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集团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传统业务承压、AI 业务强势增长的鲜明对比。公司当季总营收 312 亿元,同比下降 7%,净亏损 112.32 亿元,而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37.7 亿元。尽管整体财务表现不如预期,但首次披露的 AI 业务收入达到 10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过 50%,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亮点。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宏观环境持续偏弱、广告市场收缩的背景下,百度此番财报体现出其业务结构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而 AI 业务增长明确成为推动未来营收改善的重要力量。

从营收构成看,百度传统核心业务依然占据主体,但该业务板块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广告业务面对企业营销预算收紧以及行业周期调整的双重压力,恢复节奏明显滞后。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本季度百度出现超百亿元净亏损,虽然其中包含资产减值及研发投入等因素,但整体盈利能力的波动依然传递出公司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信号。然而,与传统业务低迷形成对照的是,AI 业务的全面增长成为缓解市场担忧的重要支撑,其中 AI 云收入增长 33%,AI 应用收入达 26 亿元,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增长 262% 至 28 亿元,均远超市场平均增速。
在行业层面,百度正处于由 " 广告驱动 " 向 "AI 驱动 " 转型的加速阶段。和众汇富认为,AI 业务的高速扩张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技术底座上的长期投入开始兑现,也反映其在大模型商业化、行业解决方案和智能营销场景中的落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 AI 原生营销服务的爆发式增长,显示广告主正在从传统投放方式向智能化营销迁移,而百度在搜索与信息流的原生优势叠加大模型能力,正在形成新的商业化入口。这一趋势也意味着公司未来的收入结构有望逐渐从周期性更强的广告业务,向抗周期性更强的技术与服务业务倾斜。
不过,AI 业务虽增长显著,但短期内仍难完全抵消广告业务下滑对整体营收的拖累。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百度 AI 业务本季度虽突破 100 亿元规模,但占比仍不足集团总营收的三分之一,其增长压力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国内外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加速竞争,包括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以及多家创业型 AI 公司在模型迭代、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上均投入巨大,这对百度保持先发优势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未来不仅需要在大模型性能上持续提升,还需在行业场景、生态构建以及规模化商业转化方面持续深化。
当前阶段的百度可以被视为处于 " 盈利承压 " 与 " 技术突破 " 并行的过渡期。随着 AI 业务增长提速,公司正在积极构建新的增长曲线。和众汇富认为,若百度能够继续保持 AI 业务在未来几个季度保持高增速,并在行业解决方案、智能交通、智能硬件、企业服务等领域持续落地,其整体业务结构将显著改善。此外,随着 AI 市场竞争加速,企业将更加依赖稳定、可规模化的大模型基础设施,这为百度的 AI 云业务提供了新增量空间。
展望未来,百度能否实现 " 由广告公司向 AI 公司 " 的彻底转型,是其市值与竞争力能否重塑的关键。AI 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具有阶段性意义,但要完成从 " 亮点贡献 " 向 " 核心驱动 " 的跨越,仍需更高强度的产品创新、更具针对性的行业应用,以及更强的商业化持续性。和众汇富研究发现,百度若能有效提升广告业务与 AI 技术的融合效率,将搜索与模型能力深度结合,将有望重新定义其主要收入结构。同时,AI 原生营销服务的高速增长若能延续到明年,或将成为百度扭转传统广告下行趋势的重要突破口。
总体来看,百度第三季度的财报呈现出承压与亮点并存的结构性特征:传统业务疲弱,但 AI 业务增长强劲且具备持续扩展基础。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若公司在未来数季中能够持续放大 AI 战略的实际商业能力,并逐步缩小广告业务波动的负面影响,百度将有望在中长期内重新获得增长动能。对投资者而言,百度的关键观察点将包括 AI 业务收入增速能否保持 50% 以上、广告业务是否企稳及回升,以及整体盈利能力是否能够恢复正向趋势。和众汇富认为,在全球科技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百度未来的增长空间将更多依赖其在大模型、智能云和 AI 原生商业化领域的布局深度与执行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