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1-24
博物馆美食何以成为文旅新打卡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去博物馆不仅能赏文物,还能吃上一顿美食 —— 这一形式近来正成为文旅爱好者逛馆的新潮流。

四川博物院自 2024 年底推出便民餐饮服务以来,餐厅已成为馆内独特风景线。川北凉粉、麻婆豆腐、番茄肉丸、盐水鸭、回锅肉…… 60 多种小碗菜整齐陈列,最便宜的菜品仅需 3 元,让这座博物馆的食堂迅速变成网红打卡点。此外,辽宁博物馆的 10 元鸡架、浙江博物馆之江馆的桂花酿咖啡,也实现了美食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图为 " 长信宫灯 " 板面、皿方罍慕斯蛋糕、甲骨文面。

作为专业文化空间,博物馆在满足游客观展需求的基础上增设用餐体验,实则是落实文旅场馆普惠服务属性的举措。不少省级博物馆馆藏体量大,完整逛展通常需要半天以上,平价餐食配套本就是游客刚需。能吃顿便饭再继续观展,无疑让更多人可以更加 " 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

博物馆做美食,也可视为一种文旅消费场景的创新性延伸。多地省级博物馆顺势开发美食类文创产品,相较于传统文创,其互动性与体验感更为突出,实现 " 能吃、能看、更能分享 " 的多维价值。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的子飨餐厅中,用墨鱼汁印刻甲骨文字的 " 甲骨文面条 ",从舌尖品尝到朋友圈分享,形成的二次传播效应,远比普通文创更具网络穿透力。

当然,引入餐饮服务也对博物馆运营提出全新挑战:客流引导、空间设计均需重新规划。如何通过线上预约、智能导流等科学手段平衡文化体验与餐饮服务的边界,是博物馆新增餐饮后需优化的重要课题。未来,多设置文化主题餐桌、推出与展览联动的限定美食,或许是实现餐饮与文化深度绑定的有效路径。

文旅 + 餐饮的消费升级,根源在于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单一观赏式文旅,转而追求 " 可体验、可分享、有内涵 " 的沉浸式消费。博物馆美食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味觉体验,精准契合了年轻人对 " 颜值 " 与 " 文化 " 的双重需求。博物馆里的一餐饭,不仅是文化落地的烟火气,也是文旅融合的新载体。当文物故事融入舌尖滋味,文化的体验也能变得更可感、更绵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博物馆 文创 甲骨文 朋友圈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