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 11.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0.7 个百分点,一批医药和医疗器械新产品问世。其中,位于滨海新区的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天津世纪康泰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 " 焦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上市,为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海内外市场。来听记者董朗的报道:
在世纪康泰实验室,记者见到了这款 10 月份刚刚上市的 " 焦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 ",直径 6 毫米、厚度不超 1 毫米,形状就像一个圆形的透镜,可用于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矫正。这款产品有什么特点?研发工程师赵紫微解释说:
(录音:普通的人工晶状体只能实现一个远视力,就是恢复光明。这个产品比普通的人工晶状体,它是有更多的焦点,可以实现远中的视程,就是像人的眼睛,远中近都可以看清。)
借助实验室的显微镜,记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这款人工晶状体的结构,它的内部有着一圈圈凹凸不平的环形结构。赵紫薇说,光线进入晶状体后,改变光的线路,形成多个焦点,从而让患者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这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也是过去几年研发中,最难迈过的技术门槛:
(录音:最难的点就是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际,通过车床还有后道工序的抛光,让衍射环依旧在这个晶状体表面。因为环的高度它只有微米级的,可能在车削的过程中就会破坏那个环,会把环的高度磨掉,影响光学成像质量。)
最初的加工过程总是失败,研发人员一直找不到那个最准确的工艺参数。他们干脆就用最笨的办法,详细记录每一枚实验样品的参数,以微米为单位进行调整并重新加工。赵紫薇指着自己办公桌上的一大摞笔记本说,这就是这款产品 " 来时的路 ":
(录音:它记录我们每个产品的检测参数,这个产品到底是哪些数据不合格,针对不合格的点去优化工艺,都有十几本了。因为这款产品是一个精密结构的产品,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影响视觉效果。我们就一直在平衡工艺,对车的主轴转速、车刀的车削速度,还有抛光的参数,去找一个平衡点。最终摸索出来平衡工艺,达到成像质量。)
新产品从立项到最终上市,世纪康泰用了 7 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突出的治疗效果,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已经收到了大量订单。世纪康泰总经理裴秀娟说:
(录音:我们也收到了国外的订单,特别是来自于中东地区的订单,还有来自于我们国内高端的比如说爱尔集团以及几个大的头部医疗集团的订单。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会从 50 万片到 100 万片进行提升。)
与此同时,在工信等部门设备更新的专项支持下,企业投资 1000 多万,对产线进行改造,全面升级加工车床、检测设备等,企业也会按照投资额的 10% 获得工信部门的补贴。在生产车间,10 多台设备开足打满,现场 60 多人加紧作业。总经理裴秀娟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和产能实现快速增长,他们也加足马力,按照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实现更大成效:
(录音:企业现在还有 5 款的在研产品,我们都聚焦在差异性和先进性这方面,要打破卡脖子的技术垄断。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产品受益于老百姓,让患者不仅实现看得见,还实现看得清、看得远。)(记者董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