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八卦女 2小时前
半年狂赚7.8亿,最强地产富二代,靠“麻烦地块”写爽文续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别人翻车背债,他逆势翻盘。

汤臣集团这次逆袭不是靠卖地、不是靠甩资产,而是靠一块被拖了二十多年、业内视为 " 谁碰谁头疼 " 的麻烦地。这块别人眼中的 " 麻烦地 " 到了汤家二代手里,硬生生被翻成了隐藏王牌。

在如今这个房企扎堆亏损、老板们一个比一个愁眉不展的时刻,汤臣集团却突然端出了一份让同行直呼 " 怎么做到的?" 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汤臣集团盈利 7.8 亿港元,同比暴涨 6.5 倍。

更离谱的是,这次逆袭不是靠卖地、不是靠甩资产,而是靠一块被拖了二十多年、业内视为 " 谁碰谁头疼 " 的麻烦地。这块别人眼中的 " 麻烦地 " 到了汤家二代手里,硬生生被翻成了隐藏王牌:上海浦东内环最后的低密别墅——汤臣君品。在行业寒冬里,别的房企忙着自救、减亏、保命,汤臣却靠一个项目把利润拉飞。

网友纷纷感叹:

别家的地产公司二代还在 " 灭火 ",汤家二代已经开始给家族写爽文续集了。

别人避之不及的 " 麻烦地块 ",偏偏成了汤家二代的上上签

很少有地产项目像汤臣君品这么曲折,时间要回到浦东开发初期。

上世纪 90 年代,浦东刚刚开放,那时整个上海的地产界几乎都聚焦在陆家嘴,普遍认为浦东太远、太荒凉,投资不过是往水里扔钱。

人们对浦东的未来视而不见,但汤臣集团的创始人汤君年却看到了机会。他与妻子徐枫(曾红极一时的影后)悄悄踏足了这片 " 不值一提的白菜地 ",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收购。

那时浦东的土地价格低得离谱,一块几十万平方米的地块,成本甚至还不及浦西一套普通洋房的价格。然而,汤君年深知一个道理:" 上海要发展,浦东迟早会成为核心。" 他没有跟随大流去争抢那些成熟的地段,而是选择在浦东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大展宏图,把自己打造成为了 " 浦东大地主 "。

拿到这些土地后,汤君年并没有急于建设普通的楼盘,而是做了一件大胆的事——建设高尔夫别墅。1995 年,汤臣高尔夫别墅闪亮登场,成为上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高尔夫别墅区。这个别墅区占地 130 万平方米,别墅沿着球道而建,窗外就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坪。当时,上海的高端住宅市场还停留在 " 市中心大户型 " 的思路中,汤君年却直接将 " 豪宅 + 高尔夫 " 的模式引入上海,结果这一新颖的概念立刻受到市场热捧。外资企业高管和香港富豪纷纷抢购,开盘时的单价也创下了当时的纪录。

尝到了甜头后,汤君年继续押注高端市场,2005 年,他推出了汤臣一品,位于黄浦江畔,这一项目开盘时喊出每平方米 11 万元的价格,后来价格一度飙升至 20 万元,并连续多年稳居 " 中国最贵住宅 " 的宝座。每一套房子都配有大露台,最小的面积为 434 平米,最大的达 1243 平米,光装修费用就上千万。

除了住宅,汤君年还在浦东布局了汤臣金融大厦、汤臣豪园,将 " 豪宅 + 顶级写字楼 + 高尔夫 " 的组合玩得炉火纯青。外界戏称他为 " 浦东最大的包租公 ",因为凭借着这几块黄金地块,他几乎不费力气便能坐享其成。

然而,即便是目光犀利的汤君年,也有遇到过让他头疼的地块——位于汤臣高尔夫北侧的 " 七期 "。这块地超过 30 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 0.7,理论上是上海最后一个可以开发超低密度别墅的黄金地段。其他地产大佬都看中这块地,认为这简直是捡到了宝。

然而,由于动迁、生态保护、规划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这块地一拖就是二十多年,成为了汤家的一块 " 烫手山芋 "。汤君年曾多次尝试动工,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直到 2004 年去世,这块地依然没有开发,业内人士笑称 " 谁碰谁头疼 "。

没想到,这块压了汤家二十年的 " 麻烦地 " 最终却成了汤家二代稳住江山的关键。2020 年,汤臣集团终于与浦东土地控股公司达成协议,花费 29.51 亿元彻底解决了产权和规划问题,确定开发高端别墅项目,并命名为 " 汤臣君品 "。这个项目的接手者并非汤君年,而是他的长子——汤子嘉。

汤家 " 二少 " 合作模式:一个做业务,一个做投资

汤子嘉 1981 年出生,小学前一直在中国台湾省生活。7 岁那年,父母把他带到中国香港上学,从此开始了辗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的求学生活。初中二年级时,汤君年就开始为他的未来做规划。还没读完初二,汤子嘉就被送到美国,在康涅狄格州完成初中学业,随后搬到马萨诸塞州读高中,高中毕业后又去了洛杉矶。

1999 年 10 月,他在美国上学时接到父亲身体欠佳的消息。18 岁的汤子嘉中断学业回国,开始协助管理公司事务。最初,他以董事长特别助理身份跟随父亲出席会议,有时还需要在会议上发言。年轻、缺乏经验,虽然每次准备方案都废寝忘食,但父亲总是率先提出反对意见,让他几乎没有获得肯定的机会。

汤君年为了让他尽快上手,带他去实地考察土地,指着一片农田告诉他,未来这里会建高尔夫球场和高档别墅区。起初,汤子嘉很难想象这片土地的未来模样,不过,父亲的判断和眼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让他学会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2004 年 10 月,56 岁的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23 岁的汤子嘉一夜之间从 " 学徒 " 变成集团掌舵人。他需要处理日常经营,还要应对外界质疑。例如,汤臣一品因为定价高曾被认为卖不出去,他便取消了看房需资产证明的规定,让更多客户有机会接触项目,销售额很快回升。之后,他带着团队北上天津开发津湾广场,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操盘大型项目,也是他正式被大家认可的标志。

汤子嘉生活低调,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工地、样板间或高尔夫球场的日落。他自嘲自己是 " 从球手变成包工头 ",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项目上。为了调整心态,他还曾去青海 " 苦行僧式 " 旅行,用三年时间把体重从 120 公斤减到 68 公斤。回到公司后,他对销售、营销和项目管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让集团稳住阵脚。

▲汤子嘉化身包工头 / 来源:微博

与哥哥相比,汤家次子汤珈铖 1983 年出生,本名汤子同,因为崇拜李嘉诚,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跟 " 李超人 " 同音。小时候他在美国上学不适应,曾患抑郁症,母亲徐枫全程陪伴,带他环游世界调节情绪。

康复后,对数字极具天赋的他,对股票产生兴趣,15 岁入市两个月赚了 40 万港币;17 岁帮母亲管理 2000 多万港币投资,等到 2000 年股市大涨,这笔投资翻了超过 1 亿港币,被香港媒体封为 " 小股神 "。18 岁进入汤臣集团,成为全港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负责财务规划和公司收购事务,主要管理香港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汤家二少与母亲,右一为减肥前的汤子嘉 / 来源:网络

不过,相对于他的投资经历,媒体对他的感情生活到更感兴趣,汤珈铖曾与林心如、周迅、张雨绮等女明星传出绯闻,不过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目前,兄弟二人在集团中各有分工:汤子嘉负责内地的开发和项目管理,汤珈铖负责香港地区的金融和上市公司事务。他们各司其职,同时互相配合,再加上母亲徐枫掌握集团大股权,共同维持公司日常运作,使集团在地产和金融业务上保持稳定。

地产二代生存 " 图鉴 ":有人翻车背债,有人逆势翻盘

纵观这些年的地产二代,用一个字形容—— " 难 "。上一代人辛苦几十年,把公司一点点做大,本想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轻松接手,可二代一上任,就赶上市场低迷、股价下跌,甚至有公司濒临退市。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例如一手缔造世茂帝国的许荣茂,从白手起家的中医世家之子,到股海弄潮的金融奇才,再到地产界的 " 豪宅教父 ",40 年间积累了千亿财富,堪称传奇。儿子许世坛接手短短 4 年就几乎败光,还背上了几千亿的债务,如今 74 岁的老父亲不得不重新出山。

其它如,蓝光、福晟、绿景直接退市;中南置地几乎撑不住;祥生停牌一年多,连财报都发不出。很多二代上任后继续父辈的 " 快打快上 ":快速开盘、快速周转、快速扩规模,销售节奏比数字游戏还刺激。但市场环境已彻底改变,融资难、成本高、需求下滑,速度再快也顶不住,库存挤压、负债飙升,现金流一断,公司自然下滑。

说到底,他们延续的是上一代的打法,却没有上一代的市场环境。

可要把责任全压在二代头上,也不公平。例如李泽钜接班长实多年,外界提起长实时,想到和认可的仍是李嘉诚,这种光环本身就是压力。

更关键的是,这些二代接班的时间点太不利:行业巅峰时期一年销售 18 万亿,三道红线之后骤降到 11 万亿上下,融资收紧、销售走弱、房企普遍缺血。换谁在这种节点上接班,都得先被行情压一头。有些二代干脆认清现实,不接班、不背锅,直接退出管理层,做个清净的富贵闲人。

汤子嘉的策略完全不同。别的房企比的是速度,而他从一开始就认准了 " 慢也得把东西做好 "。项目选址宁可多花时间,不图快;设计反复打磨,不为赶节点;销售不追规模,重点放在体验。某个高端项目开工前,前期调研就做了大半年,从日照到风向都反复测试。别人降价卖不动时,汤臣靠老客户带新客户稳稳消化库存,不靠营销噱头、不靠流量打法,把产品力和服务撑成护城河。高端客户最在意的不是快,而是稳和细致,你敷衍一点,他们立刻转头;认真一点,他们反而愿意等。

汤子嘉成功的的关键不仅是守住老本,而是彻底调整思路。他主动收缩不必要的扩张,把资源集中到能做好的项目;别人投广告,他投售后和社区;市场最冷时,他反而投入力气完善配套,提升长期价值。这些做法乍一看 " 不像房企常规操作 ",但在行业寒冬里正是这些措施撑住了公司,形成了难得的抗周期能力。接班对他来说,既不是躺平,也不是跟随行业跑偏,而是把 " 怎么活下来 " 放在第一位。

回头看,地产二代里谁走得稳、谁摔得狠,差别从来不在家底厚薄,而在于是否看清行业换季。其实,汤子嘉的做法很朴素:行情不好就别赌快,产品做好比扩张快重要,稳稳赚钱比数字好看更关键。当别人忙着解释退市、追债、重组,他已经用稳定的产品节奏把客户关系抓牢。这些差距,不是靠资源比出来,而是靠判断和执行力做出来的。

接班从来不是体面工作,而是一场硬仗,能走下去的,最终都靠清醒和稳劲。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高尔夫 房企 开盘 大户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