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贺晴
第 23 届广州车展正在举行,比起往届大型车展,本届车展媒体日显得略为平静,多位车企大佬均未公开露面;品牌间 " 互呛 " 与硝烟味消退;高管们未现大规模地互相串门与火热联动。本届车展,镁光灯不再聚焦流量狂欢与营销噱头,技术的突围与较量在各个车企展台上演。
长安汽车发布 " 新长安 · 新安全——天枢智能 " 品牌,赛力斯发布魔方技术平台 2.0;小米汽车发布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 HAD 增强版;理想汽车举行了一场智能发布会,推出了 VLA 充电、防御性 AES 自动紧急转向功能……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流量逐渐退场,车企更为务实和理性,折射出强监管背景下,行业正在逐步回归技术与安全的本质,不再过度追求短期热点,而是致力于构建持久的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发力 AI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车企的叙事逻辑正在改变。与往届车展不同,车企不再热衷于打造 " 企业家、高管 IP",对流量的追逐有所降温,取而代之的是各项新技术的集中发布。
当下,瞄准 AI 发力已经成为多家车企的共识。
小鹏汽车展台上,"AI 改变世界 "、" 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 等 slogan 十分醒目。此前的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了第二代 VLA。车展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表示:" 第二代 VLA 让小鹏清晰地看到了从 L2 级辅助驾驶迈向 L4 级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确定性路径。"2026 年第一季度,小鹏第二代 VLA 将面向 Ultra 版车型全量推送,2026 年小鹏汽车将实现 Max 车型的全量适配。
小鹏的技术野心已经不仅限于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小鹏重申了其全新的品牌定位—— " 物理 AI 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
此前在小鹏科技日完成首秀的全新一代 IRON 再度亮相广州车展。何小鹏称:" 小鹏汽车期望早日让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向千家万户,在规模化量产的同时,做到机器人的销售价格和汽车接近。并展望在 2030 年实现年销量超过 100 万台。"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日前在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财报业绩会上表示:" 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在未来的 3-5 年内,让理想汽车成为具身智能领域表现最好的企业。"
" 我们可以让车变成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产品,说白了就是机器人。《变形金刚》明确的告诉我们,机器人的最大分类就是两种形式:一种像人一样,一种像车一样。《霹雳游侠》和《赛车总动员》也清晰的告诉我们,汽车是机器人的核心形态之一。" 李想称。
他认为,未来十年,具身智能最有价值的产品一定是具备自动和主动能力的汽车。而要想做好具身智能,最重要的是构建一套不同于语言智能的 AI 系统。
本届车展上,理想汽车上新了 VLA 充电功能和防御性 AES 自动紧急转向系统。前者能让车辆自主驶入和驶出超级充电站,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充电流程。根据计划,VLA 充电将在 2026 年 1 月覆盖全国超过 1400 座理想超充站,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扩展至 2400 座和 2900 座,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
防御性 AES 自动紧急转向功能则进一步拓展了主动安全系统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规避来自多个方向的潜在风险,包括前方、侧前、侧后及后方场景,例如应对美式截停、慢车加塞或恶意别车等情况。系统还支持通过加速避让或前进方式躲避后向碰撞,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赛力斯方面则认为,面对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AI 技术正成为重塑汽车行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本届车展,赛力斯发布了魔方技术平台 2.0,对能源、底盘、EEA 架构等进行了升级。
小米汽车则发布 Xiaomi HAD 增强版。据悉,此次升级首次引入 " 强化学习 + 世界模型 " 的大模型训练方法,实现三大行车能力的提升:纵向加减速更丝滑、横向变道更果断、路口选择更精准。
小米认为,辅助驾驶的技术本质是 AI,2025 年,小米集团在 AI 领域投资超 70 亿元,并且组建超过 1800 人的智能驾驶团队,并设立北京、上海、武汉三大研发中心。
安全被多次提及
各家车企押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同时,对安全的强调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发布会上表示,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一切,其并呼吁用户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驾驶仍需时刻保持专注。
长安汽车以 " 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 " 为主题,正式公布 " 新安全 " 价值体系,并将安全理念从 " 物理防护 " 延展到 " 主动智能泛安全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非在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长安汽车安全理念已从传统狭义的物理防护,逐步扩展为涵盖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等全面主动的‘泛安全’体系,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把安全回家写进万家灯火。"
和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电池安全也不容忽视。
本届广州车展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提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经量产,目前已经具备 60Ah 车规级电池的批量生产能力。
在发布会后的群访中,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表示:" 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会在合适的时候和大家报告。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就是动力电池,现在的动力电池有三大痛点,其中一个就是安全,我们用能量密度解决了里程焦虑的问题,但也带来安全问题,而采用固态电池的工艺和手段能够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及相关负面问题。"
" 我们一切的动作都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安全是第一位,我们绝对不会给客户不安全的产品。电池上车也意味着这台车还需要很多验证工作之后,才能交到客户手上。" 吴坚称。
11 月的东风日产 N6 预售发布会上,东风日产推出 " 自燃包赔 " 政策。据悉,该政策不限定首任车主、不限定整车质保期内、不限定是否达到报废标准;因三电系统质量问题发生自燃,均补偿同等配置新车,无需折旧;N 系列新能源车型新老车主同享,终身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车企在技术上的深耕与对安全的坚守背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正在迎来 " 强监管时代 "。
近日,公安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零百加速、车门把手、旋转座椅、车内显示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针对辅助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在今年 9 月正式公示,这是中国首个针对 L2 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强制性安全标准。
今年 9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文件,重点整治目前汽车行业存在的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问题。
电池方面,"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于今年 3 月批准发布,此次动力电池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
过去," 颠覆 "、" 革命 " 等词汇常常被用来包装技术,而真正的技术,不需要过度营销来证明它的价值。今天的车企在展台上留给安全更大的篇幅,用更成熟的技术满足真实的需求。技术静水深流,才能构建持久竞争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