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昼story 9小时前
35岁失去高薪,我在14个月后重启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把网名改成 " 非常丧小姐 " 之前,桑小姐曾是一位职场精英:她赶上了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通过跳槽与升职,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担任公关中层,年薪超过 60 万,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2023 年底,35 岁的她遭遇裁员,自此开始了长达 14 个月的求职挣扎,最终找到了一份降薪 60%、往返通勤近百公里的工作。

这次失业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她发现,自己的经历精准地命中了网上总结的 " 中产返贫三件套 ":高贷款的学区房、配偶不高的收入与高昂的教育支出。而作为一名中年女性,求职时,她被反复审视,有企业因她曾在入职第二年怀孕而拒绝录用。最艰难的时刻,她开始尝试写作、考虑送外卖,还第一次申领了失业金。

她在社交平台的记录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同样待业的中年网友把她当作 " 树洞 ",也有人质疑她的委屈是 " 自我增加压力 "," 在美好的泡沫里待久了 "。她开始学会去接受,在有限的条件下重新规划生活,也继续记录着一个普通中年女性的挣扎与坚持。

以下为她的讲述,部分内容结合她在社交平台的记录整理。

文丨谢紫怡

编辑丨王一然

今年 3 月,找到新工作后,我和丈夫坐下来认真算了笔账。刨掉房贷、房租、学费、保险那些雷打不动的开支,以我现在的薪资水平,家庭的日常花销能有多少。我们达成共识,不能让孩子的消费降级太多,所以,开销大部分都从我们自己身上砍。

我降薪 60% 才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新公司离家单程接近 50 公里,每天通勤都是一场漫长地跋涉,早晨匆匆出门,先骑 15 分钟共享单车到地铁站,换乘 3 趟地铁后,再骑一段单车到公司。遇到下雨或起晚,就花 8 元坐摩的赶路。晚上 6 点半下班,再把这段路倒着走一遍,回家已经 8 点半了。

一日三餐也变得精打细算。早餐是 4 元的茶叶蛋加烧麦,午餐控制在十几元,下午茶则从过去的星巴克换成了蜜雪冰城。不仅是在吃喝上全面压缩,与过去打车通勤的日子相比,现在光交通费每月就能省下 1700 多。

人们常说的 " 中产返贫 " 三件套,我家一样没落下:高额的房租房贷、高昂的教育支出,还有配偶低薪。

2019 年,我们在高点买下一套 400 万的学区房,如今总价已跌去 80 万。每个月光房贷和房租就要出 1 万 1,压得我喘不过气;孩子刚六岁,各类兴趣班一年下来将近 10 万。失业后,我们不得不狠心砍掉几项。我一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爱人收入虽不高,但工作清闲稳定,家务活常由他承担,钱也交给他管理。

但从我被裁员的那一天起,家庭财务的脆弱暴露无遗。

那是 2023 年,先后经历父亲去世、被裁员,这两个打击都没有让我感觉立马跌入谷底。真正磋磨人的是,我想要开启新生活,但一年多都没有找到工作。

前七八个月,我还在努力往上挣扎。我找同事、朋友内推,自己在各大平台投简历,也试着用过去的人脉接项目,尝试能做的副业,但都失败了。

初期我还很有信心。几家内推的面试都进到了终面,但等待几个月后,却一直没有招聘岗位出来。有两家公司给了口头 offer,但跳票了,还有一家公司,在我做了全套 PPT 和宣传稿,面了 3 轮之后,再也没有回音。

●桑小姐在前公司的工位。讲述者供图

我之前在一家游戏公司做公关,是中层管理者,税前年薪超过 60 万。然而,当我面试新公司,却发现除了专业能力和项目经验,面试官在意的,是我的性别和年龄——他们关心孩子谁带、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也有公司因为我过去的薪资,质疑我降薪入职后会不稳定。

我连获得面试的机会都很少。一口气投出三十份简历,只能收到一个回复,内容还是 " 不合适 ",其余全部已读不回。到后来,我已经不再看岗位名称,也不挑公司了。只要工作内容和过去的经历有一点点关联,哪怕月薪五千,我也照投不误。但依然石沉大海。

从第八个月开始,我慢慢意识到,我可能真的很难找到工作了。心态也是从那时开始不对的,每天除了带孩子,我基本不想出门,也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我是在 35 岁被裁员的。其实互联网行业 "35 岁危机 " 这个话题一直被反复提及,我心里知道,但从不觉得真的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慢慢地,身边开始有朋友被波及了,网上也能刷到同行失业的消息。直到这波浪潮打过来,被裁掉的是我们整个部门。

2014 年,我从江苏来上海,那时候互联网形势好,整体就业环境不错。我通过跳槽、升职,加上运气好,就这样一步步往上走。我记得最忙的那一年,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加班。做公关这一行,几乎是 24 小时待命,一周 7 天连轴转。只要有事情,哪怕是凌晨三点,我也得爬起来接电话、写文件。

那时候,我只是把简历挂在猎聘上,保持公开状态,就不断有 HR 和猎头打电话来。待业之后,我陷入了很深的自我怀疑。我不断问自己,我真的优秀吗?过去十几年的工作,真的配得上我曾经拿到的薪水吗?我不断想,我之前的收获,究竟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还是靠自己的奋斗换来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

今年年初,丈夫告诉我,裁员 20 万的赔偿金快见底了。他知道我状态不好,但还是必须把实际情况摊在面前。我对着公积金和存款余额痛哭,接着又麻木地海投了一轮简历。

我完全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去开网约车?还是送外卖?可我已经六七年没开过车了。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帖子,有人去做分拣员,有人上门帮人喂宠物,可我好像什么都做不了,我曾尝试写网络小说,但申请签约失败,20 万字成了废稿。到最后,我发现自己连一门能糊口的手艺都没有。

我遇到过一个工作机会。但在背调环节,对方得知我曾在入职第二年怀孕,认为作为中层管理者,这样的安排显得不够负责,最终拒绝了我。

我 32 岁才要孩子,在现代职场中不算太早。可现实是,如今 35 岁以上的互联网人像是原罪,如果你恰好还有孩子,那便是 " 罪加一等 "。

失业 14 个月后,我终于收到了 offer,年包税前 20 万出头,0 福利、0 年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问了几个同期失业的朋友,发现他们大多还在空窗期,其中还有一位曾经年薪百万的同行。市场环境不好,企业生存难,中年求职者,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罢了。

失业后,我几乎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 你会不会考虑生二胎?"

这种审视对中年女性真的很不友好。很多人是为了照顾孩子暂时离开职场,等她们重返工作时,也要面对用人单位的质疑。包括我现在入职的这家公司,也很关心我 gap 的时间,他们担心的是,离开职场一段时间,我还能不能重新适应工作节奏。

事实上,(在上一家公司)得知怀孕后,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惊慌。我不知道该怎么跟老板开口。作为职场女性,越往高处走,压力也更大。你必须不断证明自己。没有请额外的假,休完法定产假,我就立刻回公司了,产假期间很多工作都是在家完成的。

生育后的激素反应也影响着我的工作表现。我是一个逻辑反应很快的人,但刚回公司的时候,下属跟我说什么,我觉得脑子转不过来,甚至很多东西记不住。我产后掉发很严重,头发到现在还没有长回来,每天早晨都要靠发缝粉遮盖。

我的孩子非常难带,他是一个高需求宝宝,在两岁之前没有睡过整觉,每夜至少醒两三次,每次都要哄半个多小时;周末也没有办法休息,孩子的过敏很严重,大概两三个月就要去一次医院。我们要么去私立,要么挂特需,在他身上花费了太多钱和心力。

这样的照护强度,完全超过了双方父母的预期。我婆婆说得很直接,她觉得人家的孩子都是喂饱就能睡,但我们家不行。那段时间,我爱人差点动了辞职的念头,决定全职带孩子。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妈妈也过来帮忙。现在小孩工作日靠两边老人接送,我和爱人下班后,也加入带孩子的行列。

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育儿压力下,作为一个女性中层管理者,难免会被家庭卷走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价值,并不是只有时间,责任心、工作能力也是重点。生育后的中年女性就像被企业认定磨损了的螺丝钉,还没等你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已经没有自证机会。

一边是年幼的孩子,一边还要面对长辈健康状况的恶化。父亲生病的消息很突然,原以为只是腹痛,后来他查出肠梗阻,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肠道内长了肿瘤,已经是癌症晚期。

爸爸手术后也恢复得不理想,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医生一看他的情况,判断没有治疗价值,就不愿意收治了。医疗资源紧张,连在普通医院办个住院,都得托人找关系。我父母离婚分居了很多年,母亲照顾父亲,更多是出于情面和道义。责任还是落在我这个独生女身上。

那两个月,我频繁往返于上海和江苏。常常是上班刚出门,医生就打来电话,让我立即回去。一次次接到病危通知,从公司冲回家,再赶去医院。陪护两三天,等爸爸病情稍微稳定后,又得匆匆回上海工作。那段时间车票已经攒了厚厚一沓能摞起来。

●之前出差飞机凌晨四点落地,桑小姐说自己早上 9 点依然准时上班。讲述者供图

但即使在父亲重病需要两个城市跑时,我也 24 小时开机处理事情;夜里两三点喊我改公告,等所有人线上确认完已经凌晨 4 点,我第二天还能正常上班。

当时,公司知道我的情况,也有全力支持我,让我先处理家里的事。可等爸爸的后事办完,领导还是找我谈了话:他们说公司的情况不太理想,而我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太多了,一开始是生孩子,后面疫情也顾不得别的,再后来就是爸爸生病。正赶上业务不好,公司也决定 " 瘦身 " 了。

爸爸生命最后的日子,我看着他整日无法入睡,不停地胡言乱语。他张着嘴,像打呼噜那样费力地呼吸,舌头都塌下去了。但他终于从痛苦中解脱了。他去世那天,我异常冷静。直到我不经意间看到,桌子上并排放着两部他的手机,那是他生前用的,我一下子像被什么击中,哭了出来。

现在我身边还有孩子。曾经有人问我,如果重来一次,会不会生孩子,我可能选择不生。但时光没法倒流,我不后悔有孩子,从生他的那一刻起,我愿意把一切都给他。

翻看从前的消费记录,确实触目惊心。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逛商场路过培训机构,觉得还不错,就给孩子报了班。击剑 1 万 6,亲子游泳 2 万,轮滑 8 千,美术 7 千,英语 3 万 6...... 我失业之后,课程大多都取消了,最后留下英语,是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课堂的纪律。

以前我们每年都续迪士尼年卡,每逢假期,总会安排全国各地旅行,住孩子喜欢的亲子酒店。现在放假,我们开车去阳澄湖就不得了了。我带孩子去商场里的临时水乐园玩,几次之后,他仰着头问我:" 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去住能摸到小熊猫的酒店了?"

那一瞬间,我被愧疚感淹没了。让我难过的,不只是眼下的困窘,更是感觉自己为他未来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化成了泡影。

●桑小姐的孩子之前在击剑班学习。讲述者供图

我逐渐接受了 " 中年滑坡 " 这个现实。最终支撑我的,是对家庭的责任,至少不能让孩子的生活跌落太多。我还能给他买乐高玩具,只要不让他连这点小小的快乐都失去,我就必须坚持下去。

新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入职时团队不到 20 人,我一个人就是一个部门。我主要负责政府公关,也兼顾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事务。好在公司有双休,基本不加班。前阵子领导开会提到营收在下滑,我和同事开玩笑,下次去庙里也帮公司烧个香吧,希望它活得长久些,让我们这些中年打工人也安稳些。

至少现在有份工作,我慢慢学会了接受现实。回想月收入三四万的时候,我都不怎么考虑下沉市场的消费,现在我最多喝 9 块 9 的瑞幸就不得了了,我觉得喝蜜雪冰城 4 块一杯的柠檬水很好,下午茶自己准备柠檬可乐也挺开心。

我发现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一开始挤地铁到要爆炸,后来慢慢习惯了,我也很感谢摩的师傅一次次救我于迟到的边缘。熟悉了精打细算的日子后,回头再看,才发现从前有三分之二的花销,都像白白扔进了水里。我这边省 5 块钱,那边省 10 块钱,感觉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做出一定的努力。

我有个前同事,曾管理过 30 多人的团队,还自费 40 万读了 MBA。失业后,她去送外卖了。她也扛着房贷,经济压力很大。但在我看来,她跑去送外卖更像是对生活的抗争,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证明自己还能劳动。前阵子台风天,我给她打电话,发现她还在送外卖。我劝她别接单了,她说她就是想出门。

在最低落的那段日子,我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能发疯的只有笔杆子,每天想到什么写什么,我发在社交媒体上,再和评论的网友聊聊天、疏解情绪。

我的昵称其实叫 " 非常丧小姐 ",那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后来平台强制帮我改名,才变成了 " 桑小姐 "。说到底,我和所有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消费和烦恼。翻看以前的分享,产后脱发、疫情排队做核酸、买新的 iPhone 14Pro...... 这些我都留着,我更愿意被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贴上 " 中产滑落 " 的标签,或仅仅是某种社会现象。

●桑小姐一家三口在迪士尼。讲述者供图

做记录这段时间,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有人觉得我太矫情,还有人嘲讽我,说外地女生嫁给上海人就是为了户口和房子。那些带有恶意的言论我现在已经不在意了,反而是一些真诚的评论或建议,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有人让我及时割肉卖掉那套每月要还贷的房子,有人建议我调整后续的存款计划,还有人告诉我孩子的兴趣班哪些值得保留,哪些可以放弃。

也有很多人把我当 " 树洞 "。有个女生从我发第一篇失业帖子时就来留言,她说自己也是相同年纪、高薪失业,后来她拿到两个 offer,问我换作是她会选哪个;后来她说工作压力太大,身体出了问题,家庭也有变故。每个阶段遇到新事情,她就和我分享。当代中年人,对着身边人,很难描述自己的脆弱或负面情绪。看到和自己处境类似的网友,反而更能说得出口。

最近就有一位男性联系我,他原本是一位法务总监,被裁员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也是大幅降薪才入职新公司。他始终觉得无法接受现状,总想着没有办法回到以前的生活,心态怎么都扭转不过来。

我告诉他,我知道很多事情无法和从前做比较,也知道 " 自洽 " 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但人生遇到难关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稳住自己的心态,才能慢慢把生活重新撑起来。

比起陷入无限的自我纠结,我更愿意接受现实。我不会在眼下的境遇中反复和过去做比较,而是在想未来该怎么办。

时至今日,我依然处在可能失业的恐惧中。万一四十多岁没工作了,离退休还有那么多年,那怎么办?如今对我来说,能安稳、持续过下去的才是好的生活——父母健康、孩子平安、工作稳定,这样我还能维持现状继续往前跑。有时候心里也会很难过,我什么时候连辞职的底气都没有了,就这样成了那种 " 忍气吞声的中年人 "。

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了未来能给家人更好一点的生活。现在我最喜欢买的就是 9 块 9 的鲜花,不贵,又能维持装点一周的生活。买 30 多块的花就要影响开支了。

我在新公司遇到了一个很投缘的搭子,这可能也是调整心态的一部分。我们每天一起吃饭、喝下午茶,分享八卦和聊生活。下班的时候,她经常会带我一路。有次我在盒马买了栀子花,给了她一份,留在公司的花瓶里的那一份,会让我更加期待新的周一。

- END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房租 房贷 裁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