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派 昨天
马云创造历史,阿里打破世界纪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全球 AI 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场围绕算力的终极博弈正在上演。

为了争夺行业话语权,阿里此前宣布三年豪掷 3800 亿元于云和 AI 基建,这笔钱远超过往十年总投入,不仅展现了阿里押注 AI 的决心,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可众所周知,单纯的资本投入是远远不够的,AI 领域比拼始终是技术实力。正如马云所言,"AI 会改变一切,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我们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有价值且与众不同的东西 "。

基于这一逻辑,阿里开始进行更为全面的 AI 战略布局,完成从 B 端到 C 端的彻底转向。而现如今,这套布局已逐步落地并收获了不错的成效。

阿里千问 APP 公测首周下载量破 1000 万

近日,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 AI 产品公测成绩单。

11 月 17 日公测的千问 APP,仅用 7 天时间便斩获千万下载量,超越 ChatGPT、Sora、DeepSeek 等知名产品,创下全球 AI 应用增长最快纪录。

图源:阿里

这款被定位为 " 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 AI 助手 " 的应用,不仅引爆了市场热度,更为阿里在 AI 赛道的布局按下了加速键。

图源:阿里

千问 APP 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上线初期便展现出惊人的市场号召力。公测首日,汹涌的用户流量直接导致服务器短暂拥堵," 阿里巴巴千问崩了 " 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官方一句 " 我好着呢 " 的幽默回应,让千问 APP 更加火爆出圈。

上线次日,千问 APP 攀升至苹果 App Store 免费应用总榜第四位,超越 DeepSeek;三天内跻身中国区免费总榜前三,用户口碑持续发酵。

千问 APP 是怎么做到的?主要得益于阿里强大的 Qwen 模型技术实力和开源影响力。

据了解,千问 APP 基于全球性能领先的开源模型 Qwen3 打造,而这一模型早已是行业内的 " 明星选手 "。

自 2023 年全面开源以来,Qwen 系列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已突破 6 亿次,凭借优异表现超越 Llama、DeepSeek 等竞争者,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开源大模型。

近期,阿里发布的旗舰级模型 Qwen3-Max 更跻身全球前三甲,性能超越 GPT5 和 Claude Opus 4 等国际竞品,连英伟达 CEO 黄仁勋都认可其在全球开源模型市场的主导地位。

强大的技术底座,让千问 APP 在智能对话、多场景适配上,为爆发式增长打下了基础。

图源:阿里

值得注意的是,千问 APP 的现象级走红,也让我们看到了阿里 AI 战略的转型方向。

此前,阿里曾计划以夸克为 AI 时代入口,但随着技术演进,对话式 AI 助手被认定为更优形态。

于是,千问 APP 成为战略核心,而夸克则转型为 AI 搜索和浏览器,双方快速实现协同。公测次日,夸克 APP 便全面接入千问对话助手,用户右滑即可调用其功能,借助夸克既有的年轻用户基础,快速扩大了千问的触达范围。

按照阿里规划,千问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聚焦用户体验与口碑,依托模型快速迭代;第二阶段则推进与阿里全业务生态的深度协同,目前已与高德地图、淘宝、支付宝、闪购等展开联合开发,未来将整合外卖、订票、办公、健康等更多生活场景,让 AI 从 " 能聊天 " 升级为 " 能办事 "。

这场 AI 应用的爆发,正在释放阿里 AI 的生态势能。3800 亿元的 AI 基础设施投入、开源模型积累的技术声誉、全业务生态的场景资源,三者形成合力,让千问 APP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后续大版本更新的推进,千问 APP 将进一步强化跨场景协同的 Agentic 能力,真正实现 " 一个 AI 助手搞定所有事 "。

千问 APP 的成功,不仅刷新了 AI 应用的增长纪录,更为阿里 AI 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底气。

在 AI 赛道的激烈角逐中,阿里正通过千问 APP 串联起技术、产品与场景,打造出独特的竞争壁垒。

后续,随着 AI 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千问这款现象级应用或将重塑用户与 AI 的交互方式,成为阿里撬动 AI 新增长的关键支点。

阿里 AI 越来越像样了

事实上,阿里的 AI 故事要从 2022 年说起。

那时全球 AI 竞争刚起苗头,不少企业忙着追逐模型参数、喊出布局口号,阿里却悄悄启动了 Qwen 大模型的研发。

阿里清楚,AI 的核心是技术,而技术需要扎实的根基 —— 算力。

于是,阿里宣布三年累计砸入超过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另外,仅 2025 财年,阿里研发费用就达到 571.5 亿元,占了总收入的 5.7%。

在砸下重金搭建算力底座的同时,阿里的技术团队也在杭州西溪园区里悄然攻坚。他们在 C4 楼腾出两层办公区,组建了上百人的核心团队,在这里埋头做千问项目。

团队没有急着出成果,而是沉下心打磨技术、积累数据,一点点打造千文的 " 中文大脑 "。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 2025 年 9 月,Qwen3-Max 模型的发布打破了全球格局。在代码能力测试 SWE-Bench Verified 里拿了 69.6 分,挤入全球第一梯队;工具调用能力测评 Tau2-Bench 获 74.8 分,超过了 Claude Opus 4;连数学推理测试 AIME 2025 都实现了满分突破。

图源:Qwen3-Max

更难得的是,阿里没有让技术烂在手里,而是开放了 300 余个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达 6 亿次,衍生出 17 万个细分模型,小到智能玩具厂商,大到工业制造企业,都能从中找到适配自己的工具。

阿里的 AI 研发从没有脱离过它的根基,那就是电商。

在技术打磨的同时,团队早已把 AI 悄悄植入了电商的每一个环节。

对商家来说,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数据显示,阿里推出的 AI 客服店小蜜 5.0 每天能帮商家省 2000 万成本,万相营造工具生成的 1 亿条营销素材,累计替商家省下了 100 亿元制作费,中小商家不用再花大价钱请设计团队,AI 就能搞定从洞察到制作、投放的全链路运营。

店小蜜升级前后 图源:淘天速递公众号

对消费者而言,体验的升级还不止于此。此前,淘宝界面一口气推出多款 AI 导购应用,包括 "AI 万能搜 "、"AI 帮我挑 "、" 拍立淘 " 等,能够精准理解消费者的复杂语义表述,并提供相应的购物攻略;2025 年天猫双 11 期间,淘宝通过 AI 技术优化消费券发放流程,其中 AI" 智惠引擎 " 发放的消费券转化率相比传统方式提升了 15%。

另外,阿里妈妈的 AIGC 创意平台更是打通了闭环,让中小商家零门槛就拥有了专业营销团队,AI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而是能实实在在赚钱、省时省力的工具。

当外界还在质疑阿里为何迟迟不推出 C 端 AI 产品时,2025 年 11 月," 千问 "APP 的公测横空出世,给了市场一记重击。

这款集 AI 视频、AI 绘图、实时记录、PPT 创作等 14 种实用功能于一体的 AI 助手,一上线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

它打通了阿里整个生态,只要用户聊到想去的餐厅,就能直接跳转饿了么下单;提到要去的地方,高德地图会自动规划路线;甚至聊到想买的东西,淘宝链接会精准弹出,真正实现了 " 聊天即办事 "。

虽然千问 App9 月的月活用户规模仅有 300 万左右,与豆包、deepseek 、腾讯元宝存在不小的差距,但阿里以 Qwen3-Max 的技术领先性为内核,用免费策略快速积累用户,再通过电商、本地生活这些高频场景,慢慢培养了大家的使用习惯,如今也拿下了千万下载量,成长十分明显。

而即将上线的国际版,更藏着它与 ChatGPT 正面竞争的野心。

回过头看,阿里的 AI 之路从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从砸钱建算力集群,到炼就千问的 " 中文大脑 ";从帮商家省成本、优化消费者体验,到推出 " 千问 "APP 打通生态,每一步都踩准了节奏。

如今千问 APP 成为爆款,我们才发现,阿里一直在悄悄用技术重塑电商格局。

好用的 AI,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阿里没有模仿对手,而是忙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差异化道路。

现在,阿里显然已经找到了。

作者 | 李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ai 马云 阿里巴巴 开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