡性在学龄前阶段更易达成。在运动中,孩子的前庭得以发展,心理韧性不断增强,这些都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和生活。相反,若孩子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接触过相关运动,到了高年级,学习这些运动技能的难度反而更大。

中福会托儿所老师俞芳也看到了体能活动带给幼儿心理上的积极变化。" 跳箱的高度,基本达到了部分幼儿的胸口,孩子们想要标准完成动作,首先要过的是自己的心理关。" 俞芳告诉记者,在她的班级里,不少孩子虽然没能做到一次成功,但也愿意不断尝试、挑战自我。他们会观察同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 这些敢于挑战的精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更是我们期待看到的。"

在方玥看来,从强健体魄、滋养心智到身心和谐,理想中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 三位一体 " 的成长。目前,该托儿所的体能活动已逐步向全体幼儿推广。下一步,中福会托儿所还将探索整合所有平台的数据,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智能科技真正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健康发展服务。

相关链接:

到 2027 年,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 2 小时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 2027 年,全面高质量落实以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要求。

《意见》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明确提出,要充分保障体育时间:基础教育阶段要统筹课内外、校内外,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按照规定课时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利用课间开展体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 30 分钟有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鼓励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保障学生充分睡眠的前提下建立实施早操制度。高等教育阶段要严格落实体育课程最低学时要求(本科 144 学时、高职 108 学时),推动高校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 3 次有强度的课外体育锻炼。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幼儿园 体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