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将房地产政策纳入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重点任务,明确以 " 持续推进住有所居 " 为目标,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与品质升级。
中指研究院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 每经记者 ")分析指出,《建议》提出了实现 " 持续推进住有所居 " 目标的八项举措,侧重新模式构建、品质提升等,对比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内容更加细化。另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人口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等内容也与房地产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推动站城融合,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供应建设用地
每经记者注意到,《建议》明确提出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并将这一表述放在首位。
中指研究院指出,与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相比,北京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不再局限于 " 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而是从更宏观层面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强调完善 " 市场 + 保障 " 的住房供应体系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表明未来北京将更加注重市场与保障的有机结合,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强化政府在对困难群体住房保障中的责任。
《建议》提出,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供应建设用地。对此,中指研究院认为,未来北京新建住宅区或将更加注重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存量住宅小区也有望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
事实上,早在 2023 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就提出,在供地计划中继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并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选址布局。
每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 9 月发布的北京第七轮供地计划中,全部 8 宗地块均位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市场需求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较完善的区域,总计土地面积约 27 公顷,总建筑规模约 63 万平方米。而今年北京最新批次的 6 宗地块供地计划中,包括朝阳区东坝乡单店区域平房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1105-01 地块、海淀区东升镇北部片区朱房二期城中村改造项目 HD00-0907-0001、0002 地块在内的 4 宗地块,均临近地铁站。
另据北京市发改委 10 月 27 日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今年已供商品住宅用地近九成位于轨道交通周边。
在 11 月 25 日举行的北京土拍中,懋源地产以总价 50.24 亿元竞得的松榆里地块,就邻近地铁 14 号线北工大西门站,周边有北京朝阳合生汇、燕莎奥特莱斯、北京广仁中西医结合医院、松榆里公园等,生活配套成熟。
此外,《建议》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存量资源盘活力度,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中指研究院表示,与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相比,一方面,从 " 加大供给 " 调整为 " 优化供给 ",意味着北京 " 十五五 " 期间保障房工作的重心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追求精准匹配,也是住房政策更加精细化的一种体现;" 优化 " 或体现在供给结构、空间分布、房屋渠道来源、品质等多个方面,其中 " 加大存量资源盘活力度 " 是关键举措之一,预计未来存量房屋(不局限于存量商办用房)改建等的力度将加大。另一方面,"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更加明确地将 " 城镇工薪群体 " 纳入保障范围,也扩大了政策覆盖面。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数据," 十四五 " 时期,北京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房 67 万余套(间)、竣工 43 万套(间),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达到 85.5%,住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 " 好房子 " 建设,推动住宅品质与物业质量双提升
《建议》明确提出,要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中指研究院认为,当前改善性住房需求较为多元化,包括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功能优化、品质升级等方面,因此供给也需要更加多样化,除了适度增加大面积住房供给外,预计好设计、优品质、完善配套设施的住房将有所增加,有望进一步带动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 与 "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则清晰地展示了北京 " 十五五 " 期间的住房政策框架。
" 好房子 " 建设方面,《建议》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 好房子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物业相关提法与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相比,虽然字数明显减少,但内容更加聚焦。
每经记者注意到,从 " 好房子 " 建设角度来看,2024 年以来,北京已经发布《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试行)》和《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 " 好房子 " 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未来 " 好房子 " 标准或将进一步规范,合理引导预期。
尤其是今年 5 月 1 日,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 好房子 " 有了具体标准。政策联动效应下,以追求 " 好房子 " 标准为卖点的北京新房项目已先后入市,得房率、居住体验、公共空间等成为产品竞争焦点。
"《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施,会促使开发商根据‘好房子’标准设计‘好房子’,提高房地产市场中优质产品的供给数量,住房居住水平也会有大幅提高。"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表示,这对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积极推动作用,未来 " 好房子 " 建设会提速。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整体来看,《建议》将住房问题与首都功能、超大城市治理、民生福祉等深度融合,聚焦供给优化、制度革新、品质升级、存量激活等方面,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提升居住品质等是重点,持续推进住有所居。
另外,《建议》对人口调控的提法强调 " 实施分区域差异化人口调控 ",相比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也相对灵活,明确提出要完善稳定就业人口规模和促进青年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预计 " 十五五 " 时期,北京吸引青年人口的政策有望加力,这对于房地产也将形成利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