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常州市 " 读城 " 行动在萃园启幕,以 " 溯城寻脉 走读常州 " 为主题。
入园处,城市 IP" 常宝 " 热情迎客;春江楼前,阳湖拳刚劲亮相,引来掌声阵阵;石园区域内,近 30 家特色摊位齐聚,为园区注满了鲜活的市井烟火气。这座曾因 " 小黄鹤楼 " 闻名一时的市民公园,凭借持续的 " 文化赋能 ",不仅重聚了人气,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这一切的转变,始于萃园与群众文化的 " 双向奔赴 "。

面对公园 " 日常文娱少、游客留不住 " 的难题,多方在今年 5 月携手,由萃园提供专业的舞台设备和场地,雕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 " 中央厨房 " 整合文化资源,让众多分散、独立的基层文艺团队资源形成组织体系,让省、市、区各类优质文艺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于萃园内春江楼共同搭建起一个 " 百姓舞台 ",形成了 " 月有大戏、周有小演 " 的常态化机制。
" 我们以前都是团队内部自己排、自己演、自己看,就像‘关门联欢’,几乎没有团队成员以外的观众。" 常州龙之乐演艺总团负责人徐冰冰说,在萃园的百姓舞台,演员们收获的是陌生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认可。截至今年 10 月,累计已有近 80 支活跃的基层文艺团队超过 1700 人次的普通市民在萃园的舞台上成为主角,并形成了 " 一人演出、带动一片 " 的裂变效应。

同时,各类精品文化资源也在向萃园汇聚。江苏省现代美术馆菱溪分馆的落户,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淮海剧团、" 茉莉花开 " 文艺直通车、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滑稽剧团等专业演出团队带来高质量文化演出,让高雅艺术直达基层。
自 5 月合作启动以来,萃园已累计举办各类演出逾 60 场,单场活动最高人流量达 5000 余人次,吸引总客流量超 15 万人次。以此为契机,萃园全面拓展文化与服务功能。与 " 百姓舞台 " 同步开办的 " 囿河集 " 文化市集,将文化展示、休闲消费与社交空间融为一体。" 以农坊 " 等老字号纷纷洽谈落地,同时拟引入 " 园林早茶 " 新体验,提升开放式公园的特色服务功能。精心规划草坪与空地空间,举办 " 五一‘萃’乐汇 "" 童笔绘江南 " 等主题活动,同时逐步完善园内配套设施,为文艺爱好者、百姓观众提供更多的服务,致力于打造对儿童、青年、老人及宠物友好的全面友好服务型公园。

如今的萃园,已不仅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园林,它从一个静态的观光点演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聚落,群众在这里从观众变成主角,文化从展台走入日常。
这股由文化凝聚起的人气,正悄然转化为驱动商业活力与旅游发展的新动能,生动诠释着文化 " 软实力 " 带来的 " 硬支撑 "。它成功嵌入雕庄街道 " 古今对话 " 的生态人文产业环线,与运河文化、红色阵地联动,共同勾勒出文化繁荣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让深厚文脉在当代生活的烟火气中,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