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20小时前
浦东周浦首创“街区规划师”机制,街区更新从“被动改造”走向“主动营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既有专业人士的统筹把控,也有本地优秀工程师和独立青年设计师促进专业设计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还有青年儿童规划师带来青春活力和童真视角……

在浦东新区周浦镇,首创的 " 街区规划师 " 机制聚焦 " 专业与民生脱节、社区与街区脱钩 " 痛点,助推街区、社区、小区三区融合,精准回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让街区更具专业态度、多元角度、人文温度。

多元融合 专业履职

记者了解到,周浦镇在 " 祝市街宜 " 街区引入街区规划师,总体职能涵盖实地调研、需求诊断、方案共创、过程协调与效果追踪,贯穿于规划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确保每一项更新举措都响应民意、扎根生活。

这支团队打破了单一专业局限,构建起兼具专业性、本土化与多元视角的核心力量,成员汇聚了权威设计院的专业规划师、深耕本土的本地规划师和青年、儿童规划师三方力量。

其中,专业规划师负责提供技术统筹与专业把控,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可行性,专业规划师是来自权威设计院的资深专业工程师。

本地规划师精准把握街区文化肌理与在地需求,以其对本地生活方式与空间脉络的深度理解,促进专业设计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本地规划师有当地的优秀工程师和独立青年设计师。

青年儿童规划师则带来青春活力和童真视角,实现专业技术、本土认知、青年活力与儿童需求的深度融合,为街区规划注入全方位智慧动能。青年儿童力量有周浦镇第四期先锋青年训练营学员和周南 " 少年派 " 儿童议事会成员。

聚焦空间 精准施策

这一机制通过建立 " 调研 - 踏勘 - 论证 - 落地 " 的闭环工作体系,确保规划贴合实际、切实可行。规划师团队通过逐户走访街区商户、深入对接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场居民座谈会,全面收集经营发展、日常办公、生活居住等各类诉求;实地踏勘街区道路、绿化、设施等空间现状,精准梳理资源禀赋与短板不足;历经多轮跨部门研讨、专家评审与公众征询,反复优化方案细节,最终形成并发布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的概念规划方案。

基于系统调研,团队初步针对三处关键区域提出并推动落实了提升策略。

一是祝家港路起点,将变 " 平凡街角 " 为 " 活力口袋公园 ",打造集亲子互动、儿童社交与社区休憩于一体的 " 可玩可赏可感知 " 的微型公共空间。

二是祝家港路中段,通过增设树池、花植与休憩座椅,构建林荫漫步系统,并结合文化宣传栏,将纯通行空间转变为兼具生态、休闲与文化承载功能的街区走廊。

三是祝家港路终点体育中心南侧闲置农田,升级为 " 共享农场 ",在保留种植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其作为自然教育课堂与社区绿色活动基地的属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创意利用与社区教育的户外延伸。

持续赋能 重塑治理

街区规划师团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空间改造上,更在于其建立的长效参与机制与街区赋能模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支团队并非一次性项目组,而是作为常设性街区智囊与行动伙伴,持续跟踪空间使用情况,响应新需求,推动街区实现 " 持续微更新 "。

通过让街区、社区、小区深度参与规划全过程,这一机制有效培育了更多居民的 " 主人翁 " 意识与自治能力,强化了街区认同感与社会资本。

该模式体现了 " 专业引领、在地融合、公众参与 " 三位一体的街区规划路径,推动了从 " 为你规划 " 到 " 与我们共同规划 " 的转型。

周浦镇首创的 " 街区规划师 " 机制,以其科学的职能设计、多元的成员构成和可持续的运作模式,精准地解决了当下的空间痛点。它标志着街区更新从 " 被动改造 " 走向 " 主动营造 " 的关键一步,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街区提供了坚实保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规划师 工程师 统筹 实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