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21 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联合主办的 "2025 美好生活新消费高峰论坛 " 在北京圆满结束。本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邀请了政企研学各界代表,现场聚焦高质量与消费升级的核心议题,共同为中国消费市场走向更健康、更持续的未来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女士在致辞中提到,当前食品行业消费升级有四个层面的变化:追求目标从吃饱到健康、消费动机从味觉到情感、选择从大众化到个性化、安全信任从被动到主动。而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消费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包含了创新驱动、产业链协同、质量安全、绿色低碳、消费适配五个方面。
以下为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致辞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经济观察报》今天下午举办的高端且极具意义的论坛。岁末年终,各行业事务繁忙,完成全年任务面临紧迫形势。我今日稍早抵达,参观了 2025 中国零售商品博览会现场。虽规模不算宏大,但从食品行业视角看,仍令人欣慰。
至少,我看到企业风貌良好,展台搭建精致美观。特别遗憾的是,我还未及访问一些有新特色产品的企业,待会议进行一段时间后,我定会抽空前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策划与管理等方面,确实颇具特色、表现良好。我刚才与邹卫国副总编交流时提到,从小环境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首先,我代表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对本次活动富有特色、颇具创意地举办表示衷心感谢,也祝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今日,我将从食品行业角度,分析高质量发展、消费升级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关系。
刚才,我听到邹副总编的发言十分经典,在此我稍作赘述。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是推动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两项的融合,定义了未来产业的模样,因此今日的分析颇为重要。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与分析。
其一,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首先,要清醒认识到食品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民以食为天。今日的消费升级并非简单地购买更贵、食用更多,而是以基本需求满足和品质化为前提。
那么,消费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从食品行业角度梳理,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理解。一是追求目标的变化,从 " 吃得饱 "、" 吃得好 " 到 " 吃得健康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础能量补充,而是追求营养均衡;例如对营养、低糖等元素的追求,体现的是需求侧革命的核心驱动,即消费者追求目标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是消费动机的根本性转变,从满足味蕾到愉悦心灵,食品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情感载体和社交货币;消费者从追求美味体验,尤其是对包装和文化内涵的感受中获得满足,从物质满足到精神共鸣,不仅展现了产品故事和新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动机的根本性改变。三是消费者选择的转变,从 " 大众化 " 到 " 个性化 "、" 精准化 ";过去 " 千人一面 " 的时代已过去,如今消费者更追求个性化,根据自身身体或个人需求,如婴幼儿、老年人及控糖等特殊群体,可能存在定制化需求。这种专业化和定制化选择,表明消费者在决策理性和个性化选择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四是安全与信任的变化,从关注产品到关注产品品牌;过去默认产品合格安全,如今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寻求,积极关注产品可追溯、可验证及绿色天然有机等背书,要求严格、关注度高。有时消费者看到产品后,首先会查看配料表,这体现了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具自主性,关注配料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对产品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从食品角度,我们在消费升级方面有这四个方面的感知和认识,即四个根本性变化。这四点变化表明,食品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即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有品质升级,从单一物质满足向营养化、功能化、场景化、绿色化及多元化需求升级。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变化是食品需求侧的革命。过去是 " 我生产什么,你吃什么 ",如今是 " 你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 ",即供需双方位置发生改变,需求侧和供给侧产生根本性不同。
接下来,我想探讨第二个问题:践行高质量发展,构建未来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前面提及需求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践行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是未来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和效的优化。其核心点大致有五个方面:创新驱动、产业链协同、质量安全、绿色低碳、消费适配。
此处不逐一展开阐述。总体而言,需要科技创新进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加速食品生物、发酵工程、营养健康、功能食品、保鲜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转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搭建智能生产、供应链溯源及消费数据平台等,需从原料终端到全产业链形成良好智能体系。
二是构建安全供应链体系。源头 --" 最先一公里 ",即原料产业基地建设,是未来全产业链源头的重中之重。国家可能在众多重量级食品产业基地,尤其是农产品产业基地投入建设。最终需保障食材安全可控,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
三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信任。前面在消费升级板块已提及,如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信任有极高要求。
四是绿色和低碳可持续发展,这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绿色生产、消费等,需在建设食品产业体系时,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加工环节排放,引导绿色包装、降解及回收循环等工作。降本增效不仅是对成本的解释,更是企业未来的生产准入证。同时,需在 " 双碳 " 政策方面加强沟通与严格管理。
五是强化品牌培育,丰富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培育新业态、新品种、新品牌,打造有故事、有文化的产品品牌,使文化精神化,让食品消费从满足工农需求转变为社交休闲、学习等情感层面的消费。
践行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一场从理念到实践、从技术到制度、从供给到需求的全面深刻变革。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食品产业迈向更安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
第三个问题,即今日主题的另一内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这一向往,行业协会需协同共创。总体而言,高质量发展与消费升级的最终碰撞点,是中国食品产业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跨越的起飞点。对个人而言,消费升级意味着消费不再是生存必需,而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生活品质、获得幸福感和意义感的重要途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明确创新方向。
高质量发展将通过技术革新、优化环境改善,持续满足并引领消费新需求。当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持续深耕市场展现新消费场景,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市场的繁荣景象,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将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的创新和内需双轮驱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倒逼供给侧进行高质量创新,高质量创新又创造新供给,引领和满足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求。这种螺旋式上升,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与桥梁,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职责,以服务消费、提升服务需求为工作导向。具体而言,需从三个方面发力做好工作。一是筑牢安全底线,行业协会组织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让消费者在未来食品的标准体系和安全方面吃得放心、安心。二是赋能创新升级,聚焦营养健康、绿色低碳、数字化等转型领域,组织产学研开展攻关协作与突破。三是搭建沟通桥梁,一方面向消费者传递科学食品知识,推广优质品牌;另一方面推动消费需求与产业共济,开展产销对接。同时,在消费牵引生产促进方面,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全方位、综合性的桥梁。
总体而言,今日因稍后众多专家将分享见解,我仅从行业协会角度点明主题,未作深度分析。在此我想说,行业协会将不遗余力地促进食品行业产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在构建食品产业体系方面作出更多贡献,也欢迎大家与协会加强沟通。谢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