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铅笔道创始人 王方
这两天,阿里发布了最新财报,利润大幅下降。2026 财年二季度,它的(经营)利润约 53.65 亿,同比下降 85%,几乎少了 300 亿。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阿里怎么了?是不是不行了?
我的答案是:阿里不是不行了,而是让它增长的 20 年旧时代,真的结束了。
阿里的增长放缓,本质不是业务问题,而是平台时代的红利耗尽。
当行业逻辑变了,一个巨头的最痛苦阶段,就来了。
当然,如果阿里能经历这段痛苦,也能破茧成蝶,甚至迎来下一个 20 年的增长。
01
阿里的第一个压力:平台时代结束了,补贴时代来了。
阿里利润下滑的最直接原因,是一个我们都能看到的事实:开始卷补贴了。
还记得今年年中的 " 即时零售大战 " 吗?淘宝闪购启动了约 500 亿规模的补贴计划,受该计划影响,本季度经调整 EBITA 仅 104.97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76%。
当然,该补贴只是冰山一角。
要知道,在 2016-2020 年,阿里最赚钱的不是商品,而是 " 流量税 ":商家付广告费,付佣金;搜索靠竞价;淘宝流量壁垒稳定,用户增长稳定。
那几乎是互联网经济的黄金时代。
而今,整个逻辑变了,阿里的 " 流量税 " 模式,护城河变低了。
拼多多拿走了 " 低价心智 ",抖音拿走了 " 流量起点 ",小红书夺走了 " 种草平台 "。
这种充分竞争下,淘宝只能降费、让利、补贴。
补贴就意味着:阿里不能像过去那样,躺着赚钱了。以前是 " 你来我平台投广告,我给你流量 ",现在是 " 你别走,我给你补贴 "。逻辑彻底反转。
一个巨头进入补贴周期,就意味着利润率必然下行。
02
阿里的第二个压力,来源于 " 新电商时代 " ——淘宝第一次失去了 " 消费者起点 "。当然,这个趋势,不是今天才有,4-5 年前就开始了,延续至今,并持续加强。
夸张点说,或许是电商历史上第一次,淘宝既不是用户购物的 " 第一想法 ",也不是 " 唯一想法 ",而是 " 想法之一 " ——这句话非常关键。
你现在问年轻人怎么买东西,他可能会说:先去小红书做功课,再去抖音看(视频)效果,最后在拼多多比价(艾瑞咨询 2024-2025 年中国电商用户行为报告)。
这些平台,标签鲜明,容易成为用户首选。
而淘宝,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差异化在变弱,不可替代价值在变弱,市占率在降低。
这个变化,导致阿里收 " 流量税 " 的筹码,就变少了。
数据源:中金公司、交银国际、浙商证券等
你想想,作为平台型公司,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入口垄断。
抖音为什么能收 " 流量税 "?因为全国只有一个抖音,份额遥遥领先;
腾讯为什么能收 " 流量税 "?因为全国只有一个微信,行业唯一玩家,没有第二名的事。
只要你有垄断级的流量入口,商家只能来投钱,没有其他选择。
阿里现在遇到的挑战,有点像现在的百度。
新时代来了,用户行为迁移了,流量迁移了,平台生态自然剧烈震动——这不是谁强谁弱的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03
阿里的第三个压力,藏在 AI 时代的规则迭代里:阿里云必须告别过去的 " 轻云舒适区 ",适应 "AI 重资产模式 " 的新规则。
过去 10 年,中国云计算处于 " 轻云时代 ":IaaS 标准化、存储带宽规模化、成本往下压、规模越大越优势。
阿里云靠规模、成本、技术能力一路领跑。
但 2023 开始,中国云计算进入 "AI 重模式时代 ":要 GPU、要算力中心、要 AI 服务、要数据中心巨额投入、要自研体系。
这是一个必须投入的时代,不投入等死,投入就亏钱。
当然,目前看阿里云适应得还不错。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阿里云收入达到 398.24 亿元,同比增长 34%,这个增速创下近期新高。
那为什么说阿里云适应得还不错?因为重资产投入,不仅没拖累它的利润,反而让它利润增长。
为什么?因为阿里云的 AI 相关产品,收入增长很快,结合高毛利、高运营效率等因素,对冲了重资产投入的成本。本季度,阿里云调整后 EBITA 为 36.04 亿元,同比增幅 35%。
04
总而言之,阿里进入 " 战略周期危机 " ——不是不行了,而是要换个底盘。
并且,这个 " 战略周期危机 ",几乎每个巨头都会面临,它是一个必经曲线。
1、平台时代红利期(轻模式赚钱)。
靠轻资产模式搭建流量壁垒,躺着就能赚 " 流量税 "。
2、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利润开始下滑)。
市场红利见顶,对手从细分赛道突围,份额被蚕食,利润自然进入下滑通道。
3、外部进入技术与模式革命(旧能力不够)。
新的行业规则诞生,旧有的核心能力彻底失效,不转型就是被淘汰。
4、巨头必须推倒重来。
必须推倒过去的成功路径,靠高投入换未来,接受短期低利润,完成艰难的战略换挡。
你看今天的阿里:平台模式被拼多多打穿,流量入口被抖音夺走,云业务进入 AI 重投入周期,新零售要钱、物流要钱、AI 要钱,商家要留住、用户要补贴、股东要增长。
真的不是阿里经营者不好,而是它过去的 " 超级平台模式 " 在解构,再过 3-5 年,甚至可能被时代淘汰。阿里的情况是:旧模式死了,但新模式还没站起来,不得不重做自己。
阿里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
因此,财报的利润下滑,是周期逻辑,不是管理逻辑,是必然阵痛。你换谁来做 CEO,短期也改变不了。
05
" 新阿里 " 未来会不会回来?我认为:会。但要经历一个痛苦周期—— 2-4 年的战略换挡期。
平台时代已经结束了;补贴时代、内容时代、供应链时代来了。AI 时代更是另一张地图。
阿里必须重学一遍游戏。这是巨头的宿命,也是中国科技产业的宿命。
愿你我都能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底盘。
你认为 " 新阿里 " 会回来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