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4~2025)》发布。作为长江文化南京论坛的重要成果,蓝皮书由长江文化促进会、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联合编撰,旨在系统记录长江流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最新进展,构建完整的长江文化叙事链。
今年的蓝皮书,构建 " 主题报告—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 " 五维研究框架。蓝皮书首设主题报告,系统阐释长江文化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范式。蓝皮书以长江为纽带贯通上中下游、联动东中西部,总报告统筹流域实践,分报告聚焦沿江省市 " 一省一策 " 差异化发展路径。
目前,长江文化协同发展已呈现 " 战略统筹、生态共建、创新联动、资源共享 " 格局,江苏推动水韵文化资源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四川以数字藏品、智慧文旅平台激活传统文脉,重庆打造山城江城特色文化标识,共同丰富了长江文化的时代内涵。
蓝皮书从文艺创作、学术研究、传播实践三大专题立体洞察发展趋势。文艺创作篇收录《滚滚长江》等 15 部年度精品;学术研究篇梳理中国知网 1130 篇核心论文,凝练出 "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带文化发展 " 三大研究热点;传播实践篇聚焦长江文化艺术季等国际传播案例,其中,武汉、南京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平台优势成为研究高地,上海、重庆则在传播实践与创新转化研究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共同推动长江文化实践与理论融合持续健全。
蓝皮书精选上海杨浦生活秀带保护利用、南京非遗文旅融合、重庆云阳文化公园建设、荆州有机质文物保护、三星堆文明实践、央企文化传承探索等典型案例。其中,南京在大遗址保护、数字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复原、幕燕滨江生态文化修复等案例,成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生态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本。
同时,蓝皮书指出,当前长江文化发展仍面临区域协同机制壁垒、数字化治理基础短板、文化价值与商业平衡难题等挑战。面向新时代,长江文化发展需立足中华文明永续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系统推进考古研究与非遗活态传承,依托生态补偿与文旅协作统筹流域协同发展,借助江河对话与国际交流促进中华文明当代价值全球传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