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一座 GDP 破万亿的经济大市,居然屈居三线。
01
最憋屈的万亿城市
2024 年,唐山 GDP 达 10003.9 亿,成为河北第一座 GDP 破万亿的城市;并先于温州、大连、徐州等一众强市,晋级为中国第 27 座万亿城市。
今年,唐山更是猛踩油门,前三季度 GDP 增速高达 6.2%,在所有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二;具体到第三季度,更是在万亿城市中遥遥领先。

然而,这样一座经济强市,在《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与枣庄、安阳等城市位列同一等级,成为唯一一个被列入三线的万亿城市。要知道,就连同省 GDP 不足唐山一半的保定,都跻身二线城市。甚至,在最新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单中,唐山被排除在三线之外。

唐山可能是中国最憋屈的万亿城市。
实际上,作为 " 中国近代工业摇篮 " 的百年工业重镇,唐山的实力被极大低估了。
这里诞生过中国最早的现代煤矿(开平煤矿)、水泥厂(唐山细绵土厂)、火车制造厂(胥各庄修车厂,后叫唐车公司),矗立过中国最好的大学(唐山交通大学),还培养出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詹天佑)。
巅峰时期,唐山一个市的 GDP 甚至比浙江整个省的还高。
不过,作为一座 " 因煤而起 "、" 因钢而兴 " 的城市,唐山的发展也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活跃的地质运动带来了丰富的矿场。从近代化之初,唐山就凭借资源优势走上了重工业的道路。到新中国成立,唐山依靠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煤炭,钢铁,化工,食品,纺织,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达到了 2.83 亿元。
到 1975 年,唐山市区已经聚集起百万城市人口,成为远近闻名的华北工业之都。
然而 1976 年,一场 7.8 级的大地震几乎将唐山夷为平地。尽管震后,唐山迅速恢复生产,但在这片废墟上重建新唐山,足足耗费了将近 10 年。
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猛增,伴随着住房、汽车需求升级趋势明显,钢铁热潮滚滚来袭。唐山钢铁企业数量集中爆发,迎来重振机遇。
2005 年,中国粗钢产量首超 3 亿吨,河北以 7386.4 万吨的产量排名全国第一,其中一半由唐山贡献。也是在这一年,唐山经济总量首次突破 2000 亿元,超过石家庄跃居全省之首。
2009 年,唐山经济总量居全国第 18 位,力压郑州、西安、长沙、福州、合肥、济南等一众省会城市,以及南通、东莞、泉州、常州、烟台等一众经济强市,迎来高光时刻。
但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中国产业提档升级,2013 年后,受产能过剩、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步入寒冬,唐山经济也一度受影响。2005 年至 2011 年,唐山 GDP 从 2000 亿跨越到 5000 亿用了 6 年;2011 年至 2021 年,从 5000 亿迈入 8000 亿却用了 10 年。
惊喜的是,自此之后,唐山经济实现强劲反弹,仅用了 3 年,GDP 就突破了万亿大关,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袭。

通观当前 27 座万亿 GDP 城市,入围者或为一线城市,或为省会城市,或为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等地的工业强市或沿海外贸强市,唐山不属于上述任一行列,且近年在转型重压之下前行,依旧迈入万亿阵营,经济增速在全国遥遥领先,不可谓不励志。
唐山究竟是如何实现反转的?
02
打造钢铁界的 " 新能源汽车 "
追本溯源,过去几年,唐山经济大幅提速,一方面是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另一方面,在承压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钢铁产业是唐山的城市命脉。据统计,唐山钢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事关城市未来命运。当地政府敏锐铺捉到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趋势,全力打造精品钢铁支柱产业。
精品钢号称钢铁界的 " 新能源汽车 ",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绿色低碳,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无人机等尖端领域。这些领域对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轻量化等性能要求极高,直接拉动了高端钢材的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精品钢铁需求量预计为 2.15 亿吨,到 2030 年将达到 3.05 亿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唐山打造精品钢铁的核心路径是主动调整产品矩阵,从过去以普通钢材为主,转向重点发展高强汽车板、电工钢、高端家电板、特种板材等 " 双高 " 产品。其中,仅津西钢铁已拥有 30 余种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过 70%。
同时,唐山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聚焦下游产业需求,研发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的关键材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津西钢铁研发的热轧钢板桩,在深中通道展现了超强稳定性,被赞为 " 定海神桩 ";
河钢浦项汽车板项目生产的 GA 钢板宽度居全国之最,填补了河北省高端汽车板生产的空白;
唐钢研发的 750 兆帕级热轧传动轴用钢,达到国内最高强度级别,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首钢京唐成功轧制 0.75 毫米超薄规格产品,成功实现 " 薄如蝉翼 " 的钢铁精度;
……
到 2025 年,唐山精品钢铁产业将达到万亿级产业集群规模。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山推动精品钢铁向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和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等下游领域加速延伸,形成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例如,中车唐山公司生产轨道列车、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制造特种机器人,都离不开本地供应的高强度钢材、特种钢材。
尤其是机器人产业,唐山一面借助当地钢铁材料优势,另一面充分发挥其先天区位优势——毗邻京津,探索出一条以 " 市场换资源、空间换技术 " 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唐山地处京津冀 " 金三角 " 区域,是连接京津冀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自 2014 年以来,唐山深度对接京津,共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 886 项,总投资 5377.80 亿元,承接京津总投资居全省前列。
在机器人领域,唐山实践 " 京津研发、唐山转化 " 模式,仅 2024 年就引进京津科技成果 78 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 168 亿元。
如今,唐山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其中,焊接机器人产业集群规模全国第一,消防救援、抢险救援等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汇聚了开元集团、开诚智能等行业龙头企业。

总的来说,作为一座依靠煤炭兴起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禀赋、路径依赖、临近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哪一点都使得唐山的转型变得困难重重。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唐山依然能够破茧成蝶,在钢铁的骨骼上生长出新的产业翅膀,非常不容易。
03
另一张王牌浮现
唐山另一大优势还在于港口。
出乎很多人意料,唐山港是我国吞吐量第二大港口。
唐山港自 1992 年首次通航,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形成了 " 一港三区 "(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丰南港区)格局。其中,曹妃甸港区作为 " 钻石级 " 深水大港,拥有渤海湾内唯一可停靠 40 万吨级巨型矿石船的码头。
2021 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 7.2 亿吨,超过广州、深圳、天津等港口跃居全国第三,成为北方第一大港。2022 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又超过上海晋级全国第二,仅次于宁波舟山港。2023 年,唐山港迈入 8 亿吨大港行列,同时也是全球第二个年吞吐量超过 8 亿吨的港口。
这样亮眼的成绩,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这与唐山港的主要货物贸易结构有关。唐山港是我国最大的大宗商品原材料贸易港,以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钢铁等为主要对象,这些商品容易抬升港口贸易 " 吨位量 "。
但与此同时,唐山港的 " 含金量 " 却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唐山港接卸货类以煤炭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为主,货源结构较为单一,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反观吞吐量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综合性大港的表现更具韧性。
二是,唐山港的集装箱实力整体有待加强。俗话说,港口大不大,就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就看集装箱。2024 年,唐山集装箱吞吐量不到宁波舟山港的 1/10,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不过,借助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打造综合贸易大港,拓展产业腹地,助力临港经济和海洋经济腾飞,唐山有望迎来再度爆发的机遇。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将通道经济变成枢纽经济。
1.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
临港产业是 " 枢纽经济 " 的基石,最好的模式是形成 " 前港后厂 " 的高效格局。围绕 " 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绿色化工 " 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带向沿海延伸布局,让原材料在临港园区内实现从 " 原料 " 到 " 材料 " 再到 " 部件 " 的多次增值,提高港口贸易含金量。
2. 做强贸易功能,打造高端业态。
唐山港可推动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的交易、结算环节本地化。通过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善价格指数体系,努力从国家 " 战略通道 " 升级为具有定价话语权的 " 综合贸易大港 "。同时,跨境电商是未来外贸增长的关键,可利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打造 " 外贸基地 + 跨境电商 + 跨境物流 " 的新模式。
3. 发展多式联运与内陆港,拓展经济腹地。
枢纽的辐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经济规模。唐山港可将服务网络向内陆纵深延伸,打造无缝衔接的陆海联动体系。同时,在内陆港推广 " 一单制 " 多式联运单证,极大提升物流效率和对高附加值货源的吸引力。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以唐山港为核心节点,辐射华北、西北乃至蒙古、俄罗斯的陆海立体物流网络,将经济腹地从沿海延伸到广阔内陆。
而要推动这一从 " 通道 " 到 " 枢纽 " 的关键转型,离不开科学清晰的产业规划作为顶层指导。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深度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凭借 27 年积累的产业规划经验,可为各地提供从产业诊断、产业定位到实施路径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前瞻致力于帮助各大城市找准产业赛道,挖掘特色潜力领域,制定科学产业发展规划,搭建产业赋能平台,培育核心竞争力,最终构建富有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从 " 规划蓝图 " 到 " 发展实景 " 的高效转化。

前瞻经济学人 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 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5-2030 年中国港口码头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