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12 月临近,保险业新一年的 " 开门红 " 正式拉开帷幕,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时常会有相关推送,给消费者传递新的产品信息。
" 我们公司是在 11 月开始推‘开门红’活动的,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某保司代理人秋秋(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从产品来看,多家保司都将分红险作为开门红的主打产品。去年以来,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持续下调,多位业内人士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就表示,分红险将重回 C 位,而从 2025 年市场上的产品结构来看,分红险的占比的确在持续提升。如今将分红险作为 2026" 开门红 " 主力产品,显然延续了之前的销售节奏。
业内人士表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行业向分红险转型是必然。一方面,监管机制的设置让分红险具有更多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定价角度来看,分红险具有必然性逻辑,假设传统险预定利率 2.5%,保险公司给到客户的收益率无法突破 2.5%,分红险预定利率 2.0%,加上按市场上最高红利演示利差水平,最终演示利率最高大约是 3.75%,从专业角度计算,分红险的收益预期更有优势,更好地穿越周期且分享获取更好的收益回报。
分红险成为 " 开门红 " 主力产品
保险业有句老话:开门红,全年红。作为保险行业一年一度的重大营销活动,虽然 " 开门红 " 概念近几年不断被弱化,但其依旧是行业无法绕开的年度重头戏之一。
" ‘开门红’是加保的好时机,如果有需求可以找我。" 秋秋在介绍其所在险企 " 开门红 " 情况的同时,仍不忘热情地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据其介绍,其所在保司 " 开门红 " 主打产品是一款分红险。" 分红险要扛大旗了,之前分红险的优势不明显,现在利率下调了,分红险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秋秋介绍道,就目前来看,该公司的业绩还是可以的。
" 消费者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既希望有保底收益,又想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果,分红险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有业内人士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聚焦分红险不是单个险企的行为,在此轮 " 开门红 " 期间,分红险产品已成为多家险企的主打产品。比如,中国人寿推出国寿鑫鸿福养老年金险(分红型),新华保险推出盛世荣耀庆典版终身寿险(分红型),平安人寿推出平安御享金越(2026)终身寿险(分红型),泰康人寿推出鑫享世家 2026 终身寿险(分红型),友邦保险推出传世充裕年金险(分红型)等。
某保险中介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固定收益的保险产品越来越难卖了,尤其是近期佣金又下滑了。
兴业证券分析称,分红险的客群可概括为一般零售群体和高净值客户,两大群体在风险偏好、客户需求、客户认知、价格敏感度四个维度有着不同的反馈。与其他主流产品相比,分红险的竞争优势包括保证 + 分红的机制、在资金运用上更加灵活、给客户带来的保险体验感更强。
券商:对 " 开门红 " 新单保费增长持乐观预期
在保险机构的积极预热下," 开门红 " 产品的销售数据也一路走高。" 我们公司某分公司三天预售交单突破 4 亿元。" 秋秋表示,从业绩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 展望 2026 年,我们认为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仍高于银行存款,相对吸引力仍然明显,对新单保费增长持乐观预期。" 东吴证券分析称,9 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达 2636 亿元,同比下降 4.2%,增速转负,主要是产品切换后的短期需求透支影响。但 2023 年以来新单保费持续高增长,预计在宏观经济改善趋势下,保险产品消费需求逐步复苏。
除却市场需求外,投资端的优异表现也成为 2026 年开门红保费走高的催化剂。"2025 年三季度单季五家 A 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478 亿元,同比增长 68%。2025 年前三季度,五家 A 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260 亿元,同比增长 33.5%。" 国金证券分析称,三季报大幅好于预期,险企权益投资表现亮眼。历史经验表明,前一年投资收益率与下一年的浮动收益型产品销售情况呈正相关,2025 年险资投资表现亮眼,将提升明年分红险销售的信心,预计 2026 年开门红新单保费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至于分红险的发展前景,兴业证券分析称,在当前长端利率下行、新会计准则切换及监管引领下发展分红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分红险市场迎来供给和需求的共振。" 因此,我们认为分红险在本轮预定利率下调后将重新成为行业绝对主力产品,作为负债成本‘解压阀’与收益弹性‘新锚点’,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