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不少电商卖家的天就塌了。
可能是快年底了,缺钱了,有人居然用 AI 图骗 " 仅退款 "。
甚至把这套骗术打包卖 288 元,把小商家们给害惨了。道德在哪里?人性在哪里?

最近,不少电商卖家都在抱怨,收到了越来越多的离谱退款申请。
比如,有个卖毛绒玩偶的商家,就被气到说不出话。
顾客突然发来一张布满污渍的玩偶照片,说 " 收到就是坏的 ",但死活不同意退货,只要求 " 仅退款 "。

商家越看越不对劲,裂纹不合乎常理,而且脏的也太均匀了,这分明是 AI 画的假图!
可无奈的是,平台最后还是判买家胜诉,50 块钱退了出去,商家的申诉直接被驳回。

这位商家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现在用 AI 图 " 仅退款 " 已经成为一种新骗术。
其实,操作过程也并不复杂,分分钟就能搞定。注意,狐妹这是打假,可不是教学
第一步:选品专挑小额订单。
骗子专门盯百元内的商品,比如二三十块的水果、几十块的日用品。
因为单笔金额小,商家就算发现被骗,也觉得维权费时费力,大多认栽。

第二步:AI 生成假瑕疵图。
随便找个咱们常用 AI 生图工具,一键生成 " 商品破损、腐烂或有严重瑕疵 " 的假照片,冒充实拍证据。
有的骗子甚至懒到直接拿商家的商品图二次合成,连背景都懒得换,堪称 " 侮辱智商式诈骗 "。

第三步:钻平台规则漏洞。
以前 " 仅退款 " 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比如生鲜坏了退货不划算,平台直接退款。
但现在很多骗子抓住 " 平台自动审核 " 的漏洞恶意白嫖。只要提交图片就秒退。就算商家申诉,也因为 " 证据不足 " 很难翻盘。
通常水果是重灾区,很容易就能实现 " 零元购 "


现在化妆品也可以 " 零元购 " 了。

就连外卖都可以动手脚。

据说,有公司已经靠这个 " 办法 ",实现了榴莲自由,真是缺大德了。

有买家粗心大意到拿着 AI 水印图去申请退款了。


被商家发现后,还理直气壮地否认,脸皮比城墙还厚。

这听起来已经很离谱了吧,更离谱的是,这事儿居然被做成了 " 生意 "。
网上开始公然叫卖 " 仅退款教程 ",288 元就能打包带走,还承诺 " 包教包会,一个账号能成功退款 30 次 "。
为了招揽更多学员,甚至晒出 " 累计获利 2000 元 " 的截图。

还有更贵的课程,学费 788 元,包教包会,称一单最多可以赚 500 元。

商家们看了都集体破防:" 这不是薅羊毛,是赤裸裸的诈骗!"
有夫妻店老板吐槽,自己白天打包发货,晚上对账发现全是 " 仅退款 "。
一单就能让一天的辛苦白费,现在防骗比经营还累,只能发货前拍视频、录单号、存证据,成本越来越高。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 为了几十块钱,良心不会痛吗?"

不过也有人以为,骗几十块不算什么,最多是占小便宜、薅羊毛,说是 " 骗子 " 严重了。
但法律可不这么认为。用 AI 伪造图片骗退款,本质是民事欺诈;如果累计金额大、次数多,就可能构成诈骗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就算单次骗几十块,要是一个账号退 30 次,累计几千块,就达到了 " 数额较大 " 的标准,真可能要坐牢。

说到这里真得很讽刺,因为现在很多商家同样在用 AI 生成商品图欺骗消费者。
详情页看着很好,可实际收到东西货不对板,直播间也是 AI 模特带货。

就连某知名品牌打广告也用 AI 图片,花生长在树上,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赶快暂停这场闹剧吧,互相骗来骗去,受害者只会越来越多。

AI 本应该用来优化生活、赋能各行各业。可当这些技术被用来 P 假图、模仿亲友声音诈骗、合成人脸敲诈,就彻底跑偏了方向。
技术没有善恶,难测的是人心。AI 降低了 " 造假成本 ",但绝不能让它降低 " 违法成本 "。

平台作为交易秩序的维护方,要承担起检测和打击 AI 假图行为的责任。对卖家和买家都不能一棒子打死,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也希望,监管方面加快完善 AI 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技术使用的边界。
毕竟,再先进的工具,也该守得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参考资料:
IT 时报、央视新闻、财经网、设计癖
编辑:茶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