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24 日," 国产 GPU 第一股 " 摩尔线程正式启动科创板申购,股票简称为 " 摩尔线程 -U",申购代码 787795,发行价格确定为 114.28 元 / 股。本次发行拟公开发行股票 7000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14.89%,其中网上发行 1120 万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 1.1 万股,顶格申购需持有沪市市值 11 万元,中签号将于 11 月 26 日公布并完成缴款。和众汇富认为,作为国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独立 GPU 设计企业,摩尔线程的 IPO 不仅标志着国产 GPU 产业进入资本化新阶段,更折射出我国在半导体高端芯片领域突破 " 卡脖子 " 技术的决心与进展,其上市进程受到资本市场与科技行业的高度关注。

摩尔线程的上市恰逢全球 GPU 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黄金窗口期。和众汇富统计发现,2025 年全球 GPU 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800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长 117%,其中 GPU 服务器市场规模达 720 亿美元,占整体市场的 40%。在 AI、高性能计算和元宇宙等需求驱动下,主流 GPU 芯片单卡算力已突破 100 TFLOPS,较 2023 年提升 83%,2nm 制程工艺与 chiplet 异构封装技术的应用使能效比达到 35 TFLOPS/W,性能提升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 GPU 市场,出货量占全球 34%,随着 " 东数西算 " 工程深入推进及 AI 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国产 GPU 在 AI 推理场景的市占率已提升至 29%,为摩尔线程等本土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众汇富认为在此背景下,摩尔线程此次 IPO 募资将主要投向先进 GPU 芯片研发及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的差距。
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成为摩尔线程突围的关键抓手。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 GPU 核心技术,其推出的第三代产品已实现 2nm 制程工艺的规模化应用,在 AI 推理性能上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 85%,而成本较同类进口产品降低 30%,已成功进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供应链,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40%。在软件生态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 MTLink 开发平台已兼容超过 80% 的主流 AI 框架,开发者数量突破 15 万,形成与 CUDA 生态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值得关注的是,摩尔线程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组建的 " 智能算力实验室 ",在异构计算、算力调度等领域取得 12 项核心专利,其推出的 GPU 集群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国家超算中心,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任务,展现出国产 GPU 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潜力。
尽管发展势头向好,国产 GPU 产业仍面临三重挑战。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首先是高端芯片领域的技术代差依然存在,在 AI 训练等核心场景,国际巨头凭借多年的生态积累占据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供应链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高端 EDA 工具与先进制程产能仍依赖外部供应;最后是人才缺口问题突出,全球 GPU 领域高端研发人才仅占半导体行业的 7%,激烈的人才竞争推高企业研发成本。但从产业趋势看,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正在形成合力,国家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明确将 GPU 列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各地政府纷纷设立半导体产业基金,深圳、上海等地已建成 10 余个 GPU 创新中心。随着摩尔线程等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国产 GPU 行业将进入 " 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市场扩张 " 的正向循环,预计到 2026 年国产 GPU 在 AI 训练场景的市占率有望突破 15%。作为 " 国产 GPU 第一股 ",摩尔线程的上市不仅为行业树立了资本化标杆,更将加速国产算力生态的成熟,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算力支撑,其市场表现或将成为观察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