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财经 曾树佳
雷军砸重金,增持了小米集团。
他于 11 月 24 日,自公开市场通过由其全资拥有的 Team Guide Limited,购入合共 260 万股本公司 B 类普通股,平均价为每股约 38.58 港元。
按此计算,此次增持,总共花了约 1 亿港元。
增持事项完成后,雷军在小米集团 40.63 亿股 A 类普通股,及 19.94 亿股 B 类普通股中拥有权益,持股比例约 23.26%。
该公司在公告里宣称,增持事项显示雷军对 " 公司的发展前景及增长潜力充满信心,以及其对公司的长期承诺 "。
除了创始人增持,小米也有回购操作。
月内,它已分别于 11 月 20 日和 21 日,连续两日回购公司股票,合计回购 2150 万股,累计回购金额 8.11 亿港元。
眼下的节点,对于小米来说,颇为微妙。
Wind 数据显示,6 月底,小米的股价,曾飙到 61.45 港元的年内最高点。随后,小米的市值一度达到了 15610 亿港元,但截至 11 月 24 日收盘,其市值却仅剩 10068 亿港元。
换言之,下半年以来,将近 5 个月的时间里,小米的市值蒸发超过 5500 亿港元,下滑了 35.5%。
近期,一些投行也调低了小米的目标价。
其中,高盛发布研报称,将小米 12 个月目标价,从 66 港元下调至 56.5 港元,但强调长期风险收益比优于预期,潜在涨幅达 31%。
报告指出,小米当前面临存储芯片成本上涨等短期挑战,但通过高端化战略、AIoT 业务扩张及 EV 产能爬坡,生态协同效应有望驱动未来增长。
今年三季度,小米总营收 1131.21 亿元,同比增长 22.3%;经调整净利润 113.11 亿元,同比大增 81%。
而小米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
尽管业绩亮眼,但它却没有在资本市场上,收获正向的反馈。
财报发布次日,即 11 月 19 日,小米股价跌破 40 港元后,一路下探; 11 月 24 日收盘,小米股价报 38.66 港元 / 股。
雷军释放积极信号后,11 月 25 日收盘,小米股价再次冲上了 40 港元,总体上涨了 3.72%。
今年以来,小米汽车多次被架在舆论的火炉上,碳纤维前舱盖 " 货不对板 "、倒车刹车失灵、车机系统锁马力、车辆因事故起火等,似乎充斥着信任危机。
最近,甚至传来了小米法务 " 背刺 " 雷军的消息。
起因是,此前部分车主,以虚假宣传起诉小米。而这宗案件开庭时,小米法务团队拿出 84 页、14 组新证据,为了证明公司并未欺诈,他们在新证据里表示 " 雷军不建议买,没有欺诈故意 "" 雷军不懂结构,发的微博不算数 "。
此番举动,引发了热议。
而在另一边,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近期对一起小米汽车购车定金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小米汽车《购买协议》中 " 未验车需 7 日内付尾款,否则没收定金 " 的格式条款无效,判令小米相关公司向消费者双倍返还定金,合计 10000 元。
据悉,这是全国首例针对小米汽车 " 未交车催收尾款 " 的司法判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