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3小时前
速度之快、伤亡之惨重,香港火灾之痛是“老龄住宅”更新之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场 17 年来最大的火灾,让香港市民彻夜难眠,也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搜救工作正在展开,我们祈愿伤亡人数不再上升。

这场发生在大埔宏福苑的火灾,火警在短短 4 小时内升至五级,速度之快、伤亡之惨重,令人震惊。这场悲剧不仅是一场事故,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城市更新中的安全之痛。

据悉,宏福苑这个超 42 年楼龄的小区正在大修。香港房屋委员会官网显示,它属于 " 居者有其屋 " 屋苑,是香港公共房屋的一种。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这样的老旧小区及维修项目并不少见。它是香港住宅高容积率的一个缩影。

据报道,宏福苑有 8 座楼,每座 31 层,每层 8 户,全苑共 1984 户,实用面积在 40 至 44.9 平方米。2021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宏福苑人口总数为 4643 人,其中超过三成(36.6%)为 65 岁及以上的老人。这样的密度和人口结构,使得火灾发生时疏散难度陡增。

事实上,不只是香港,住宅的 " 老龄化 ",伴随人口的老龄化,是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以安全为核心推动城市更新,也是所有城市都必须破解的课题。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设施等方式,让城市更宜居、更便捷、更美丽,更有活力。过程中,既要注重外在形象的提升,让城市 " 面子 " 光鲜,更要关注居民的生活体验,让 " 里子 " 舒服。而在所有美好愿景之中,安全,必须是重中之重,是不可动摇的基石与前提。

安全,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材料安全。要求建材、辅材及工具设备必须严格符合阻燃、环保等安全标准,从源头杜绝火灾等风险。

在香港这次火灾中,竹棚架与防护网成了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通道。之所以还采用竹子搭建各类棚架,除了灵活轻便,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钢制棚架,它的成本更低。前些年,香港虽已推动金属棚架替代竹棚的政策,但新政仅覆盖半数新建公共工程。

另外,违规易燃材料的使用可能是火势蔓延的关键推手。香港警方调查发现,建筑物外墙有保护网、防水帆布、塑料布,疑未符合防火标准,另有一座未波及的大厦每层电梯大堂窗外都有发泡胶包封,易燃且可能加速火势蔓延,不排除发泡胶是火势迅速蔓延的原因。香港警方据此拘捕了相关工程公司的 3 名负责人。

二是过程安全。在漫长的更新周期中,需建立严格的施工监管与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城市而言,更新是一个长期过程。香港这场火灾发生在为期两年的大厦维修期间。宏福苑于 2024 年 7 月进行大维修,根据维修时间表,楼栋外围竹棚架本计划于 2026 年 3 月至 6 月陆续拆除。也就是说,在长达近两年的施工周期里,易燃的竹棚架和防护网将始终环绕居民楼,这种 " 边住边修 " 的模式,本身暗藏巨大安全隐患,值得后来者警醒。

三是结果安全。不仅要消除既有隐患,更应具备长期的、可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韧性。当然,宏福苑的居民还没有等到小区更新完成的那一天。本是改善居住环境的民生之举,却成为一场生命之殇,实在令人悲痛。

痛定思痛,可以预见,这场火灾必将推进香港在城市更新中以 " 安全优先 " 为核心的逻辑重构,比如全面取消竹制棚架而改用钢架,将棚网阻燃、易燃材料限制等纳入强制标准,优化施工模式,填补监管空白,强化监管力度等。

同时,这场火灾也为更多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它警示,在现代化的城市面容下,老旧社区的安全防线可能会出现裂痕。而每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繁华的天际线,更体现在寻常巷陌里的安全感。

记者| 付克友

编辑 |程鹏   廖丹   杜恒峰

校对 | 金冥羽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香港 火灾 事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