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深向科技 ")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股 IPO 上市。
笔者注意到,自 2023 年实现营收突破后,公司营收呈倍数增长,但盈利端却持续恶化,三年半合计亏损达 17.02 亿元,且亏损幅度逐年加大。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合计超 11.27 亿元,研发人员占比达 42.3%,但高额研发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毛利率公司毛利率长期不足 1%。
更引发市场质疑的是 IPO 前夕的股权操作,2025 年 10 月,创始人万钧通过旗下狮桥博远,以合计 9.74 亿元价格转让股权,仅时隔 1 个月公司便提交 IPO 申请,精准踩点实现大额套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为 38.94 元 / 股,较同期 47.65 元 / 股的增资价格折价 22.37%。
累亏超 17 亿元,毛利率长期不足 1%
深向科技是一家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科技公司,专注于以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推动全球公路货运行业向零碳、高效、安全的物流新阶段跃迁。
2022 年 -2024 年和 2025 年 1-6 月(下称 " 报告期 "),深向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0 万元、42564 万元、196856.2 万元、150635.9 万元,可公司自 2023 年起实现营收突破,随后增长势头迅猛,呈现倍数增长。
笔者注意到,这一业绩的增长完全依赖新能源重卡业务,各期该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 0 万元、4.25 亿元、19.61 亿元、14.97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始终保持在 99% 以上,产品结构极为单一,具体情况如下:

与迅猛增长的营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持续扩大的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 2.66 亿元、3.89 亿元、6.75 亿元、3.71 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达 17.02 亿元,亏损幅度逐年加大。

长期亏损与公司高额的研发投入密切相关。报告期内,深向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23077 万元、35196.8 万元、36476 万元、17945 万元,占年内利润绝对值的 86.6%、90.48%、54.02%、48.36%,研发投入成为消耗利润的主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深向科技对研发的重视也体现在员工结构上,截至 2025 年 6 月,943 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达 42.3%,超四成员工聚焦研发工作。

但高额研发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盈利回报,产品毛利率始终处于极低水平。招股书显示,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仅为 0.4%、0.5%、2.9%,始终未超过 3%,2023 年和 2024 年更是不足 1%,盈利转化能力极为薄弱,与高额研发投入形成明显矛盾。

IPO 前夕,创始人大举套现
深向科技成立于 2020 年,历经了若干股权变动,截至 2021 年 12 月,深向科技的股东具体情况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钧纬(管理层持股平台)的唯一普通合伙人为钧晟景诚,拥有 2.9412% 的合伙权益,而钧晟景诚由万钧控制 98% 的权益;狮桥博远为 Lionbridge Cayman Limited 的全资附属公司,Lionbridge Cayman Limited(「Lionbridge Cayman」,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狮桥集团」)由万钧创办,是中国商用车服务领域的领先平台运营商。也就是说,除了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之外,其余深向科技的股东均与万钧密切相关,而万钧也占据着深向科技绝对主导地位。
即便历经多轮股权转让,其控制权从早期的 62.5% 逐步稀释,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仍合计控制 26.22% 股权,仍是公司最大股东集团。

需要指出的是,2025 年 10 月,狮桥博远将持有深向科技分别转让给了临沂国科、北京和光、芜湖信鲁深、北京聚昂、联想天津,转让价格合计为 9.74 亿元,而深向科技提交的申报稿于 2025 年 11 月 6 日被港交所所受理,这一精准踩点的操作,意味着创始人万钧在公司冲刺资本市场的关键节点,提前实现了大额收益落袋。


价格方面,却出现显著背离,2025 年 6 月至 10 月期间,临沂国科、前海弘盛等投资者对深向科技的增资价格均为 47.65 元 / 股,而同期狮桥博远的股权转让价格仅为 38.94 元 / 股,折价幅度高达 22.37%。 ( 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邓皓天,编辑 | 曹晟源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