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变革的核心力量,其成果并非遥不可及。近日,走进京翊峰生态农业发展中心的温室大棚和沃土良田,一幅现代农业的蓬勃图景扑面而来。温室大棚里,番茄与水果黄瓜挂果累累、色泽饱满,育苗区绿意涌动、苗株健壮,整个园区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在这幅繁荣画卷的背后,正是长子营镇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过去,园区长期面临外购有机肥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的困境。如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园区成功将蔬菜拉秧、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一转变不仅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带来了土壤结构与果蔬品质的同步提升。

在专家团队的持续指导下,园区逐步建立起 " 废弃物资源化—土壤精准培肥—水肥一体化 " 的绿色生产体系。通过系统收集园区内外的秸秆、拉秧蔬菜、蘑菇菌棒及园林剪枝等废弃物,并将其高效转化为堆肥原料,园区实现了有机肥的规模化自给,将昔日的处理难题转化为 " 沃土生金 " 的可持续资源。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进一步开展了设施瓜菜绿色生产技术全产业链条集成示范项目,全园区覆盖了土壤监测网络,集成了京郊复耕复垦农田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建立了智慧农田天空地协同监测与智能调控决策平台,实现了复耕复垦农田的土壤改良、精准调控、丰产优质和智能决策的全链条技术示范。

当科技真正扎根泥土,农业便不再是传统的劳作,而成为一场充满智慧的耕耘。在这里,新质生产力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更健康的土壤、更清甜的果实,和更可持续的明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