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 4小时前
盒马创始人再创业翻车:这个赛道没戏,建议别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盒马创始人侯毅创办不久的宠物食品连锁品牌 " 派特鲜生 " 被曝出多家门店暂停营业、将全关。

侯毅对多家媒体承认," 计划到今年 12 月中旬关闭所有‘派特鲜生’门店 ",仅保留线上部分。

而他的一句 " 现在不建议再开宠物食品实体门店了 ",引发行业热议。

派特鲜生是盒马创始人侯毅的二次创业项目,定位宠物鲜食新零售,主打 " 现制现售 "。2025 年 2 月,派特鲜生在上海开业,推出现制鲜食、宠物麻辣烫等品类。品牌启动会上,侯毅喊出 "2025 年在上海开出 100 家店 " 的目标。此后两个月迅速扩张到 10 家店,并在今年 5 月完成 25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宠物行业最大天使轮纪录。

然而,2025 年还没过完,18 家门店中已有 7 家关闭,其余门店也将在 12 月中旬全部关停。

" 派特鲜生给我最大的反思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不够深。很多规划在真正落地后才发现相当天真。" 侯毅说。

三年前,资本与创业者仍对宠物线下连锁抱有高热情;如今的密集关店则说明:这一线下模式的窗口期或许已经结束。

那么,宠物食品线下连锁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01 赛道全貌

1-1 什么是 " 宠物食品连锁 "?

" 宠物食品连锁 " 指以实体门店为核心触点,通过 " 高频食品 + 标品用品 " 驱动复购的社区零售模式。

典型品类结构包括:

主粮(干粮、冻干、鲜肉粮)、罐头与零食、猫砂与清洁用品、鲜食加工(部分店)。

其底层逻辑是:重运营、低毛利、靠高频复购维持现金流,但产品高度同质化,差异化弱。

问题在于——复购已经从线下全面迁移到线上(天猫、京东、抖音、小程序订阅),导致这一业态赖以存在的基础被持续削弱。

1-2 赛道分类

宠物线下食品店大致分为四类,每类都有清晰定位,也都有结构性限制:

1-2-1 鲜食店(如派特鲜生)

特点: 现场加工、强调健康配方与专业性

场景: 中高端社区

抓住的需求: 宠物 " 健康化 " 与 " 人宠同源 " 消费趋势

结构性问题:重冷链、重食材、重人工;损耗大、标准化难;规模越大、亏损越重

1-2-2 主粮 + 用品的标品粮店

特点: SKU 可控、供应链通用度高

场景: 社区周边

需求: 便捷与与主粮 + 用品 " 一站式补货 "

结构性问题:完全被线上价格体系压制(天猫、京东、拼多多);商品无差异化,门店缺乏壁垒

1-2-3 宠物便利店(轻连锁)

特点: 50 – 80㎡小店、SKU 精简

场景: 城市密集社区

需求: 高频补货

结构性问题:客单价有限;人工成本难摊;坪效不及便利店与咖啡店模型

1-2-4 食品 + 服务的综合宠物店

特点: 食品只是入口,主收入来自美容、寄养、洗护

问题:食品毛利极低;店的真正盈利点不在食品,而在服务;

底层结论:当食品无法提供利润、无法形成差异化时,它便可替代、无壁垒、难以撑起连锁规模。

1-3 门店形态分类

宠物线下门店主要有六种演化形态:

1-4 上下游产业链

宠物食品线下连锁可拆成四个环节,其利润与权力结构高度集中在上游与线上,中游与线下正在被边缘化。

1-4-1 上游:决定利润空间的源头

主体包括:主粮工厂(皇家、普瑞纳、伯纳天纯等);区域鲜食工厂;用品制造商(猫砂、罐头、清洁品)

趋势:上游越来越依赖电商渠道,而不是线下门店,利润与库存周转都在向线上集中。

1-4-2 中游:品牌商与代理商

主体包括省级 / 城市代理、品牌直营团队、电商渠道运营。

趋势:中游正在主动削减线下投入,全面转向直播电商与线上订阅。线下渠道正被视为 " 低效补充 ",而非增长引擎。

1-4-3 下游:实体连锁(最弱一环)

包括鲜食店、标品店、便利店、综合店。

结构性现实:供应链没有独家货源、价格体系被线上统一、客流成本高,下游是全链路中盈利能力最弱的环节。

1-4-4 配套生态:全面向线上迁移

门店 SaaS、外卖履约、社群工具、供应链金融等周边生态,也在顺应流量迁移,将能力建设在电商与直播侧,而非线下。

小结:整个供应链的重心——从利润到流量——都已从线下抽离。实体连锁站在利润洼地,难以获得议价权,也难以形成规模壁垒。

02 市场规模及增速

2-1 存量:市场小、增速低、线下更弱

2024 年中国宠物零食市场规模仅 405 – 408 亿元,同比增速 9.2%,已明显低于宠物行业整体增速。

其中实体渠道占比 37%,规模约 150 – 151 亿元。而 " 宠物零食实体连锁 " 仅占实体渠道 30 – 38%,对应的真实市场规模只有 45 – 57 亿元——体量极小。

增速更是压低天花板:实体连锁年增速仅 10 – 12%,远低于线上 51.4 – 64% 的高速增长,甚至不如传统夫妻店;专业连锁增速更低,仅 8 – 10%;折扣店宠物专区虽有 25 – 30% 增速,但属于超市的附加业态,不具备独立连锁能力。

结论:实体连锁既没有规模,也没有增长。

2-2 增量:看似有空间,但结构性无解

2025 年三四线宠物家庭预计达 4200 万户,看上去是增量来源,但消费仍以中低端散装为主,客单价只有一线城市的 1/2,难以支撑连锁扩张。

功能性零食虽被视为增长点,但:2024 年增速仅 12 – 14%;品控要求高;48% 消费者吐槽产品质量不稳定;市面品牌频发因品控导致宠物腹泻的投诉。

结论:需求结构难以支撑高成本的线下连锁模型。

2-3 渗透率:表面低、实则难提升

2024 年宠物零食实体连锁渗透率仅 11 – 14%,预计 2025 年也只有 12 – 15%,增速极慢。对比美国 45% 的高渗透率,看似中国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但本质不是 " 没开够店 ",而是:

中国 70%+ 的零食消费已转到线上;用户习惯 " 线上比价 + 低价购买 ";线下既无价格力,也无核心体验差异化。

结论:渗透率低不是机会,而是结构性结果。

数据来源:2025 至 2030 年中国宠物零食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03 客户画像与核心诉求

3-1 消费者:对线下依赖快速下降

消费者在宠物零食上的核心诉求已经完全匹配线上,不再依赖线下门店。

按痛点强度排序:

1)年轻白领:要便宜、要快→ 线上价格更低、即时配送更快

2)高学历家庭:要可信度→ 更信赖品牌旗舰店与官方渠道

3)多宠家庭:要一次性大采购→ 线下货位无法承载多口径采购

由此,线下仅剩的客群是:社区老年人;对线上不熟悉的小部分人群;但这类客群既不能形成规模,也无法支撑增长。

3-2 行业分布:产值由一线驱动,但痛点也被线上截走

按产值 + 痛点强度排序:

1)一线 / 新一线社区店(高产值 + 高痛点)占比 60%+

痛点:需要功能零食 + 即时配送

但这些需求线上履约更强,线下吸引力不断下降

2)二三线商圈店(中产值 + 中痛点)占比 25 – 30%

痛点:店员专业度不足、缺高性价比套餐

线上旗舰店 + 直播电商直接解决

3)县域 / 乡镇社区店(低产值 + 低痛点)占比 10 – 15%

痛点:价格高于本地散货、品牌认知弱

线上低价与拼单模式更具竞争力

结论:线下整体的痛点均可被线上更好满足。

3-3 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但线下并不能承接)

消费者仍有细分需求——但这些需求的供给逻辑指向研发和供应链,不是线下店:

健康管理: 术后、老龄宠物零食需临床验证,门店无研发能力

人宠互动: 训练零食需多规格与便携化,线下难承载丰富 SKU

季节适配: 夏季降温、冬季能量补充,属于供应链创新,不是门店优势

下沉市场: 高性价比大包装、本地化口味,更适合集中生产 + 线上分发

这些需求都不是 " 开更多线下店 " 能解决的,而是产品创新与线上分销效率的问题。

04 行业发展阶段

4-1 中外对比:全球宠物食品零售的共同走势——全面线上化

跨市场对比可以看到一个高度一致的趋势:无论宠物经济多发达,线下食品门店模式都很弱,核心消费都在往线上集中。

美国:宠物食品消费被 大型综合零售(Costco、Walmart)+ 电商(Chewy、Amazon) 瓦解,独立线下粮食店长期边缘化。

日本:宠物用品大部分在线上完成。高度发达的便利店体系也未撑起 " 宠物食品专门店 " 的模型。

欧洲:鲜食增长更快,但增长主要发生在线上订阅体系(按周配送的鲜食套餐),不依赖实体门店承载。

结论: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高密度消费国家," 线下宠物食品店 " 都不是主流模式——食品已被视为最适合线上化的品类之一。

4-2 赛道下行的四大驱动因素

技术限制:供应链短板让成本天然偏高

宠物鲜食依赖冷链,而国内冷链成本比常温高 50%;HPP 超高压灭菌设备单台投入 500 万元以上;鲜食保质期只有 3 – 7 天。技术未突破 → 成本难下降 → 门店难盈利。

结论:这是结构性成本,不会因规模扩张而改善。

政策规范:行业标准缺失 + 监管升级

鲜食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灭菌、营养、配方均无明确规范),品控难做,消费者更信赖进口或自制。《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实施后,行业合规成本上升,18% 中小作坊退出。连锁若无合规体系,获客成本会急剧增高,甚至被动丢失市场。

结论:政策对头部厂商利好,对连锁门店利空。

需求迁移:消费习惯与价格敏感共同削弱线下

宠物零食采购频次仅 1 – 2 次 / 月,远低于生鲜消费,门店的即时、体验优势无从发挥。鲜食价格高昂(小型犬每月 300 – 600 元,是干粮的 3 – 5 倍),80% 用户因价格敏感选择平价膨化粮。打卡流量转化不出复购,线下高价鲜食需求持续下滑。

结论:线下难以承接 " 低频 + 高价 " 结构性需求。

生态挤压:平台与巨头抢走所有增长

线上: 美团、京东即时零售覆盖 3 公里 " 小时达 ",价格更低、配送更快,直接分流线下客流。

线下: 商超设宠物专柜(由皇家、渴望等品牌入驻)无需承担房租,价格优势显著。

供应链: 乖宝、中宠等头部开放生产体系,中小连锁在采购成本和品牌认知上均无优势。

结果是:平台吃掉增长,商超吃掉价格,供应链吃掉利润。独立连锁几乎无生存空间。

4-3 宠物零食上游供应链:成熟度、供给与瓶颈

整体判断:上游供应链的中低端能力已充分成熟,但高端原料与高端设备仍存在明显短板,形成 " 中低端过剩、高端依赖 " 的结构性格局。

4-3-1 供应链成熟度:基础完善,高端仍缺口

上游可分为三类环节:基础原料、生产设备、核心高端能力。成熟度与瓶颈差异明显。

( 1 )   基础原料:国产化率高,中低端产能充足

国产动植物蛋白(鸡肉、鸭肉、玉米、大米等)供应充分,国产化率 80%+(2024,中国农大)。

山东、江苏等饲料产业带已形成规模化产能。典型企业如路斯股份依托控股股东的禽类资源链,实现原料稳定供应。

结论:中低端原料端几乎无瓶颈。

( 2 )   中端设备:国产化完成替代

膨化干粮设备、常规包装线等中端产线已基本实现国内替代。国产设备成本比进口低 30% – 50%,交付周期缩短 2 – 3 个月。头部厂商(乖宝、中宠)依赖国产整线设备即可做大规模量产。

结论:供应链的 " 量产能力 " 已完全国产化。

( 3)高端环节:原料与设备仍依赖进口,是核心短板

高端原料依赖海外:深海鱼油、高纯度鱼粉、微藻油等高端蛋白原料 70%+ 依赖挪威、秘鲁等进口。

高端设备被国际品牌卡位:冻干机、鲜肉高添加设备等仍由瑞士 B ü hler、美国 Wenger 等掌控,占据 60%+ 高端市场份额。

国产设备在精度、能耗、连续稳定性上仍有差距。

结论:高端能力未形成本土闭环,是行业成本与技术突破的主要限制。

由于高端产品研发与成本结构,被海外供应链牢牢卡住,成本压力向下传导,中游对原料价格没有任何掌控力。而设备端又属于 " 专利壁垒 + 高成本路径依赖 ",议价权完全在厂商手中。

数据来源:2025 至 2030 年中国宠物零食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05 赛道发展阶段与新玩家机会分析

5-1 赛道发展阶段:宠物零食线下实体连锁已进入 " 战略衰退期 "

宠物零食线下连锁业态已全面符合 " 战略衰退期 " 的典型特征,行业趋势呈不可逆下行。

(1)增速持续走低

行业年增速长期低于 5%,远落后于整体宠物行业与线上零食渠道的增速,市场规模基本停滞。

(2)市场吸引力快速下降

新入局企业同比减少 40%+,增量玩家消失,存量博弈成为主基调。

(3)扩店意愿崩塌

2024 年新开店数量较 2022 年减少 60%+,闭店率却同比上升 25%。新增店面几乎停滞,撤店成为主趋势。

(4)经营信心消失

大量门店租约到期后选择不续约,核心商圈宠物零食专卖店撤店率达 30%;多家品牌主动缩减线下布局。

( 5 ) 渠道重心迁往线上

头部品牌将预算与运营资源全面转向线上,线下仅作为展示窗口或自提点。食品类线下营收占比从 70% 下滑至 30% 以下。

(6)资本完全撤离

2023 – 2024 年无任何针对 " 宠物零食线下连锁 " 的专项融资,存量投资方也停止追加。

结论:行业缺乏任何能够推动恢复增长的变量,衰退趋势已形成路径依赖,难以逆转。

5-2 新玩家切入时机:已无任何进入价值

从关键维度逐项拆解,新玩家在该赛道已完全没有胜算。

1)竞争格局:无头部、但同质化极高

行业虽缺乏绝对头部品牌,但产品与运营模式高度一致—— " 货架陈列 + 基础售卖 " 是唯一模板,无差异化空间。在没有品类创新、缺乏供应链壁垒的前提下,新玩家无法形成独特优势。

2)融资环境:资本退场,新玩家无钱可拿

由于盈利模型无法跑通、赛道增量枯竭,机构已明确 " 不再投线下宠物零食连锁 "。在无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新玩家无法撑起前期亏损周期,最终只能被动退出。

3)成本结构:租金与人工不可破,不存在颠覆可能

线下门店的两大核心成本——租金(刚性);人工(持续上涨),均不可被技术或运营模式改变。新玩家进入即意味着:高成本起步 + 无法改善。

4)技术门槛极低:难以靠创新实现超越

宠物零食连锁没有技术壁垒:产品靠采购、运营靠人力、服务可复制。不存在 " 技术弯道超车 " 的路径,任何创新都无法形成壁垒或溢价。

5)场景空白不存在:线上已全面覆盖所有需求

无论高端零食、功能性零食,还是下沉市场的刚需零食,线上已经做到供给过剩 + 全覆盖。线下没有剩余场景、没有剩余人群、没有剩余需求。

最终结论:宠物零食线下连锁业态已成为 " 无差异化、无资本、无成本优势、无技术壁垒、无场景空白 " 的五无赛道,新玩家没有任何切入理由,也不存在建立竞争力的可能。

5-3 商业模式拆解:结构性 " 反规模化 "

宠物零食线下连锁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本质上无法规模化,且规模越大,经营越差。

(1)固定成本刚性高企:占比 60%+,不可优化

租金、人工、装修折旧等固定成本占比超过 60%,且随商圈等级同步上涨。没有成本杠杆,也不存在规模摊薄空间。

(2)毛利率偏低:25 – 30%,不足以覆盖成本结构

上游议价权强 → 原料成本高

终端竞争激烈 → 零售价格被压低

行业平均毛利只有 25 – 30%,远低于线上以及美容 / 寄养等高毛利服务。

结论:即使规模扩大,也无法拉高毛利。

(3)复购在线上完成:线下沦为 " 体验 + 引流 " 场景

消费者在线下试吃或咨询后,会转到线上比价复购。这意味着:复购不在店内发生;营收不稳定;线下承担成本,却无法获取回报。门店越多,流量分散得越厉害,单店模型更差。

(4)规模放大会同步放大损耗与管理成本

损耗成本上升:更多门店意味着更多库存、更多临期、更多食品浪费

管理成本加速上升:跨区域督导、人员培训、库存调度均导致线性成本变成 " 阶梯式增长 "

结果是: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亏损越快。

5-4 未来趋势:线下不会消失,但 " 食品生意 " 将彻底退出

未来行业格局已高度确定:线下留存,但食品不再是盈利点。

1)食品全面线上化:线下份额将持续被侵蚀

消费者已形成 " 线上比价 → 线上下单 " 的固定路径。

线上具备:更低价格、更高品类丰富度、更稳定的供应链。食品这一高同质化品类,在未来将继续被线上吞噬,线下不再具备竞争力。

2)线下价值转向服务,而非食品

未来线下门店的真正核心将是:美容(高毛利);寄养 & 日托;行为训练;洗护与健康管理。食品仅作为 " 引流品类 " 存在,承担客流入口,而不是利润来源。

3)鲜食增长也将发生在线上,而非线下

鲜食未来会以 " 工厂直连用户(DTC)" 为增长主路径:线上订阅(按周配送);短视频电商、直播带货;品牌自营冷链配送。

线下受限于:冷链成本高、存储难、保质期 3 – 7 天、损耗高,无法承接鲜食的增量趋势。

数据来源:2025 至 2030 年中国宠物零食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06 未来机会

宠物零食线下实体连锁已无机会。

当前的闭店潮不是短期波动,而是行业结构性拐点,意味着 " 线下靠食品赚钱 " 的模式已经终结。该赛道不具备可扩张的商业逻辑,也不存在规模化盈利的路径。

未来五年,最优策略不是继续优化线下运营,而是彻底退出食品驱动的线下零售模式:不新开食品类门店;不扩大线下规模;不再将食品视为线下利润来源

真正的增长将转向两端:线上食品渠道(价格力 + 履约效率);线下宠物服务(美容、寄养、训练)。

食品线下连锁的时代已经结束,行业重心将重塑为 " 线上食品 + 线下服务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盒马 创始人 天使轮 上海 天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