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出一个入手 " 苹果全家桶 " 的理由,想必出色的跨平台体验是不少朋友给出的答案。比如你可以使用名为 " 通用剪贴板 " 的功能, 从 iPad 上拷贝文本、并将其粘贴到 iPhone 的微信中,或是在 iPhone 上拷贝 Safari 浏览器网页中的图片、将其粘贴到 Mac 上正在编辑的电子邮件中。

在苹果的生态中,信息通过 " 通用剪贴板 " 自由流转这个功能,无论对于学生党还是上班族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特质,也极大地方便了移动办公、在线学习等应用。有鉴于此,隔壁的谷歌也有意在 Android 生态中建设自己的 " 通用剪贴板 "。
近日海外科技媒体 Android Authority 公布的消息显示,谷歌将允许 Android 与 Android、Android 与 Chromebook 同步剪贴板,这一功能预计将以 Handoff 设置中提供一个剪贴板同步选项的方式实现。
目前,Android 生态内的跨设备、跨平台同步剪贴板还需要借助诸如章鱼速贴、Clippy、FnSync 等第三方应用来实现。只不过通过第三方应用实现的跨平台同步剪贴板在实际使用中极为麻烦,不仅需要搭配让应用直接使用系统 API 的 Shizuku 应用,而且设备间的配对原则是需要其中一台先进入配对模式,其他设备再与附近的设备配对,然后输入配对码,并不支持无限制传播。

为何直到现在,谷歌才准备推出自己的 " 通用剪贴板 " 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在为当初 Android 生态的无序买单。相比通讯录、短信、麦克风、摄像头、存储、通话记录、GPS 定位等,直接与用户隐私数据挂钩的权限或功能,剪贴板可以说是一个 " 小透明 ",它为数不多有存在感的场景恐怕就只有 " 自动填充验证码 " 了。
可是剪贴板本身的作用却相当大,它作为临时存放交换信息的存储区域,在设备中承担着信息流转中枢的职责。比如类似火星文的淘口令,其实就是借助剪贴板来让用户在微信中收到的口令信息,可以直接在淘宝中打开对应的商品页面。

在鱼龙混杂的 Android 生态里,阿里、腾讯这类自持身份的开发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开发者显然不吝于借助剪贴板来收集用户隐私。例如支付宝早年间推出扫码领红包活动时,部分无良 App 就向剪贴板里写入自己的红包代码,用户一旦打开支付宝就会马上跳转到领红包的界面,开发者就能借助用户之手来薅支付宝的羊毛。
所以谷歌被迫在 Android 10 时代收紧了剪贴板权限。在 Android 10 里,谷歌仅允许默认键盘或用户当前使用的 App 读取剪贴板,其他 App 则不能直接读取剪贴板内容,而是需要用户手动粘贴才行。到了 Android 13,剪贴板历史记录会在 1 个小时内自动清除,避免用户复制的敏感信息被其他 App 嗅探,并且每次有应用尝试访问剪贴板时都会发出自动警告、要求用户授权。

可作为对比,在苹果的生态里,用户就可以自行设置是否同意应用始终读取剪贴板、永不允许读取,或是每次粘贴时发出请求权限的提示。如此一来,Android 生态的跨平台流转剪贴板信息反而就变得困难重重,因为谷歌目前的剪贴板权限机制还做不到保护隐私与跨平台兼得。
到了 2025 年,"Android PC" 已经呼之欲出。此前在今年秋季举行的骁龙峰会上,谷歌方面就已经明确表示正在与高通合作打造一套融合移动与桌面计算的新平台,并将借助最新的 AI 技术推动体验升级。
所以谷歌有望推出的 " 通用剪贴板 " 其实不是为了 Android 手机用户服务,而是为了 Android PC。
" 融合移动与桌面计算 "、" 推动移动与桌面体验进一步融合 " 这些无疑是 Android PC 的核心卖点,而跨平台体验必然是谷歌要重点攻坚的项目,而信息在不同设备间无障碍流转则是跨平台体验的基础。如若不然,要让用户自己手动在不同平台间复制、粘贴,这体验也就太复古了。

只不过在过于开放的 Android 生态内,谷歌最终要如何实现 " 通用剪贴板 " 呢?像苹果一样将剪贴板权限交由用户控制必然不行,毕竟侧载的存在导致他们对于 Android 应用的控制力不足,所以一旦放权给用户,无良 App 就很容易趁虚而入。所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 通用剪贴板 " 可能会通过 Google Play 服务来实现,以避免用户隐私的泄露。
如果在 Google Play 框架下实现这个功能,估计国内的安卓设备用户想要体验同步剪贴板,就得等国内厂商魔改才行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